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輝,黃遠芬,曾國光
(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惠州 516211)
心臟驟停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心肺復蘇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術,可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但會造成細胞因子變化,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發生[1]。納洛酮常用于治療各型心臟驟停與心絞痛,但容易引起部分患者出現眩暈、頭痛、疲倦等不良反應。在傳統中醫中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屬“心悸”“怔仲”范疇,患者多面色蒼白、神志欠清。四逆湯為溫里劑,具有溫中祛寒的功效,在臨床被中用于治療休克、腹瀉等疾病,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備良好的療效[2]。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變化與四逆湯對其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至12月在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并作為心肺復蘇組,另選取40例健康體檢者為健康組。健康組研究對象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43~84歲,平均(54.38±10.96)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心肺復蘇組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2~85歲,平均(54.27±10.8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43~83歲,平均(54.21±10.85)歲。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心肺復蘇組患者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2]與《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無過敏反應者;心肺復蘇后可建立自主循環超過48 h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重大臟器衰竭者;合并其他嚴重外傷及炎癥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于心肺復蘇后48 h使用注射用納洛酮(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0062,規格:2 mL∶2 mg)靜脈推注,2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口服四逆湯治療,方劑組成:淡附片30 g,干姜20 g,炙甘草15 g,由院內中藥房煎制,150 mL/劑,2次/d。7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于心肺復蘇后6、24、48 h抽取心肺復蘇組患者與健康組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②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 TNF-α、IL-1β、IL-4、IL-10、IL-6 水平,血樣采集、血清制備及檢測方法同②。③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外肺水指數、氧合指數、心臟指數,采用脈搏指示持續心排量監測儀檢測。④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心力衰竭、室顫、心源性休克。

2.1 心肺復蘇組和健康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肺復蘇組患者心肺復蘇后 6~48 h 血清 TNF-α、IL-1β、IL-6 水平持續上升,且均高于健康組;血清IL-4、IL-10水平持續降低,且均低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心肺復蘇組和健康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表1 心肺復蘇組和健康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注:與健康組比,*P<0.05;與心肺復蘇組復蘇后6 h比,#P<0.05;與心肺復蘇組復蘇后24 h比,Δ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IL-4:白介素-4;IL-10:白介素-10;IL-6:白介素-6。
組別 例數 時間 TNF-α IL-1β IL-4 IL-10 IL-6健康組 40 3.11±1.49 0.73±0.31 16.44±6.53 2.49±1.19 20.11±6.12復蘇后 6 h 19.33±4.98* 6.50±1.78* 13.31±3.96* 1.92±0.83* 78.12±8.12*80 復蘇后 24 h 26.31±5.42*# 13.12±4.85*# 11.34±2.74*# 1.49±0.67*# 86.33±9.72*#復蘇后48 h 32.29±6.01*#Δ 16.73±5.34*#Δ 10.29±1.98*# 1.17±0.33*# 97.91±9.89*#Δ心肺復蘇組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IL-4、IL-10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IL-4:白介素-4;IL-10:白介素-10;IL-6:白介素-6。
組別 例數 TNF-α IL-1β IL-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2.09±6.01 5.71±2.31* 16.62±5.34 1.50±0.31* 10.31±1.92 15.71±2.39*對照組 40 32.49±6.03 7.12±1.98* 16.84±5.32 2.36±0.56* 10.27±2.03 13.69±2.98*t值 0.297 2.931 0.185 8.498 0.091 3.34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IL-6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1.15±0.34 2.32±0.25* 97.31±9.89 32.98±9.37*對照組 40 1.19±0.38 2.09±0.23* 98.51±9.51 38.66±9.01*t值 0.496 4.282 0.553 2.764 P值>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IL-10
2.3 心肺指數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數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氧合指數、心臟指數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心肺指數比較
2.4 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7.50%,低于對照組的2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心臟驟?;颊咧滤缆蕵O高,心肺復蘇雖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對患者的機體與代謝循環影響較大。心臟驟停后機體處于嚴重的、全身性的缺血缺氧狀態,隨著自主循環的建立,單核吞噬細胞系統被激活,大量促炎因子被異常釋放,通過瀑布式激活不斷產生,使血液中抗炎因子持續降低,導致靶器官受損,進而引起心功能障礙[4]。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肺復蘇組患者心肺復蘇后 6~48 h血清 TNF-α、IL-1β、IL-6水平持續升高,血清IL-4、IL-10水平持續降低,提示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會導致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加重。
納洛酮主要用于心肌缺血、心絞痛的治療,并可用于降低血壓,但由于其使用后造成的不良反應較多,在臨床使用中具有局限性[5]。在傳統中醫學中,心臟驟?;颊咝姆螐吞K后表現為陰寒之氣侵襲肺腑器官表里三焦,病位以心、肺、腎為主,應以祛瘀散寒、通脈助陽為主要治療原則方能起到療效。四逆湯中淡附片溫補脾腎,干姜辛熱散寒,炙甘草益氣復脈,諸藥合用,共奏回陽溫補、補火散寒之功效[6]。有研究報道,由于患者心臟復蘇后心臟排出量嚴重受到影響,四逆湯可通過抑制心肌受損后心肌細胞的應激反應,降低心肌氧化損害,保護心肌及肺臟功能,進而起到調節氧合指數的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血管外肺水指數低于對照組,氧合指數、心臟指數高于對照組,提示四逆湯治療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患者,可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調節心肺指數。研究表明,四逆湯中的淡附片中含有的烏頭堿可直接作用于血清中,通過降低心肌損傷后心肌神經酰胺水平,抑制血液中炎性因子的釋放,并且激發主動脈內細胞合成酶活性,擴張血管[8]。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臟驟停后心臟復蘇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會在短時間內迅速下降,IL-4、IL-10升高,治療后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四逆湯治療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癥進程。
綜上,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會逐漸升高,血清IL-4、IL-10水平會逐漸降低,四逆湯治療心臟驟停后心肺復蘇患者,可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調節心肺指數,抑制炎癥進程,且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