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夫
摘 要:《遠情》是由趙季平作曲,易茗作詞的一首聲樂作品,也是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交響組曲中的最后一曲。該作品晉味兒十足,意蘊深長,展現了我國大西北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民族性與時代性完美融合的經典之作。本文將從《遠情》的創作背景出發,對這首作品所蘊含的創作特征進行詳細分析,并結合譚晶演唱的版本對這首作品的演唱處理,從而展現整首作品的特征,以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此曲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遠情》 趙季平 創作特征
隨著聲樂藝術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逐漸體現了其多樣性與兼容性的特征。在近幾年中,大量兼具民族性、時代性的民族聲樂作品涌現出來,其中趙季平先生的作品堪稱經典。趙季平先生的作品大多選取了民間素材,將民族性、地方性、文學性與時代性結合起來,創作了一系列的民族聲樂藝術精品。其中《遠情》就是一首音樂主題鮮明,地域民族特色韻味濃厚的民族聲樂作品,體現了全新的民族聲樂創作手法,提高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生命力。{1}
一、《遠情》的創作背景
《遠情》是由趙季平先生作曲的一首聲樂作品。趙季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他的主要創作領域有聲樂作品、民族管弦樂作品、交響樂、歌劇、舞劇、影視音樂等,其中最讓觀眾們耳熟能詳的便是影視音樂。他的電影配樂有《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他的電視劇音樂有《水滸傳》《大宅門》《喬家大院》《天龍八部》等等。
《遠情》就是《喬家大院》的主題曲,也是《喬家大院》交響組曲的最后一首。這部交響組曲由“序曲-立志-愛情-商路-煉獄-遠情”六個樂章組成,描繪的是山西祁縣喬家堡商人喬致庸,一生肩負家庭的重任,經歷了情感和經商的磨難,兜兜轉轉酸甜苦辣的一生。這首作品雖然是以一個人物為線索,但是卻是當時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的縮影。趙季平先生深刻的體會在作品內涵中所蘊藏的中國式民眾的情感和精神,經過多次深入山西民間,聽取大量的山西民間戲曲、秧歌、晉劇,并從中選用了最具有晉味的音樂元素,經過加工組合,創作出了這首民族韻味濃厚的藝術作品。{2}
二、《遠情》的創作特征
《遠情》這首作品在曲式結構、詞曲結合、伴奏配器以及調式調性上都是運用了民族特色的創作手法,現筆者將詳細的對其創作特征進行分析。
1. 曲式結構特征
《遠情》的曲式結構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規整的。整個作品共50小節,是一首前有引子后有尾聲的帶再現二段曲式結構。在作品的演唱之前,有8小節的引子,舒緩、深情,又可以分為4+4的結構。在第一段共分為兩個樂句,帶有段落跳躍反復記號,每個樂句都是規整的4個小節。在第一段之后進入了間奏部分,間奏共4小節,也是非常規整的結構。第二段采用的是與第一段不同的音樂材料寫成。同樣是運用了4+4的創作結構。緊接著后面的是一個重復段,采用的是民族結構中的排比行進的創作方式,在旋律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演唱強度和演唱速度都有所對比。最后還有7小節的尾聲,對主題句的回味。從整個曲式結構上來看,整個作品的結構是非常均衡而方整,表現了舒展豁達的音樂情緒。{3}
2.旋律音調特征
