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玲
摘 要:《費加羅婚禮》是莫扎特歌劇創作的巔峰之作,在歐洲歌劇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1786年于維也納奧地利國家劇院首演,至今仍保持頻繁的上演率。歌劇圍繞著一場熱鬧非凡的婚禮展開,通過劇中的人物個性和戲劇沖突表達對封建貴族特權的蔑視與抗爭。筆者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劇院等地參演了這部歌劇并飾演凱魯比諾一角,對此人物的角色特征做了系統地研究。本文將通過分析凱魯比諾的兩首著名詠嘆調《你們可知道》和《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探究此人物的角色特征及形象塑造,從而更好地詮釋莫扎特歌劇作品的演唱風格。
關鍵詞:莫扎特 費加羅婚禮 凱魯比諾 角色分析
一、通過《費加羅婚禮》解析莫扎特歌劇的創作特征
1.莫扎特歌劇的創作特征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是歐洲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4歲作曲,6歲隨父親開始漫游整個歐洲的旅行演出,11歲寫下第一部歌劇,被譽為“音樂神童”。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22部歌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女人心》《魔笛》《唐璜》和《費加羅婚禮》。
(1)莫扎特善于通過歌劇詠嘆調刻畫人物性格
《費加羅的婚禮》中每個主要角色的詠嘆調都與人物性格精準吻合?!恫灰偃プ銮槔伞贰墩執璋?,小伯爵》刻畫費加羅的機智詼諧,《美妙時刻即將來臨》《愛人,快來這里》塑造蘇珊娜聰慧狡黠,《求愛神給我安慰》《何處覓尋美妙時光》表現伯爵夫人傷感矜持,《你贏得了訴訟》《當我嘆息時我將看到》表現伯爵狡猾奸詐,《你們可知道》《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呈現天真多情的凱魯比諾。蘇珊娜、伯爵夫人、凱魯比諾在劇中都是被迫害者,他們和第三等級人物在歌劇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推動劇情發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物的思想和個性都會通過莫扎特的音樂手段栩栩如生地展現給觀眾。
(2)莫扎特善用重唱方式強化戲劇沖突,推進情節發展。
《費加羅婚禮》中共有14首詠嘆調及14首重唱。幾個關鍵的情節發展都集中在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里。費加羅與蘇珊娜二重唱“叮?!K鐺……”、伯爵、伯爵夫人、蘇珊娜三重唱“蘇珊娜,從里面出來”、蘇珊娜與凱魯比諾二重唱“快點開門”、六重唱“我親愛的兒子,親愛的爸媽”、羅西娜與蘇珊娜的二重唱《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都是至今演出率很高的作品。這部作品將重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幕的終場,由伯爵和夫人的二重唱以對話的方式展開,和聲豐滿引人入勝。當蘇珊娜、伯爵夫人和凱魯比諾在房間密謀,伯爵急促敲門認為夫人屋里藏著男人并拔出劍來,聰明的女仆蘇珊娜跑出來用諷刺的語氣開始了和伯爵、夫人的三重唱,隨著人物的增多,一直發展到六重唱,多達九百四十小節。六重唱中,蘇珊娜、費加羅、夫人是同一組,伯爵、馬切麗娜、巴西利奧是一組,表現了莫扎特用重唱的方式激化矛盾沖突,同時又呈現了多樣的人物性格。
(3)莫扎特以交響樂的形式烘托音樂氣氛
樂隊在莫扎特的歌劇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創作的才華橫溢的歌劇序曲總是會令人身心愉悅,創作手法上采用新的樂思代替歌劇里的旋律和主題。《費加羅婚禮》的序曲短小細膩、生動活潑,管弦樂器的編配也很精致,這些都體現了莫扎特喜歌劇輕松愉悅的生活氣息。在《費加羅婚禮》第三幕的最后一個場景,所有人都在籌備蘇珊娜和費加羅婚禮,伯爵雖然心中憤恨,但大局已定,心不在焉的和夫人說話。這時樂隊響起了輕快的進行曲,告訴觀眾伯爵雖不情愿但婚禮勢在必行。
