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張靜 王會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5月31日表示,隨著疫苗接種的持續開展使商家得以恢復運營,全球經濟前景正逐漸改善,該組織在其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調高全球增長預期至5.8%,這將是1973年以來最強勁的擴張。經合組織表示,如今全球經濟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活動水平,但尚未實現新冠疫情前預測的增速。
中美歐增速快于預計
經合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8%,而明年的增速將達到4.4%,這兩個預測值分別高于該組織今年3月發布的5.6%和4.0%。“目前世界經濟正在許多摩擦中走向復蘇,”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在最新展望報告的評論部分表示,但“后疫情時代無法實現充分或廣泛增長的風險正在加大。”
從國別來看,受財政刺激和疫苗接種影響,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6.9%。美國CNBC網站報道稱,在數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的支撐下,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幅度高于此前6.5%的預期。但明年將降至3.6%,低于該組織今年3月預期的4%。
中國被認為經濟活動復蘇迅速,2021年和2022年的增長率將分別達到8.5%和5.8%,高于此前預期。投資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而消費將按部就班復蘇。歐元區經濟今年預計將增長4.3%,日本為2.6%,印度經濟則增長9.9%。其中美國、歐元區和中國的經濟增速將快于該機構之前的預測。
中國恢復速度最快
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暴發迄今一年半以來,全球經濟體中恢復至疫情前經濟水平最為迅速的是中國,只用了半年左右。其他速度比較快的主要經濟體為韓國、俄羅斯和美國,截至目前已經基本上完成經濟恢復。而日本、德國、印度、澳大利亞等仍需等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完成經濟恢復。
同時,根據貿易領域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許多國家相比疫情前服務貿易大幅下降超過四成,如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希臘等。同期美英法德四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均出現下滑,而中國是僅有的幾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均同比上升的經濟體,增幅超過9%。
作為全球經濟“金絲雀”,韓國5月貿易數據呈現樂觀態勢,當月韓國出口額為507.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45%,創32年來新高。根據韓國KBS電視臺1日的報道,去年11月韓國出口轉為增長勢頭,并在以后的7個月連續保持增長態勢。今年1月至5月,韓國累計出口額也創下歷來最高紀錄。
據分析,在世界經濟呈復蘇趨勢的情況下,韓國出口劇增得力于最大出口項目半導體以及汽車、石油化學等主要項目出口表現卓越。
復蘇不均衡與通脹隱患
經合組織表示,盡管疫苗接種行動正使發達經濟體逐漸對商家重新開放,但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受制于接種進展緩慢和新疫情暴發。
報告指出,全球復蘇前景仍不平衡,將取決于新冠疫苗接種情況以及公共衛生和財政支持措施的有效性。“只要世界上仍有大量人口未接種疫苗、疫情反彈風險仍然存在,經濟復蘇就會不平衡且易受挫折。”報告指出,因此仍有必要有針對性地限制人群活動和流動,特別是在跨境旅行方面。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表示,許多國家為企業和家庭提供的支持維持了民眾的收入水平。隨著部分行業重新開放,而其他行業仍受到限制,政府支持應該變得更有針對性,“重點應該放在投資上”。
潛在的通脹上升也是一大風險。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在快速上漲,一些行業瓶頸和貿易中斷對價格造成壓力。近來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CPI爆表意味著通脹陰霾逼近歐洲。歐洲統計局6月1日發布公告稱,5月份歐元區年度通脹率為2%,接近近三年最高,其中能源和服務上漲最快。在失業率方面,4月歐元區失業率為8%,比3月低了0.1個百分點,但是明顯高于去年同期。而歐盟內部4月失業率為6.7%,基本和3月持平。▲
環球時報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