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萬紅
(淮安市楚州中醫院口腔科,江蘇 淮安 223200)
急性牙髓炎為牙齒受到破壞或出現缺損時,遭到細菌侵入發生感染后的炎癥反應,若該疾病未得到及時治療,其炎性組織滲出物質會向牙根尖擴散,從而引發牙根尖周炎[1]。臨床上常用根管治療術對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進行治療,而根管填充方法的不同也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同影響,常用填充方法有側壓充填與熱牙膠充填等,其中側壓充填現階段較為成熟,其臨床效果相對較好,但其操作流程較為復雜,且治療后復發率較高。而熱牙膠充填是填充技術的升華,可進一步提高根管填充的密封性,且操作簡單,可縮短治療時間,緩解患者術后疼痛[2]。本研究旨在探討熱牙膠充填對急性牙髓炎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牙周指數與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淮安市楚州中醫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33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齡 25~56 歲,平均(41.57±6.21)歲;病程 5~10 個月,平均(7.22±1.36)個月。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齡25~55歲,平均(40.63±7.32)歲;病程4~11個月,平均(7.41±1.4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口腔科學》[3]中有關急性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的診斷標準者;經X線檢查發現病變牙齒的根尖部位存在直徑<2 mm的陰影者;病變牙齒的根管正常且通暢,無畸形現象者;存在紅腫、疼痛等不適癥狀者;病變牙齒的根尖孔發育良好者等。排除標準:病變牙齒出現鈣化、畸形等現象者;存在其他嚴重口腔疾病者;臨床資料缺失者;依從性差者等。本次研究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參照組患者采用側壓充填進行治療,準備牙膠尖與適量的根充糊劑,兩者混合可得根管填充劑,使用根管填充劑在根管內部進行涂抹,采用加壓器對主牙膠尖進行側壓充填,加壓持續12 s左右,將加壓器取出后對副牙膠尖進行側壓充填,重復多次操作直至將根管徹底填滿為止。研究組患者使用熱牙膠充填進行治療,治療前使用X線對患者牙周與牙髓組織處的病變情況作充分了解,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好手術治療方案。先對患者口腔進行消毒,隨后對患者采取局部麻醉,待麻醉效果達標后,對患牙進行開髓與撥髓,選取適用熱牙膠連續波垂直加壓充填技術(System-B)將熱牙尖于根管位置探入到底,并對熱牙尖深度進行標記,然后干燥根管,待干燥效果滿意后,將根管填充劑涂抹于根管處,將溫度設置為200 ℃后于根管內緩慢注入熱牙膠,注入過程保持且注且退,防止熱牙膠出現脫落的現象,隨后使用思博安手用垂直加壓充填器(Buchanan)加壓尖對熱牙膠進行加壓,確保冷卻固化效果達標。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個月后牙周指數情況,包括:牙周袋深度(PD)、牙菌斑指數(PLI)、牙齦指數(GI)、牙齦出血指數(BI)。PLI采用菌斑顯示劑,患者含漱菌斑顯示劑2 min,觀察牙位上紅色附著部位。進行全口牙周探診,記錄各牙位頰舌面近中,中間、遠中6個位點的PD、GI以及BI的數值。PLI分值范圍為0~3分,分值越高,患者齦緣區沉積物越多,菌斑越嚴重;GI分值范圍為0~3分,分值越高,患者牙齦炎癥、紅腫、水腫越嚴重;BI分值范圍為1~4分,分值越高,患者牙齦出血傾向越大。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水平。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填充物欠充、填充物超充、填充物脫落等。

2.1 牙周指數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各項牙周指數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牙周指數比較
2.2 炎性因子水平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1β、IL-17、hs-CR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 并發癥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例(%)]
治療急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的主要目的為保住患牙,其主流治療手段為根管治療術,可對患者牙髓與牙尖周病變組織進行清除,并通過消毒與藥物填充等方式防止細菌再生,以降低牙髓炎與根尖周炎復發概率,從而達到緩解疼痛與保住患牙的治療目的[4]。側壓充填為傳統的根管充填方法之一,該治療方法出現較早,具有治療效果良好且技術成熟的優點,但因該治療方法受技術限制較大,加壓能力較有限,變形能力不足,所以易出現牙膠尖偏差的現象,同時滲漏現象也時有發生,會對整體治療效果造成影響[5]。
熱牙膠充填為新一代根管填充手段,該治療方法基于醫療技術與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而誕生,在通過影像學資料充分了解患者患牙牙髓與牙尖周組織的情況后,再對根管進行填充,能對患牙做到更精確、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治療效果也更為理想[6]。因熱牙膠填充法使用更為先進的加熱加壓技術,可對溫度與壓力進行自由調控,對牙膠進行加熱后,使牙膠變形能力更強,可對主副牙膠間的縫隙做到更緊密的封閉,在填充效果滿意后,對牙膠進行冷卻處理,可保證手術結束后牙膠與根管緊密結合,最大程度防止滲漏現象的發生,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7]。熱牙膠充填法還可避免過度填充的現象,防止因過度填充對牙周組織帶來壓迫和對牙周組織的恢復造成阻礙。此外熱牙膠充填對根管的充填密實性較高,且充填質量良好,充填物欠充或超充的情況較少發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PD、PLI、GI、BI等牙周指標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各項牙周指有顯著低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熱牙膠充填治療急性牙髓炎合并根尖周炎患者,可有效緩解患者牙周指數,且安全性好。
IL-1β、IL-17作為促炎因子,對機體內炎癥和修復反應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表述患者機體內炎性因子增加,加重病情;hs-CRP是表示炎癥反應的重要生物學指標,其水平升高往往提示患者機體內炎性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的富集,使患者病情加重[8]。熱牙膠充填具有良好的封閉性、生物相容性及穩定性,防止細菌的再次入侵,從而降低炎性因子的激活率;其還可降低可溶性E選擇素的含量,減少hs-CRP產生,有利于減輕炎性因子的滲出[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IL-1β、IL-17、hs-CR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熱牙膠充填治療急性牙髓炎合并根尖周炎患者,可有效減少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轉歸。
綜上,應用熱牙膠充填治療急性牙髓炎合并根尖周炎患者,其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牙周指數,減輕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于臨床中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