2.《費加羅的婚禮》的創作背景
《費加羅的婚禮》創作于1786年,那時正處于他音樂創作的“維也納時期”。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歌劇腳本作家是當時的宮廷詩人洛倫佐·達·彭特,他的一系列戲劇作品都具有半自傳的性質?!顿M加羅的婚禮》中凱魯比諾影射當年的自己,他愛的女人嫁為人妻的時候悲痛萬分。當《塞維利亞理發師》的續集《費加羅的婚禮》被路易十六翻閱后,由于不喜歡諷刺貴族而被禁,3年后才解除禁令。莫扎特把劇本交給洛倫佐·達·彭特翻譯成意大利文,并減少了對貴族權勢的抨擊,但仍巧妙地保留了原劇的批判性,才得以通過了當時國王的審核。他在“人人生來平等”的思潮下創作完成這部經典之作。
二、《費加羅婚禮》中凱魯比諾兩首詠嘆調的創作特征及演唱風格
1.詠嘆調《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音樂特點及演唱分析
凱魯比諾這首詠嘆調出現在第一幕第五場,劇中凱魯比諾正在蘇珊娜的房間,急切地請求蘇珊娜幫助他向伯爵夫人求情,讓他留下。此時的他既向往著和巴巴麗的美好愛情,又喜歡聰慧機敏的蘇珊娜,同時對高貴的伯爵夫人充滿幻想,在這種復雜又矛盾的情形下,凱魯比諾演唱出這首詠嘆調。這首詠嘆調最大的特點是曲速快、語速快,表現對愛情的熱切渴望。全曲復二部曲式, 降E大調,音域從小字一組e到小字二組g。前奏部分降E大調分解和弦織體,這種短小急促的分解音型是凱魯比諾心境的一種體現。
第一部分A段是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組成,節奏明快,活潑富有生機?!拔也恢雷约焊闪耸裁?,有時我熱如火,有時冷卻”歌詞密集,表現熱切渴望的心情。演唱時要結合他焦灼又不失天真的情緒。由于字多曲快,更加要注意氣息的把握,起音集中,唇部動作不能大。faccio、ghiaccio加強語氣,推動整個樂句走向。Ogni donna cangiar di colore,ogni donna mi fa palpitar,兩遍形成排比“每個女人使我臉紅,每個女人使我顫抖”加強句意。結束在主音上。B段則稍舒展、起伏頗大,與A段的跳躍形成鮮明對比,轉到屬調降B大調上。使用了旋律模進、和聲多變的寫作手法。“Solo ai nomi damore di diletto”前兩句都是漸強處理,演唱者要通過力度和音色的變化表現出凱魯比諾惶恐不安、忐忑不定的情緒,前句強收后句弱收。Un desio chio non posso spiegar,這句un desio重復兩遍加強語氣,尾音拉長變寬稍漸強銜接A段反復。第三段完美再現,回到E大調,情感上再次推進。
詠嘆調的第二部分由再現單二部曲式構成,與較為激動熱烈的第一部分相比,此部分更具有抒情性、延展性?!扒逍褧r我談愛情,夢中也想著愛情”,密集的排比短句。Monti、fonti、venti三個押韻的詞做漸強,給與重音強調。同時演唱者還需注意附點節奏的準確和歌詞的清晰與精準?!癈he il suon devani accenti portano via con se”這句音域9度,跨度4個小節,演唱者要氣息沉穩、有控制的收放。音樂處理上前面緊湊后面舒展,伴隨著漸強結尾干脆。“E se non ho chi moda,parlo damor con me”此句與全曲快速激列的曲風形成最大反差,在一系列的訴說和傾吐之后,這個情緒被安撫下來。人物帶著失落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語的說“沒有人聽我,我就自己談愛情”演唱的時候音色變暗淡,感受被冷落甚至絕望的情緒。最后一句“parlo damor con me”像是找回了勇氣和信心,恢復了如初的自信。凱魯比諾對伯爵夫人的愛、對芭芭拉的愛、對蘇珊娜的愛在這一部分都爆發出來,他的懵懂、癡情、花心、幼稚、青澀都在莫扎特的筆下最大程度的宣泄與表現。
2.詠嘆調《你們可知道》的音樂特點及演唱分析
