(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大同 037009)
《中國健身瑜伽段位制》是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為指導健身瑜伽行業進一步有序發展,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目標,扎實推進健身瑜伽標準化項目建設而制定的體系。它與本土文化融合,榮成了具有中國化、本土化特色的瑜伽傳播內容——健身瑜伽。
從2019年11月開始,國家體育總局開始實施健身瑜伽段位制度,并且首批對高校教師實施套段政策,其目的就是使段位制的發展向高校傾斜。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機構,應及時把握當前時機,使健身瑜伽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得以良好發展。
高校要響應國家體育總局號召,全面掌握當前健身瑜伽的推廣形式,加快瑜伽教學課程改革,將健身瑜伽段位制帶入課程體系,建立一種全新健身課程模式,這不僅為教學提供了一個穩定規范的體系,豐富了課程內容,也增添了新活力與元素,符合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推動教學更好發展。

表1 高校體育專業健身瑜伽課程學時設置情況

表2 高校體育專業健身瑜伽課程體系評價標準
高校體育專業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體系的構建,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全面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精神,將健身瑜伽段位制及其適合的體育專業學科引入高校體育專業課程,對學習其他運動項目可以起到輔助和完善作用,另外,還可以運用健身瑜伽體式與解剖學相結合的訓練手段,達到緩解肌肉酸脹、恢復運動疲勞或輔助治療運動損傷等問題,同時還可以發展身體肌肉力量,提高關節靈活性,使肌肉堅實而有力地去保護關節。這會使健身瑜伽課程與其他項目之間建立起廣泛、密切的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學科群。同時,健身瑜伽段位制教程內容運用到體育專業課程中的設想,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中國本土化健身瑜伽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化、本土化的瑜伽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種健康的體育運動,其中更多地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因此,弘揚和傳播中國化、本土化健身瑜伽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普通高校作為傳播文化和時代風尚的主要陣地,為弘揚本土化瑜伽文化提供了理想環境。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應以弘揚本土化、中國化的健身瑜伽文化為宗旨,促進瑜伽運動自身的不斷發展。
課程構建中,本著科學的態度,去除迷信、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以健身瑜伽段位制為教學主線,對內容可以進行統一、系統整合,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健身瑜伽段位制體式內容、了解練習原則、功效等知識;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自己身心發展問題出發,結合體育專業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培養社會需求為目標進行課程構建,體現課程設置的創新性。
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目標是指通過段位制課程構建的教學內容實踐后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它是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依據,在整個教學活動實施中起到核心的指導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健身瑜伽理論知識、規范和掌握段位制體式、熟練掌握教學與訓練方法和手段,能夠從事基層或學校體育教學,普及和推廣健身瑜伽運動。
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理論基礎課程采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課程內容采用“講解法、圖像法、討論法、引導法、”對學生進行瑜伽文化和道德教育;針對健身瑜伽段位制中體式學習,可以使用“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慢速示范法、領做法、講解法、評價法”的基礎上,適時安排學生示范執教,或將翻轉課堂引入課程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綜合性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教學計劃與進度,每周不少于4學時,建議總學時72學時,理論部分6學時,占8%;實踐部分共分為預備級、一級至五級、六級至九級(選學),總計62學時,占比86%,身體素質和能力培養,放在每節課堂中進行教學和訓練;復習和考核為4學時,占比6%(見表1)。
課程內容以最新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出版的《健身瑜伽體位標準》和《段位制教材》為指導內容,具體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內容
高校引入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后,考核評價應與《健身瑜伽段位制》通段評審相結合,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瑜伽教學內容能得到相應的學分,同時有需要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參加《健身瑜伽段位制》通段評審拿到相應的段位證書,這樣可以實現考核評價與通段考評之間的優勢互補,高校體育專業健身瑜伽課程體系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健身瑜伽段位制》是健身瑜伽規范、統一的等級制度。將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引入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中,對于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以及促進高校體育專業課程改革,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校體育專業健身瑜伽段位制課程體系構建也將為高校開展段位制課程教學提供有益見解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