《遠情》這首作品其創作的靈感和創作素材都是與《喬家大院》整個電視劇情緊密相扣的,其旋律的曲調是趙季平先生深入山西民間,聆聽晉劇和當地的民間音樂素材所創作的,因此旋律音調具有鮮明的山西民族風格氣息。整個作品的旋律音調并不長,但是表達的內容卻非常豐富,意義悠長。據調查,該首作品的核心旋律音調是從當地的民歌《楊柳青》的主題音調中所提煉出來的?!稐盍唷返闹饕魹樯獭纾в衅?,而《遠情》充分的運用了該音程,全曲中出現了大量的商——徵的純四度進行,在其第一段中是純四度的進行,而在第二段則運用其轉位進行了徵——商的進行,不僅實現了全曲的統一,同時也展現了與《楊柳青》的千絲萬縷??梢哉f《遠情》不管是在節奏上還是節拍上都是對民歌《楊柳青》進行了變化,是對原民歌的加工和擴展,并且運用了現代的作曲技法和配器手法進行了創新,充分體現了民族性和時代性的融合。
3. 調式調性特征
《遠情》是一首典型的民族聲樂作品,因此在調式的運用上則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調式,整個作品完全是建立在D徵調式上,整個調性比較平穩,中間沒有出現任何轉調,看似簡單,卻將整個山西韻味和沉重的社會縮影蘊藏在其中。在整個作品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所有段落的第一句往往是落在A商音上,而在段落結束則是落在D徵音上,因此在這首作品中運用的是以A商音為支撐的D徵七聲調式。
4. 伴奏配器特征
《遠情》是一首運用中西樂器交融為核心的作品,在配器中除了運用了動人心弦的弦樂之外,還運用了大量的民族樂器,如山西特色民族樂器,晉胡和二股弦等,并配合了人聲襯聲聲部作為伴奏聲部。在本曲中伴奏和配器的手法是非常清晰的。弦樂在伴奏中擔任著旋律聲部的地位,在前奏中,弦樂的旋律聲部給人一種深思、憂傷的旋律感,預示著引人深思的厚重情感。在第一段演唱的時候,采用的是無伴奏的形式,這也是本曲的一大突出特點,從憂郁的弦樂突然到無旋律伴奏,突出了主唱的地位,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塵緣苦短、事實滄?!钡娜松辰?。在第一段的間奏部分,伴奏回歸,并且伴有人聲襯詞伴奏“咚嗆里格隆咚嗆”,委婉流長,表現了晉商的人文精神,濃郁的鄉土氣息迎面撲來。在作品的第二段,作曲家加入了特色的民族樂器,大膽運用了山西特色民族樂器,晉胡和二股弦。在第二段結束以后,全曲的尾聲中,晉胡和二股弦配合男聲合唱的“咚嗆里格隆咚嗆”,顯得特別具有穿透力,描繪出一幅晉商走南闖北的畫面,山西地道的民族韻味得到了無限延伸。
三、《遠情》的演唱處理
《遠情》是由著名的歌唱家譚晶所演唱的,在演唱法上具有一定的“民通”唱法。譚晶在演唱這首作品是運用了民族的唱法,并帶有一定的通俗唱法,是現代穿透力的演唱與民族韻味演唱的融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演唱者根據自己的演唱方式進行調整,演唱出高亢嘹亮、細膩又不是民族韻味的天籟之音。
1.演唱中用聲的創新
在《遠情》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切忌運用純民族或者純通俗的唱法來進行演唱,而是應該運用“民通”相結合的唱法來進行演繹,這也是根據本首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本首作品的情感基調來進行創新運用的唱法。因此演唱者在用聲上要非常注意強調以情帶聲,自然流露。{4}如在“塵緣苦短”開頭的部分,“緣”,“苦”字從行腔的力度上來講偏弱,在用聲上則需要借鑒通俗唱法中的用氣方式,運用“氣”來托出聲音,讓人有一種輕聲訴說的感覺。在隨后的“看人間路長”這里,是長音,這里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民族演唱功底,演唱要放松,用氣息托住,表現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與其類型的地方還有后面的長音“量,忙,放,狂……”等,這些長音的演唱用聲不僅要具有民族唱法的氣息支撐,同時還要運用傳統唱法中的拖腔,通過顫音拖腔來表現出更加濃郁的民族氣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結束音上,都是強音和長音,在這里的演唱要注意“氣沉丹田”,聲音貼住眉心,八度音程大跳,氣聲轉換自如,唱出撕心憂傷之感。伴隨著高潮激情的伴奏響起,腔體共鳴發揮功效,聲音集中渾厚。只有把握了這種“民通”完美融合的演唱技巧,才能進一步提升了該作品的演唱的風格韻味。
