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雒憬憬 趙崢



摘 要:甘肅省嘉峪關魏晉墓群墓室內留存了大量的磚壁畫,日積月累,一些壁畫出現了鹽害、表面霉菌、起甲脫落等病害。根據魏晉墓七號墓室內近三年的溫濕度和氣象數據,采用橫向和縱向對比,闡明了七號墓室磚壁畫保存的環境現狀及其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墓室內溫度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墓室內溫度隨其徑深增加而增高,且溫度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小;相對濕度隨墓室的徑深增加逐漸降低;受到降水、墓室外環境和地下水滲漏等影響,相對濕度會顯著上升。同時,探索了墓室內溫度與相對濕度的關聯性:除入口處,前、中、后墓室內平均氣溫為12℃,相對濕度75%,且各點二者變量呈正相關;通過比對近三年墓室磚壁畫照片得出,目前墓室內溫濕度相對適宜,沒有造成墓室內磚壁畫病害進一步發育,為今后研究磚壁畫的病害機理和采取預防保護措施提供依據。
關鍵詞:魏晉墓;磚壁畫;溫濕度監測
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位于嘉峪關市新城鎮,這里分布著1000余座古墓葬,其中六號墓開放旅游,七號墓除了工作需要,長期處于關閉狀態。隨著文旅融合的發展,受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墓室內磚壁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褪色、霉菌、酥堿等現象。相關領域的學者們也對其進行了探討,如張興盛①通過對比游客在參觀墓室前后的干濕變化,提出磚壁畫褪色與游客呼出的水汽、二氧化碳等以及帶入的細菌有關。俄軍②通過基于培養和分子鑒定的技術方法,提出了磚壁畫保存環境的空氣質量判定依據。劉洪麗③等以嘉峪關魏晉六號、七號墓葬為例,通過監測墓室內的微氣候環境,說明旅游開放對磚壁畫保存環境的影響。
1 現存主要問題及研究方法
由于受到外力和墓室內微環境的影響,七號墓室局部出現磚塊裂縫、破碎、掉落,壁畫表面霉菌以及地下水滲漏等造成的鹽害等(圖1、圖2)。
墓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的變化對其磚壁畫的保存有一定影響,為此進行墓室內的微環境監測具有重要意義。在魏晉墓墓區六號墓東側布設了全自動小型氣象站,用于監測墓室外氣象環境;在墓室內不同位置安裝了溫濕度探頭(圖3),全天候自動監測記錄墓室內溫濕度的變化。
圖4中,50c9位于墓道上部;50cd位于墓道中部;50c8位于墓門前西南角;50d2位于前墓室西南角;50ce位于中墓室西南角;50cc位于主墓室西南角。
2 數據分析與討論
魏晉墓監測工作自2017年9月開始,墓室的溫濕度采取實時監測。
2.1 溫度變化規律
從圖5可以看出,在近三年的周期內,七號墓室內不同位置上的溫度變化都呈現出規律性正弦曲線變化。即深度越深,波動變化越小;深度越淺,波動變化越大。①墓室入口處的波動呈正弦曲線變化,波動幅度比墓室內部各點的大。墓室從前室開始,溫度基本處于平穩的狀態。
另外,在墓室內部的同一監測點位,9月至次年2月,溫度呈下降趨勢,次年3月至8月溫度逐漸上升。除了墓室入口處和墓道處的溫度變化較大,墓室內部其他各點位變化幅度較小且穩定,每年6月至11月各點溫度趨于一致,即墓室徑深加深,溫度趨于平穩。墓室內氣溫最高值在2018年7月的墓室入口處,溫度為30.84℃,最低溫度在2018年1月份的墓室入口處,溫度為-0.87℃,二者之值相差31.71℃。墓室內平均氣溫最高的是50c9,為13.89℃,其次是50cc、50ce、50d2、50c8,氣溫最低的是50cd為10.20℃。50c9、50cd分別處在墓室門入口處和墓道中,開啟墓室門或者工作人員進出帶來的氣流,以及墓室外的環境,都會影響這些地方的氣溫,因此此處變化幅度較大;而50d2、50ce、50cc處于地下十余米處且徑深較深,受外界干擾較小,空氣交換速度慢,氣溫變化小,則相對氣溫高。
2.2 相對濕度變化規律
空氣的含濕量和溫度決定著墓室內的相對濕度。當空氣的含濕量不變,則空氣溫度升高,相對濕度下降;空氣溫度降低,相對濕度升高。②觀察圖6得出:從相對濕度的變化來看,墓室內濕度在夏季相對高些,其中2018年9月50cd處達到了99.74%,相對濕度最低是2020年5月50c9處,為25.39%。墓室內相對濕度排序為50cd>50c8>50d2>50ce>50cc>50c9。由此可以看出,因為墓室距地面11.7米,墓道水平長27米,處于墓室較深位置,空氣交換慢,且受到地下水與墓室頂部滲水的影響,導致墓室內下層空氣中的含水量較高;另外降雨造成墓室內短時間的濕度值上升外,墓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偏高且穩定狀態,這也進一步解釋了墓室內大部分病害為何主要集中在中下層。
