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商業社會,創業者和企業家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不斷挑戰自我、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巨大成就。這群人具有很大的“非共識性”,他們一開始或許并不為人們所理解,最終卻能通過創新和商業協作,創造出令人矚目的社會價值。優秀的企業家具有哪些特點?中國的未來發展將給中國企業帶來何種機遇?
創業企業離不開創新。從歷史和宏觀的角度來看,創新是一種使用工具的能力,而工具可產生杠桿效應,從而釋放生產力。科技一直以工具的形式助力人類社會的進步。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今天的信息化社會、后信息化社會,每一次科技創新都是以工具的發明為標志。而工具可解放人類的能量,幫助人類取得遠遠大于自身力量局限的成就。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尋找科技創新的跡象、脈絡,以及找到它與現代社會產生的新共振。
提到工具,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科學、技術這類硬工具,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想到并掌握另外一種工具——商業協作。商業本質上是創造一個有力量的協作體系,那些優秀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壯大、生生不息。企業家一旦理解了協作體系的規則和原理,就具備了解碼它、駕馭它的能力。隨著我做創投的時間不斷積累,我更加理解了商學院里講到的使命、愿景、價值觀,理解了領導力、戰略,理解了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等等,以及這些要素對增強公司競爭力的重要性。除了科技創新、專利、技術和研發,為什么企業還要強調使命、愿景、價值觀?因為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讓整個公司團隊擰成一股繩。只是為利益而來的人是沒有戰斗力的,彼此會因為利益而遠離。只有使命、愿景、價值觀一致的人,才能形成一支富有戰斗力的團隊。
對未來有洞見。企業家要想培養差異化能力,靠的是創新,而創新需要他們對未來具有洞見。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企業家好像都是從未來回到現代的人,在早期階段,他們常會引起爭議,有巨大的市場非共識。當一件事大家都覺得好時,我反而會認為它失敗的概率很高,因為當它已經成為共識,就很難差異化了。而如果一個創業者說了一件讓人覺得特別匪夷所思或者很奇怪的事,我反而會認為它有可能成功。五源資本的新slogan(口號)叫“別人眼中瘋狂的你開始被相信”。為什么要強調“瘋狂”?它其實隱含了一種爭議和非共識,就是說我們要尋找那種特別有洞察力、對未來有深刻洞見的人,但這種人在早期階段通常都充滿了非常大的爭議。
擁有制定戰略的能力。創業是把一件未來特別難的事分解到當下,即從0 到1 的路徑設計。小公司的創業者有一種能力:針對一件看起來幾乎不可為的事,預測自己在未來的6 個月、1年時間里應該做什么,以及今天做的事與10 年后,公司取得成功到底有什么關聯。就像當年的小米,它剛開始并不是做手機,而是做MIUI 操作系統。這樣的好處是,手機還沒做,大錢還沒花,就已經贏得了用戶。企業家具備一種獨特的能力,即把一件看起來不可為的事,轉變為一件可為的事。愿景不等于戰略,戰略是設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資源分配和方法預設。愿景10年、20 年都不會輕易變化,但戰略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進行調整。所以企業家第一要有愿景,第二要具備路徑規劃和戰略制定的能力。
對團隊有領導力。企業家需具備聚合團隊的能力。他一個人可能想得很多,但是要聚合一群人來做事,就必須具備領導力,這對企業家來講是最難的事。領導力不易獲得,很多企業家就因為缺乏這一能力而被淘汰了。
對目標有執行力。領導力的輸出就是執行力,是設立目標后使之實現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使命必達”。執行力才是讓公司一步步脫離危險的力量源泉,也是最終能被大家感知到的力量。
擁有學習和重生的力量。一個公司在規模較小的時候,有時會充滿力量,但當公司有了一定規模后,反而變得比較保守,甚至缺乏對未來的洞見以及對變化的敏感。所以,企業家持續地重生是非常關鍵的。創業是一件很難、很復雜的事,它對企業家跨界能力要求很高,要求企業家既要懂商業、懂組織,又要懂人心、懂人性,還要懂創新、懂技術。企業家不僅智商要高,情商也要高,要處理極其復雜的談判。創業會挑戰企業家所有的勇氣和認知,企業家成功的時候可能也是他最危險的時候。我覺得,今天的科技創業企業家,就是新一代的探險家,他們代表人類探索很多未知的領域。
過去30 年,中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實現了國內供給能力與世界需求的對接。但走到今天,國外的企業想實現供給能力的多元化,這就意味著下一個30 年,中國的經濟要找到新的供給之間的平衡,找到新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我們要啟動內需,讓老百姓敢花錢。啟動內需有兩個好處:一是為中國龐大的生產能力找到新需求;二是刺激進口。當我們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其他國家的產品想進入中國時,也要買中國的產品,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全球經濟的均衡。
很多產業的需求原來完全依賴出口,這是有風險的。我覺得,現在所有的企業家都應該想一想,如何讓未來的需求更多元化。這是一次機會,有能力調整、調整得快的企業就會脫穎而出,在未來的10-20 年中,成為各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企業要在微笑曲線的兩端進行升級。近兩年,我們明顯感覺到很多新國貨在迎合年輕人。要打動年輕人的心,產品質量要好,顏值要高,生活方式要現代化。做到這些,就必然會帶來國民品牌的大爆發。所以,要研究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抓準他們的消費品位。像Keep,健身是年輕人真正的消費升級,因為他們更關愛自己的身體,更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說,誰能更早地抓住和理解下一代年輕人的主流消費需求,誰就掌握了下一次產業爆發的機會。
未來,中國不只在低端制造業中會占有更大的供給份額,在高科技行業也會慢慢具備全球供給能力,從而帶動科技供應鏈的發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技術的原創性和研發能力上,已經逐步能夠在產業中,扮演起基礎設施提供者的角色。硬科技和科技升級,會逐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動力,這種動力與擴大內需相結合,就能讓中國品牌成長起來,從而推動整個科技產業升級。
另外,要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讓人才、產業、人口等要素匯聚到中心城市,通過中心城市的發展帶動內陸城市的發展。這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內需市場,更是在重構中國經濟的版圖。我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了挑戰和機遇。新冠疫情給予了企業更多的調整機會,這需要企業家、資本等合力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一起擁抱變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