2.咬字吐字的處理
中國民族藝術作品注重的是要求演唱做到“字正腔圓”。筆者認為,由于這首作品在演唱用聲上運用了“民通”的演唱法,因此在咬字吐字上不需要過分的強調字正腔圓,而是需要咬字吐字清晰,并且做到松弛有度,咬而無痕,恰到好處即可。{5}也就是說,在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咬字和吐字應該更加貼近生活,過于強調的咬字吐字會顯得演唱失去藝術氣質,只有做到自然的咬字吐字才能表達這首作品的生活氣息。但是這并不是說此曲就不需要字正腔圓,在第二段的演唱過程中,整個音樂的起伏要比第一段更大一些,情緒更為高漲,此段的咬字就需要稍微重一點,更加偏向與民族唱法的聲腔,由于其演唱力度增強,因此聲音的立體感和共鳴性都應該增強。從兩段的整體來看,第一段運用輕咬輕放的形式,以氣帶聲,進行舒緩輕盈的吟唱;而在第二段整個演唱力度加強,咬字力度增加,以配合歌曲的情感表現需要。
3. 演唱情感的把握
《遠情》這首作品在曲譜上是非常簡單的,但是情感的把握上確實需要演唱者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把握。
在本曲的第一段一開始是無伴奏的演奏,這里的演唱力度不強,采用低吟輕唱的形式?!皦m緣苦短”中間有一個一拍的休止,“塵緣”提起氣,而“苦短”則嘆出去,表現了對人生的無奈之情?!叭碎g路長”采用的是下行的旋律,表現了深刻的涵義,是對人生路漫長的一種感慨?!安荒軌蛉菸壹毸剂俊边@句在演唱上中間有停頓,是一種對現實的無法割舍和無奈交錯的情緒演唱。而后的“繁華瞬間,如夢幻一場”雖然是采用相似的語句進行演唱,但是演唱情感卻不盡相同,是對人生的感嘆,是看破世間的心態?!笆郎先擞袔追彰Α弊詈蟛捎玫氖且环N下行的級進,表現的是一種低落的情緒,在演唱中需要演唱者帶有一定的哭腔,以表現出一種對人生和塵世的無奈和悔恨。在重復第一段的演唱中,雖然整個旋律音調都是一樣的,但是情感卻需要進行調整,這一段唱詞已經從對人生的無奈已經轉換為對剩下的人生的珍惜和努力。尤其是“情通天下一路奔放”在演唱的時候情緒要更加的積極和飽滿一點。
第二段的演唱是人生后半世的寫照?!皫追鹇溆瓯╋L狂,轉眼間鬢已成霜,留住所愛,留住所想,留住一夢相伴日月長”,在這里表現的是主人公已經經歷了大風大浪,在塵世間輾轉反側,在爾虞我詐的商業戰場上摸爬打滾多年后,才意識到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卻已經兩鬢斑白,年過半百。在重復段中,雖然也是運用了相同的旋律和唱詞,但是情感卻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升華。該段以平穩的狀態起音,從而與前面的進行對比,隨后在逐漸由弱到強的推上去,尤其是最后一個“長”字,運用漸強的處理,但是不能夠唱得過滿,表現出對所愛事情留住的強烈情感和情感的延伸。
《遠情》是一種頗具有代表習慣的一首民族聲樂藝術作品,該首作品在結構上比較精簡,運用了民族民間音調和民族調式,配合中西結合的伴奏與配器,充分展現了作品的民族韻味和時代氣息。在演唱這首作品時,演唱者需要對整個作品的故事情景和人文背景進行詳細地了解,運用“民通”的演唱方式,添加生活的咬字吐字,演唱出豐富的情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夠達到對此曲的完美詮釋。
注釋:
{1}劉宏奎.趙季平電影音樂創作特征及其相關思考[J].當代音樂,2015(20).
{2}高敏.試論民族、美聲、流行唱法在歌唱中融合的運用[D].西安音樂學院,2017.
{3}薛敏.淺議趙季平古詩詞藝術歌曲[J].當代音樂,2016(15).
{4}趙保平.好個“咚嗆哩個隆咚嗆”——解析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主題歌《遠情》[J].人民音樂,2007(1).
{5}商文嬌.論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J].當代音樂,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