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燕,胡嶸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江西 贛州341000)
肺癌作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之一,以非細小細胞肺癌多見,病死率較高,目前傳統(tǒng)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據(jù)統(tǒng)計[1],近年來,我國肺癌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快速探索一種新型療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幾年有學者[2]指出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體(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療法在其治療中收獲較大的突破性進展。CICARE互患溝通模式分為6個步驟,即稱呼(Connect)、介紹(Introduce)、交流(Communicate)、詢問(Ask)、回答(Respond)以及離開(Exit)[3]。為進一步探討CICARE互患溝通模式聯(lián)合治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生存期的影響,本研究選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雙盲選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參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5歲不等,平均(59.67±4.52)歲;腺鱗癌15例,鱗癌13例,腺癌12例;腫瘤分期:Ⅲb期24例,Ⅳ期16例。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4~76歲,平均(59.65±4.55)歲;腺鱗癌14例,鱗癌14例,腺癌12例;腫瘤分期:Ⅲb期25例,Ⅳ期15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相關診斷標準者;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④KPS評分≥60分者;⑤治療依從性高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②其他類型肺癌者;③合并嚴重造血系統(tǒng)功能障礙者;④認知功能障礙者;⑤拒絕參與研究者;⑥癌細胞發(fā)生廣泛轉(zhuǎn)移或過敏體質(zhì)者。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PD-1抑制治療,選擇帕博利珠單抗(Merck & Co.,Inc.,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80019)靜滴治療,劑量標準為2 mg/kg,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研究組則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實施CICARE互患溝通模式:①稱呼:在與患者接觸時,不要機械的直接稱呼患者的名字,可稱呼患者喜歡的稱謂,如先生、女士,年紀大的稱呼為爺爺、奶奶,中年患者則稱呼為叔叔、阿姨。②介紹:面帶微笑的對患者作自我介紹。③交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患者進行交流,期間注意多和患者進行眼神交流。④詢問:采用誠懇的態(tài)度詢問患者是否還有擔心的問題,注意患者回答時的反應以及表情變化。⑤回答:對于患者的提問應實事求是的回答,對其擔憂需告知其相對應的防護措施,期間需對其反應進行密切觀察,以幫助患者預防或減輕不良反應發(fā)生。⑥離開:禮貌離開,并保持微笑。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情緩解率,評定標準為:完全緩解,病灶以及癥狀消失;部分緩解,病灶縮小分為>50%,同時,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病情穩(wěn)定,病灶以及癥狀無明顯變化;病情進展,達不到上述標準,病情甚至加重,且病灶進一步擴大。病情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CEA、CA50以及CA125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包括胃腸道、血液系統(tǒng)、腎臟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0級:上述系統(tǒng)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1級:上述系統(tǒng)存在輕微異常,但持續(xù)時間較短,一般<48 h;2級:上述系統(tǒng)存在中度異常,持續(xù)時間≥48 h,但尚可忍受;3級:上述系統(tǒng)存在嚴重異常,患者通常無法忍受,需進行藥物干預;4級:上述系統(tǒng)存在嚴重異常需立即給予藥物干預或開展搶救性治療。④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通過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總分100分,分為很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80分)以及不滿意(<60分)。總滿意率=(很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情緩解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病情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情緩解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CEA、CA50以及CA125水平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組別參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shù)40 40 CEA(ng/mL)50.34±4.74 45.04±4.61 5.070 0.000 CA50(U/mL)39.75±3.61 31.46±1.55 13.346 0.000 CA125(U/mL)70.42±8.39 60.05±7.67 5.770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嚴重程度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嚴重程度比較[n(%)]
2.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治療滿意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n(%)]
肺癌作為全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主要采用姑息化療,但該治療方式易導致患者發(fā)生各種不良反應,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其中耐受性較差的患者易因不耐受而無法完成化療[4]。隨著臨床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不斷深入研究,細胞免疫治療迅速發(fā)展,其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激活,從而達到遠期抗瘤效果,實現(xiàn)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目的[5-8]。
既往相關研究報道[9]指出,PD-1抑制治療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免疫逃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其中帕博利珠單抗作為腫瘤靶向治療藥物,已被美國國家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有學者指出,PD-1抑制治療的特異性阻斷PD-1/PD-L1抑制途徑,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特異性CD8+T細胞的部分功能[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病情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CICARE互患溝通模式聯(lián)合治療可更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病情發(fā)展,降低其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同時,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EA、CA50以及CA125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CICARE互患溝通模式聯(lián)合治療更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這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研究組治療滿意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CICARE互患溝通模式聯(lián)合治療不僅可進一步緩解患者病情發(fā)展,改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應嚴重程度,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