《你們可知道》出現在第二幕第三場,是這部歌劇最精彩的女中音詠嘆調。本曲旋律優美,像小夜曲也像情歌。表現由女中音演唱的凱魯比諾天真可愛、情竇初開的形象特征。這首抒情詠嘆調是由復三部再現三段式曲式組成,2/4拍降B大調。伴奏織體是經典的分解和弦音型。前8小節由大管奏出前奏,采用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主題。富有彈性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中速演奏,既簡單明朗又優美典雅。9-20小節為A段,“Voi che sapete che cosa e amor”(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演唱時訴說一樣的弱音進入,演唱者需收斂但要情緒飽滿,體會凱魯比諾年輕、充滿活力以及追求愛情的躍躍欲試。樂句要連貫且聲音圓潤,注意休止符的準確性?!癉on ne ve de te,sio I,ho nel cor”這句音區較高,fa為第二部分的離調做了伏筆,演唱這個音時,在氣息平穩的情況下追求優美的音色和豐富的共鳴。
B段部分包括了21-61小節,調式由F大調—降A大調—c小調—g小調轉換,作曲家采用這么多頻繁的離調手法意在刻畫凱魯比諾焦慮、憂傷、不安的心里。雖然轉換頻繁,但這幾個調式都是近關系大小調,所以聽起來自然流暢?!癝ento un affetto pien di desir,chora ediletto,chora emartir.”affetto、diletto是渴望和歡樂的意思,這兩個詞音色較亮。desir、martir則是情欲和痛苦,演唱時情緒應低沉,音色也要變暗淡。So-spi-roe ge-mo開始作曲家連續的運用了多次十六分音符弱起的節奏型,短促的音符加之休止符表現凱魯比諾焦躁不安的情緒,把戲劇情節刻畫得惟妙惟肖。“ma pur mi piace languir cosi”全曲最高潮,演唱者注意情緒的延展,接A段弱起進入。
這兩首詠嘆調一動一靜、一放一收多方面表現凱魯比諾的人物性格。莫扎特的樂曲對休止符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演唱者讀譜要精準。莫扎特的作品還注重音樂旋律的橫向走向,如果屬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音樂需溫柔收斂,反之則要果斷干脆。
三、凱魯比諾音樂形象的分析與塑造
1.凱魯比諾的性格特征
莫扎特非常重視人物形象的刻畫,《費加羅的婚禮》是眾多歌劇中的典范,把每個音樂形象都刻畫得生動飽滿。爽朗大方、聰明智慧的蘇珊娜;詼諧風趣、正義樂觀的費加羅;天真浪漫、情竇初開、多情且執著的凱魯比諾。雖然他對劇中的巴巴麗娜、伯爵夫人和蘇珊娜都心存幻想,但他是向往美好愛情的最樸實的情感。同時也反襯出劇中伯爵表面上寬厚、尊貴,實則偽善貪婪、別有用心。凱魯比諾這樣的性格特征,在費加羅、蘇珊娜、伯爵與伯爵夫人之間的周旋,推動劇情的發展,使劇情跌宕起伏 。
2.凱魯比諾音樂形象的塑造
(1)懵懂多情、執迷愛情。
凱魯比諾的第一次出場出現在第一幕中,馬賽琳娜和蘇珊娜爭吵之后,音樂歡快明朗引出了六神無主的凱魯比諾,他昨晚和巴巴麗娜在花園里幽會被伯爵逮個正著,他懼怕伯爵會送他去充軍,所以來求蘇珊娜找伯爵夫人給他求情。他聲稱怕以后再也見不到蘇珊娜了,蘇珊娜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很好笑,就拿出伯爵夫人的絲帶挑逗他,他和蘇珊娜搶了起來,唱起那首熱情洋溢的《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有時熱情如火有時冷卻。每位姑娘都讓我傾心,每位姑娘都讓我心動,這種愛情的欲望我也說不清”。這時伯爵走了進來像蘇珊娜求愛,嚇得凱魯比諾隨手藏在被單下面。就在這時門外又想起了音樂教師巴西利奧的聲音,伯爵立刻躲了起來。巴西利奧興奮地說著伯爵夫人和凱魯比諾的花邊緋聞,氣得伯爵跳起來怒罵凱魯比諾,突然發現凱魯比諾就藏在被單下面,就在伯爵要發瘋的時候,費加羅帶著一群農民,手捧鮮花稱頌伯爵答應廢除“初夜權”的封建習俗。伯爵只能拿凱魯比諾出氣,懲罰他去當兵。此時凱魯比諾的懵懂多情也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2)天真爛漫、率真魯莽。
