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云
高血壓腦出血是老年人群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殘和致死風險,時刻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變,工作壓力也隨之升高,加之老齡化進程加快,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越來越高[1]。研究資料顯示,單一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十分有限,聯合治療愈加受到臨床重視,高壓氧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夠有效為腦組織供氧,緩解腦水腫,減輕腦損傷,因而在臨床康復治療中得到廣泛運用[2]。針刺作為中醫特色療法之一,主要用于昏迷患者蘇醒及神經功能治療。關于2種方法聯合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的臨床報道并不多,為進一步明確針刺聯合高壓氧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評估其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作用,從而為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提供可行性高的治療方法與實踐依據,現作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月—2020年2月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7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編號,采取隨機數字表法生成分配表,其中39例納入觀察組采用針刺+高壓氧治療,其余39例納入對照組采取單一針刺治療。觀察組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56~80歲,平均(67.20±8.24)歲;出血部位:基底節23例,腦葉10例,丘腦6例;發病至手術時間(8.13±2.70)h;出血量(38.90±8.51)ml。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54~79歲,平均(65.98±7.03)歲;出血部位:基底節21例,腦葉12例,丘腦6例;發病至手術時間(8.05±3.31)h;出血量(40.11±7.89)ml。2組性別、年齡、出血部位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符合國際疾病分類中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②發病至就診時間不超過24 h;③自愿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后生命體征平穩;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因腎功能損害、造影劑過敏等原因無法行影像學檢查;②合并惡性腫瘤、嚴重感染等其他重性疾病;③因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④存在針刺或高壓氧治療禁忌證。
1.3 方法對照組術后僅給予針刺治療:參照《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患者取仰臥位,對內關、百合、曲池等穴位進行消毒,使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直徑0.35 mm,長度25~75 mm)與頭皮呈15°角斜刺入,扭轉行針得氣留針30 min,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0 d為一個療程,2個療程間隔3 d,共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采取針刺+高壓氧治療,針刺療法同對照組,針刺治療結束后實施高壓氧治療:采用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高壓氧艙,艙內壓力為1.8~2.0 MPa,使用面罩吸入純氧,升壓時間20 min,吸氧時間50 min,減壓20 min,每次治療共計90 min,每天治療1次,10 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意識、眼球運動、感覺等項目,是可信性較高的評估量表。②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在護理前后對2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軀體生活、工具性能力兩部分,采用4級評分法,滿分56分,評分越低則生活能力越強。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NIH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ADL量表評分比較護理前,2組ADL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ADL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ADL量表評分比較 (例,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卒中類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亞洲人群的高血壓腦出血發病風險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人群。本病不僅發病急、進展快,而且常規止血藥物治療意義不大,保守治療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的負擔無疑是沉重的[3,4]。雖然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進步創新,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診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情況仍然十分普遍,臨床應當根據診斷評估結果積極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阻止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的發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預后質量[5]。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在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聯合使用2種或多種治療方法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針刺與高壓氧分屬于中西醫治療領域,本次研究探討了針刺聯合高壓氧對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更高,而且復發率明顯降低,表明針刺聯合高壓氧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具備基本生活能力甚至完全獨立生活能力。
針刺療法是中醫學的代表療法,通過頭針刺激可以激活大腦皮質區域,改善血管內皮因子水平,減輕腦水腫,改善血管功能,綜合提升患者的認知功能[6]。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穴位為腦功能在頭皮的投射區,具有交叉支配功能的特點屬性,對此處進行刺激可以提高局部血流量,激活神經細胞,從而增強腦功能。高壓氧療法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治療方法,自出現以來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得到迅速發展。高壓氧的治療原理是,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促進側支循環的有效建立,該療法自應用于臨床以來,在神經系統、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治療領域均有廣泛使用和積極報道[7]。考慮到高血壓腦出血的疾病特點,任何不良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血壓波動,從而導致血腫擴大和再次出血,因此高壓氧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仍然受到較多限制,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也比較謹慎。中國醫學會高壓氧分會提出了高壓氧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認為存在以下4種情況時,需要絕對禁止高壓氧治療:氣胸、肺大泡、出血性疾病、活動性肺結核。在高壓氧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最佳時間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治療時間窗,需要綜合衡量高壓氧治療的壓力、氧濃度等各項指標。從理論上講,越早實施高壓氧治療,療效越好,這是因為早期治療能夠最大限度減輕腦水腫,改善神經功能與患者預后,進而降低病死率和殘疾率[8]。最新研究顯示,在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早期,立即采用高壓氧及其他綜合康復療法,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高血壓腦出血后的神經功能損傷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任何一種單一療法都無法有效解除神經系統損害,低氧是腦損傷持續加重的始發因素,也是決定病情轉歸的關鍵環節,在臨床治療中,既要重視綜合治療,也要有所偏倚,做好高壓氧治療管理,及時糾正缺氧狀態,改善神經功能預后[9,10]。
綜上所述,針刺與高壓氧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促進作用,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減輕腦神經損害程度,獲得更加明顯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