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成
(柳州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柳州 545006)
網織血小板是新近從骨髓中釋放的血小板,其富含核糖核酸,較正常血小板的活性更強,因此對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網織血小板比率(IPF)參數或絕對值進行檢測,不僅可直接反映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情況、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同時在診斷和鑒別血小板減少性疾病與檢驗血小板制品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2]。近年來,臨床上對網織血小板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必須準確定位其比率參數的本地參考區(qū)間,盡可能減少相關性疾病的發(fā)生,為待醫(yī)治患者帶來康復希望。本文選擇了755名柳州地區(qū)健康成人,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其靜脈血中IPF,并建立柳州地區(qū)健康人群IPF參考區(qū)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柳州市人民醫(yī)院的755名體檢者,其中男性382例,女性373例;年齡18~60歲,平均(32.5±3.4)歲。納入標準:體格檢查、心電圖檢查、B超檢查、內外科檢查、胸部透視無明顯異常者;檢驗指標,無明顯感染癥狀和貧血表現者;均為柳州地區(qū)常住人口者等。排除標準:腎功能不全者;存在糖尿病病史者;患有肝臟疾病者等。研究對象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獲得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健康體檢者空腹接受檢查,護士對體檢者進行坐姿指導,利用真空管采集體驗者2 mL靜脈血,標本勻混4次左右,爭取在120 min內完成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Sysmex XE-2100),儀器投用前校準處理,全面保證標本質量,檢測方法即借助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血 IPF和血小板(PLT)。
1.3 觀察指標①分析IPF分布特點。②分析不同性別、年齡段IPF。③不同年齡段IPF檢測值和參考范圍。④分析基于熒光法PLT-F的PLT計數。

2.1 IPF分析基于單樣本Kolmogorov-Smirnov Z-test方法檢測IPF及其絕對值(IPA),755個樣本網織血小板單樣本法結果為7.301,絕對值單樣本法結果為4.891,結果呈正偏態(tài)性。
2.2 不同性別、年齡段IPF參數參考區(qū)間樣本數據為755個,應用Explore進行數據處理,使用非參數統(tǒng)計學方法得出參考范圍,不同性別間IPF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8~55歲與>55歲IPF分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2。

表1 IPF檢測值和參考范圍

表2 不同年齡段IPF檢測值和參考范圍
2.3 熒光法PLT-F檢測PLT計數 18~50歲男性PLT-F例數(≤?5.0)與同年齡段女性PLT-F例數(≤?5.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同性別不同年齡段PLT-F例數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基于熒光法PLT-F檢測PLT計數
網織血小板又被稱作未成熟血小板,其空間面積較大、蛋白質合成速率較高,能夠作為骨髓血小板生成狀態(tài)評價依據。但網織血小板網狀結構范圍有限,利用普通儀器難以滿足精準計數需求,導致臨床實踐阻力增加。20世紀90年代,日本學者提出應用自動化計數法檢測外周血標本,即以奧黃為RNA染料,這一方法具有適用范圍廣、精確度高等優(yōu)點,能夠助力于臨床應用[3]。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分析IPF參數的正常參考區(qū)間,可為疾病預測與治療提供依據,全面提升人們健康水平[4]。由于人體骨髓造血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弱,因此本研究納入65例老年人,以建立適合柳州地區(qū)老年人的參考范圍,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日后開展研究活動時,還應適當加大健康人群比例。本研究中,18~55歲人群與>55歲人群IPF分布差異顯著,其原因可能在于網織血小板狀態(tài)未完全成熟,其成熟程度與骨髓聚合細胞數相關,可在一定程度上作為血小板生成速率評判標準。
近年來,血小板百分比研究工作受到臨床較廣泛的關注,經臨床實踐證實,血小板在相關疾病病因分析和治療中可作為重要參考指標[5]。全自動分析儀支持PLT-F通道計數,在其運作過程中,熒光染料以惡嗪(oxazine)為主,其具備快速、準確鑒別紅細胞(RBC)碎片的功能,且細胞膜著色程度較強。將該通道與PLT-I通道或者PLT-O通道進行對比,發(fā)現其計數效率較高,并且失誤率偏低。PLT-F通道不僅能滿足準確、精密計數需求,還能及時、動態(tài)反應PLT變化情況,利于臨床實踐方案的調整[6]。本研究中,18~50歲男性PLT-F例數(≤ 5.0)與同年齡段女性PLT-F例數(≤ 5.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相同性別不同年齡段PLT-F例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臨床應用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可分別從血小板減少性疾病的病因診斷、造血干細胞移植后PLT的重建監(jiān)測兩方面入手。此外個別學者研究觀點表明,血液參考區(qū)間受設備因素影響較大[7]。因此,分析柳州地區(qū)健康人群IPF參數的正常參考區(qū)間時,研究人員應樹立全局意識,全方面考慮影響因素,盡最大可能提高放射信息管理(RIS)系統(tǒng)的臨床價值。從臨床準確應用角度來看,構建RIS系統(tǒng)、制定柳州地區(qū)健康人群IPF參數的正常參考區(qū)間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8]。
綜上,IPF參考范圍可為評價和診斷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和評估骨髓移植療效及腫瘤化療患者PLT恢復情況等方面奠定實驗基礎,根據PLT-F通道計數信息判斷正常參考區(qū)間,既能豐富理論內容,又能為實驗探究奠定基礎,使柳州地區(qū)健康人群范圍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