2.3 降水情況
近幾年,西北地區的降水較往年有所增加,特別是夏季的降水明顯逐年增多。嘉峪關年降水很少,年際變化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8月、9月。冬季有時會有降雪,這些都對魏晉墓墓區的相對濕度有一定影響。降水是引起墓室內相對濕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因為七號墓除了工作需要開放外,長期關閉,沒有游客進入,所以游客幾乎不對墓室內相對濕度產生影響。當有少量降水時,墓室內相對濕度變化波動不大;當遇到強降水時,墓室內相對濕度會出現劇增,并持續較短時間。
圖7是七號墓50d2前室西南角近三年來墓室內相對濕度與外界環境降水量的對比圖。從監測結果看,降水后的第二天墓室內相對濕度會上升,這是因為墓室防盜門阻隔所致,墓室內空氣交換速度緩慢,墓室外的水汽進入墓室停留時間長。當墓室內相對濕度達到一定值時,文物的病變速率將大于相對濕度較低的時候①,因此在降雨時或者降雨后,適時關閉防盜門可阻止部分水汽進入墓室。等天氣晴好時,適當打開大門或打開墓室入口處的換氣扇,加速墓室內外的空氣交換,確保墓室內的相對濕度維持在一個穩定適宜的狀態,同時避免有害空氣微生物增殖后破壞磚壁畫。
2.4 溫濕度相關性
降水一方面會增加墓室內的相對濕度,另一方面會引起墓室內的溫度變化。②
由圖8~圖13可以看出,在墓室內,除50c9監測點外,其余各監測點的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相關性,即同一監測點位的溫濕度在同一時刻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且墓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各自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變化范圍內。50c9點處溫度和相對濕度的變化較顯著,二者關系呈負相關,這主要是因為50c9點處于墓室入口處(墓道上部),幾乎與外界環境相通,相對濕度的變化取決于空氣的含濕量和溫度,空氣含濕量不變,則空氣溫度升高,相對濕度變小。③
此外,前期已經有專家學者④對嘉峪關魏晉墓腐蝕壁畫真菌群落組成進行了分析,得出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霉菌中青霉菌占多數:青霉袍子萌發的最低相對濕度在80%~88%,最適生長溫度在25℃左右。①經過分析發現,除入口處以外,前、中、后墓室內平均氣溫在12℃,相對濕度在75%,且各點二者變量呈正相關;通過比對近三年墓室磚壁畫照片(表1),此溫濕度相對適宜,沒有造成墓室內磚壁畫病害進一步發育。
3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墓室內溫度與相對濕度在時間、空間上呈現出不同的變化,且會隨著外界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除了墓室入口處,墓室內部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密封環境,溫度與相對濕度呈負相關關系,深度越深,溫度升高,相對濕度降低,且變化幅度越小。
每年降水集中在7月、8月、9月,墓室內相對濕度增高。在降水時或降水后,關閉防盜門,防止墓室內濕度升高,有利于磚壁畫的保存。待降水過后,空氣干燥的時候適當打開防盜門或開啟換氣扇進行通風,維持墓室內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關閉墓室有利于維持壁畫表面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但長期關閉使封閉的墓室環境相對濕度升高,使微生物增殖,且墓室內空氣交換緩慢,這對磚壁畫的保存構成了威脅。①通過對比分析,目前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所處保存環境相對適宜,除入口處以外,前、中、后墓室內平均氣溫在12℃,相對濕度在75%,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季節性變化并未對磚壁畫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