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婭 整理
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有一部短篇小說集,叫《十一種孤獨》。他在書里鋪陳了十一種孤獨的人生:曼哈頓辦公樓里被炒的白領、屢屢遭挫卻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熱愛幻想的出租車司機……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會與孤獨相遇。
可我們的孤獨,遠不止十一種。

電影《火星救援》中,載人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登陸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襲來,任務被迫中斷,飛船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他活了下來。
馬克·沃特尼走出阿瑞斯3號,眼前是荒蕪的陌生星球和無盡的孤獨。

年
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落敗后,被佛祖五指幻化的五行山壓住,動彈不得。《西游記》中寫道:“但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
唐僧到來之前,昔日風光無限的齊天大圣,需經受五百年孤獨的煎熬。

意大利古城羅馬的鮮花廣場上,矗立著一尊雕像,紀念一位孤獨的智者。
他是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因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公開反對地心說,布魯諾被羅馬教廷視作異教徒,判處火刑。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慷慨赴死。烈火熊熊燃燒,“殉道者”布魯諾留下遺言:“火不能征服我,未來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
這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

金庸的《神雕俠侶》里說,楊過隨神雕進入獨孤求敗曾生活的山洞,見到洞壁上用刀刃留下的自傳:“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下面落款是“劍魔獨孤求敗”。
無敵亦是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