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建軍
(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 山西忻州 034000)
當前在大學階段,學生學習目標趨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增多,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為例,為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體育課程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教育部于2002年和2014年分別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和《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兩個文件,提出“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分班授課,以滿足不同興趣、不同水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開設不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等改革要求。籃球運動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具有廣泛的參與性,是普通高校體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但長期以來,包括忻州師范學院在內的全國很多高校均面臨籃球場地緊張、人多球少、教學內容(包括考試內容)的標準化和統一化等方面的問題,極大制約了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和選擇籃球選項課的積極性和熱情。學校體育課程2個主要功能,一是提高學生運動技能;二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該文對大學體育選項課中不同運動能力層次學生的運動基礎和學習需求進行調查,并對實施差異化教學進行研究,以充分、協調地發展體育課程的兩大主要功能。
隨機抽取忻州師范學院籃球選項課初級班中的一個男生班(35人)和一個女生班(35人)學生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大量查詢了與分層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閱讀和分析,及時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了解高校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現狀及內容。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公共體育選項課分層教學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制作并生成二維碼調查問卷,通過釘釘班級群對2個籃球選項課初級班的學生進行線上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問卷星”調查問卷自動生成的統計信息,為該文制訂的分層教學方案提供數據依據,使方案設計更具客觀性。
在高校公共體育選項班中,因為學生原有的成長環境、運動素質、學習基礎等不同,形成了個體運動能力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現有運動能力和學習需求進行了解,做好學情分析,為隨后設計分層教學方案,實施差異化教學提供依據。
由表1可見,學生身體素質處于一般的比例最高,其中男生班為56.4%、女生班為52.9%;女生班中身體素質差的比例為11.7%,籃球運動是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一項運動,由此在籃球選項課中提高處于較低層次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籃球水平的自我評價中,男生班中籃球水平處于差的比例最高,達到35.9%,認為一般的比例為30.7%,女生班中籃球水平處于一般的比例最高,為58.8%,差的比例達到29.4%,這也說明多數學生的籃球基礎水平較低。此次對學生學習需求調查發現,學生把提高籃球技術水平和提高身體素質做為最主要的學習需求,男生以提高運動技能為主要目的,其次是提高身體素質;女生把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放到同等地位。

表1 學生身體素質與籃球水平的自我評價(%)
由表2可知,多數學生在此學期選項課之前沒有專門學過籃球技術;在籃球技術中,學過最多的是投籃技術,但男生僅為35.7%,女生只為26.4%,其他各項比例更低。籃球從小學體育課就被列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從學生選項課之前籃球學習狀況可知,當前我國中、小學應試教育模式相對素質教育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體育課程開設情況并不容樂觀。

表2 學生籃球技術的基礎及學習需求(%)
2.3.1 以學生身體素質為依據的分層教學策略
高校體育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體育課中體力活動比較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體育課的學習成效影響權重加大。由此次調查的籃球選項課的學生身體素質狀況來看,處于優秀和良好以下水平的學生居多,因此在本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教學任務,按以下不同分組探討相應的教學方法。
(1)優秀、良好組。
選項課中身體素質優秀與良好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提高籃球專項身體素質,可通過加大專項練習的組數、密度和強度發展學生運動體適能,重點強調運動技能的提高。把運動體適能和運動技能均優秀學生培養成為體育運動骨干和高水平學生運動員。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發揮運動技能優秀的學生的作用,在教學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2)一般組。
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身體素質練習,可運用運動處方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例如,一節體育課為90min,其中基本部分的時間為70min,在基本部分的前40min,可用來學習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后30min可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某項身體素質。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要結合常規教學教材內容,籃球以發展彈跳力、速度、靈敏及耐力素質為主,著重提高身體機能、心血管功能與發展身體素質。
(3)較差組。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一切運動的基礎,籃球選項課的正常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體育要求較高。體質較差組學生在選課時大都憑個人對籃球的興趣,并沒考慮籃球運動對體能的要求,這部分學生的體能狀況較難適應90min正常籃球教學,在課堂中表現出不自信和消極應對的狀況。所以,在教學中應讓體質較差組學生有選擇性地掌握籃球基本技能的同時,重點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教師可根據這些學生的體質狀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在制定處方前,首先要了解這些學生的健康體適能存在哪方面弱勢,然后再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選擇合理的教、學、練內容。在選擇這些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籃球基本技術練習時的運動量適合這些學生,還要考慮這些內容是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健康體適能方面的弱項。在練習時,要規定學生練習的次數、組數、時間等,并讓學生掌握運動量自我調控、自我監督的方法,掌握科學健身的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同時,要加強這部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使其各項體質健康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在學期末的考核中,對該類學生的考核內容和標準要做出一定調整,加大學生身體素質考核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同時也可將該小組的成員成績標準降低,重點看學生各項體質測試成績的進步幅度。
2.3.2 以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為依據的分層教學策略研究
(1)學生的合理分層。
學生的運動基礎差異較大,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優勢越大。從表1的統計情況來看,多數學生的籃球運動基礎較弱,男生班中自我評價處于差的比例最高,處于一般水平的比例也近三分之一;女生班中自我評價處于一般的比例最高,學校中女生的籃球水平普遍不高,自我評價水平只是相對于原班級中的相對水平,通過觀察,這些女生的實際技能水平相比處于同一水平的男生相對較差,認為差的比例也接近30%。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在參與籃球選項課之前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將學生分為學慢組、中間組、學快組。根據不同的組別,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分層設計。
(2)教學內容的分層。
教學內容是整個籃球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載體,也是學生學習成績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證。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就導致不同的學生會對不同的籃球技術表現出不同的個體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齊步走”的教學方式就更難滿足不同技術基礎學生學習需求,因此,教學內容的分層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目標。對學慢組、中間組、學快組安排的主要教學內容和重點應有一定的區別,少則得,多則惑,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根據自身運動基礎,在保證學優某些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適時拓展學習范圍。對于單項技術而言也是如此,如“運球技術”教學中,可有分層的要求,學慢組可學習高運球、低運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急停急起運球;中間組還可學習前變向不換手運球、運球轉身;學快組還可掌握在對抗中與各種技術相結合的運球。
(3)教學方法的分層。
籃球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到不同性別的學生及其身體素質、技術基礎的差異性及學校的場地、器材等因素來選擇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角度來講,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傾向性也有差異,“學快組”學生,由于學習基礎相對較好,在教學中可多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方法,這時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安排一些教學比賽,在強化學生籃球基本技能的同時,逐漸培養學生的戰術素養;對于“中間組”來說,一般更傾向于“快樂體育“的教學方法,這時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安排一些籃球游戲,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而對于“學慢組”來說,由于通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是很高,這時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
(4)教學評價的分層策略探討。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要針對不同體能和運動技能學生合理運用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毛振明教授認為:掌握運動技能是體育學科的主業,如果教不好、教不會,體育課程教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價值,它就變成了一種單純的身體活動,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也失去了它應有的地位。籃球選項課評價標準是在遵循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的基礎上制定的,但對于基礎太差的學生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不同體能和運動技能基礎學生的評價也要有所區別。對體能和技能基礎差的學生,在注意結果性評價的基礎上,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對其他水平學生要盡可能采用結果性評價。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廣泛運用。分層教學,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在高校公共體育選項課程中實施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助于提升學生運動技術質量和體育課學習興趣。分層教學理論在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中作用比較大,但在改革中要注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管理能力,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補充,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目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體育教育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