劇情的第二幕中,蘇珊娜、伯爵夫人和費加羅商討如何把凱魯比諾和蘇珊娜互換角色。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凱魯比諾,凱魯比諾答應他們在走之前捉弄一下伯爵。他一邊試著蘇珊娜的衣服,一邊在蘇珊娜六弦琴的旋律下演唱了本劇最杰出的詠嘆調《你們可知道》,“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你們可知道我的心”炙熱的語言,優美的旋律,豐富色彩的調性,把凱魯比諾天真爛漫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伯爵來到夫人房間時,凱魯比諾把把門反鎖了,激憤的伯爵拿著刀要把門劈開。凱魯比諾從臥室跑出來,蘇珊娜勸他迅速逃跑不然就會被伯爵殺死。就在這時唱起了本劇最快的一首詠嘆調《打開門》,“打開門,快跑!跳窗快跑!”快速的節奏和歌詞,把他焦急、恐慌的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最后情急之下,大難臨頭的凱魯比諾打開窗,跳到了窗外的池塘里。莫扎特呈獻給觀眾一個活靈活現、率真魯莽的凱魯比諾。
(3)膽小羞澀、恐懼慌張。
凱魯比諾和幾個村姑來向伯爵夫人請安,大家一起合唱一首淳樸的小歌,其中領唱的就是也就是凱魯比諾心心念念的情人巴巴麗娜。其中有一個長得怪怪的女孩一下子被伯爵夫人認了出來,這個人就是男扮女裝的凱魯比諾。伯爵怒氣沖沖的把他揪出來,要準備羞辱他。好在巴巴麗娜聰明伶俐,當眾說凱魯比諾是她最愛的人,要伯爵把她賜給凱魯比諾做妻子。這時幸好費加羅急中生智“我們快去準備婚禮吧,大家快去幫忙”才化解了尷尬的場面。此次出場凱魯比諾沒有臺詞,用眼神和動作表現出他的緊張、慌張和恐懼。
(4)幽默詼諧、風趣可愛。
這種性格出現在她最后一次出場。他蹦蹦跳跳的去尋找他的情人巴巴麗娜, 突然出現一個女人,從衣帽上很容易看出是蘇珊娜,實則是伯爵夫人穿著蘇珊娜衣服想要懲罰伯爵。他就追在伯爵夫人的后面唱到“我知道你為什么在這,我假惺惺的姑娘,別這么無情,吻我一個”恰巧這一幕被在花園里的伯爵看到了,怒斥他讓他接受懲罰。凱魯比諾灰溜溜的逃跑了。此次出場體現了他幽默、風趣的可愛的性格。凱魯比諾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大男孩,正是青春期過渡的特殊時期。要想刻畫好這個人物,要體會他對愛情懵懂又向往的心情。莫扎特用浪漫幻想的旋律、天真萌動的歌詞、活潑跳躍的伴奏音型來描述這個情竇初開的少年的復雜心態。這個角色不僅連接劇情、增加了喜劇情節,也重點體現并烘托了莫扎特喜歌劇的特點。凱魯比諾這個角色被莫扎特賦予了無窮的生命力。難怪說“莫扎特音樂藝術的精妙和偉大之處,不僅僅在于他的優美,而主要在于它深深刻畫了人類(包括西方人和東方人,以及古代人和現代人)的靈魂狀態”
結語
凱魯比諾的角色形象充分體現了意大利古典時期歌劇的風格。他的兩首詠嘆調雖然篇幅不長,但無論從創作手法和演唱技巧,內容都非常豐富。凱魯比諾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鮮活生動。本文通過解析莫扎特歌劇特征、分析詠嘆調的創作特點和演唱風格來探究凱魯比諾的角色塑造。以兩首詠嘆調和四次出場為依據,探索凱魯比諾的人物音樂形象。他對伯爵權勢挑戰和恐懼的糾結、對愛情迷惘又向往的彷徨,都是歌唱的情感來源?!顿M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在辭去宮廷樂師,生活舉步維艱的時候創作的經典之作。也正是因為他敢于擺脫宮廷束縛、敢于抨擊封建腐朽,才創作出很多現實主義的作品。莫扎特的作品是挖不盡的寶藏,演唱者需不斷的學習與探索,總結演唱經驗。
參考文獻:
[1]《費加羅的婚姻》音樂分析·腳本·選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張弦,徐國弼,申文凱,安邵石編譯.西洋歌劇名作解說[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3]王次炤.含著眼淚的歌唱-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介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