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王曄輝,張大鵬,王繼鳴
(巴彥淖爾市醫院骨科,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骨折是老年人群高發病,其中髖部骨折較為常見,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為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DVT的發生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且會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預防性給藥防治外科大手術后DVT以低分子肝素鈣給藥方案為首選,其具備一定的臨床療效,但該給藥方案仍舊有約30%的患者存在發生DVT的風險,療效達不到理想效果[2]。血塞通為臨床常用藥,其具備改善血運、抑制血小板凝聚、糾正血液高凝態等作用,抗凝效果佳,其與西藥聯合,不會增加安全性風險,同時可進一步提升抗凝效果,受到臨床學者廣泛關注[3]。本研究旨在探討血塞通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DVT的預防與凝血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巴彥淖爾市醫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2例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62~76歲,平均(68.49±4.26)歲;骨折后至開始手術時間1~11 d,平均(4.35±1.02) d。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齡61~77歲,平均(69.03±4.72)歲;骨折后至開始手術時間1~10 d,平均(4.32±0.96)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納入標準:符合《實用骨科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者;可耐受相應治療者等。排除標準:術前存在DVT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嚴重全身性感染者等。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DVT預防性給藥,其中對照組患者于術后12 h起皮下注射5 000 IU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規格:1.0 mL∶5 000 IU),1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血塞通注射液(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1889,規格:5 mL∶0.25 g)治療,0.5 g血塞通與250 mL的生理鹽水充分混合稀釋后靜脈滴注給藥,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給藥7 d。
1.3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均于術前及術后3、7 d采用軟尺測量患肢小腿周徑。②抽取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7 d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后取血漿,采用血常規分析儀檢測血漿血小板計數(PLT)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D-二聚體(D-D)水平,采用PUN-2048B型血凝儀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③兩組患者均于術后7 d采用LOGIQ V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DVT發生情況。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包括牙齦出血、皮下瘀斑及皮疹。
2.1 小腿周徑與術前比,術后3~7 d兩組患者小腿周徑均呈現先增加再減小的趨勢,且試驗組患者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小腿周徑比較(,cm)
表1 兩組患者小腿周徑比較(,cm)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 3 d 比,#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3 d 術后7 d試驗組 26 27.21±1.54 31.68±1.18* 28.91±0.89*#對照組 26 27.55±1.37 32.79±1.25* 30.17±1.01*#t值 0.841 3.293 4.773 P值>0.05<0.05<0.05
2.2 血漿D-D、PLT、APTT水平與術前比,術后7 d兩組患者血漿D-D、PLT水平均顯著升高,而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APTT水平均顯著延長,試驗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漿D-D、PLT、APTT水平比較
2.3 DVT試驗組患者DVT發生率(0.00%)顯著低于對照組(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DVT發生率比較[例(%)]
2.4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由于身體機能減退,術后需要更久地臥床靜養,加之治療導致的醫源性下肢血管內皮受損,同時老年人群本身存在血液高凝態、血管壁硬化現象,因此術后DVT發生風險更高[5]。采用低分子肝素鈣預防性給藥,能夠有效預防DVT風險,但長期皮下注射治療較為繁瑣,患者依從性較差。
中醫認為DVT屬“股腫”“脈痹”范疇,病機在于風寒濕熱之邪侵襲經脈,加之骨折患者久病在床,經脈、氣機阻滯,血運不同,經阻絡滯而病發,中醫主張以活血化瘀,行肝止痛為治療原則[6]。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苷,具有化瘀活血、消腫定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患肢腫痛,其活血功能還能有效預防DVT的發生[7]。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3~7 d患肢小腿周徑均顯著小于對照組,術后7 d試驗組患者DVT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血塞通聯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緩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患肢術后腫痛,降低DVT發生率,且安全性好。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手術后會使患者內皮受損、血流障礙,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引起血漿D-D、PLT水平的升高,而D-D在DVT的病理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PLT為凝血因子,其水平升高促進血液凝固,進而形成血栓;APTT的延長表明血液高凝狀態得到改善?,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具備抗衰老、耐缺氧、提升免疫力之功效,血塞通注射液能夠抗血小板積聚、提升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優化紅細胞變形性與聚集性,改善血液黏稠度,發揮抗血栓療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試驗組患者血漿D-D、PLT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APTT較對照組顯著延長,表明血塞通聯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患肢術后血液高凝狀態,減少血栓的形成。
綜上,血塞通聯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緩解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患肢術后腫痛,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降低DVT發生率,且安全性好,值得進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可能存在研究結果不夠全面、客觀的問題,對此,可在未來工作中,在條件許可下,適當延長研究時間,擴充樣本量,以更好地收集研究數據,豐富結果客觀性,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