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珍,葉秀云,張 穎,段小林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深圳 518101)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患者在短時間內機體攝入過量酒精引起的機體紊亂,影響到肝臟、神經組織的疾病[1]。臨床通常會采用常規治療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盡管院前急救時常規給予輸液、吸氧等治療能有效緩解酒精中毒癥狀,但患者的蘇醒時間相對較長。納洛酮作為特異性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減少內源性阿片樣物質,解除呼吸、循環抑制,對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癥狀緩解劑肝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PDCA循環是一種通過計劃、執行、核查、處理對臨床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對護理行為進行考核,分析護理行為與護理風險,根據得出結果提出有效措施,落實計劃,將未改善的問題流入下一個循環中,持續強化護理措施,改善臨床護理質量,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3]。本研究旨在探討納洛酮聯合PDCA循環與強化護理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肝功能與血氣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收治的5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常規組,另選取2020年1月至11月收治的4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作為聯合組。常規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齡22~65歲,平均(38.46±3.27)歲。聯合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齡23~63歲,平均(38.23±3.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臨床檢查血液或呼出氣體酒精檢測乙醇濃度≥?11 mmol/L者;飲酒前未服用過其他藥物者等,如阿片類藥物、甲己炔巴比妥類藥物。排除標準:對納洛酮藥物不耐受或過敏者;合并心腦血管、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等疾病者;食物中毒、化學等因素引起的昏迷者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面罩吸氧,持續監測血氧飽和度與生命體征;進行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對嘔吐者,將其頭部偏至一側,或使患者保持側臥位,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聯合組患者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556,規格:1 mL∶0.4 mg)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控制給藥劑量、給藥次數、滴注速度,采用靜脈注射給藥,納洛酮按照1∶25的比例溶于生理鹽水,現配現用,中度患者初次注射以0.4~0.8 mg為最佳,未出現理想的呼吸功能改善,需隔2~3 min重復注射用藥;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初次注射以0.8~1.2 mg為最佳,用藥30 min后神志未清醒者可重復給藥直至清醒。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5 d。
1.2.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實施PDCA 循環與強化護理,即首先采用PDCA循環管理對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行為和問題進行分析,再根據PDCA循環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加強常規護理,主要對護理人員加強培訓與考核管理,優化常規護理方案。PDCA循環管理主要分為以下板塊:①計劃。成立強化護理管理小組,對護理行為進行考核,分析護理行為和護理風險原因,然后針對原因的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制訂具體的整改措施。②執行。結合院內急診護理的實際情況,根據討論結果執行可行性高的護理措施。③核查。對護理成效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反饋,督導落實每一項對策。④處理。開展質控會議,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對下月的落實情況和質控結果進行及時追蹤和反饋。針對現階段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移入下一輪PDCA循環管理工作中,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強化護理:①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確保護理人員技能符合標準后方可參與患者救治。②加強護理措施。入院后需要立即檢測患者的乙醇含量,評估患者中毒病情程度;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定時監測患者瞳孔是否出現散大現象,若患者出現昏迷需要及時給予營養支持,并對出現焦躁不安、步態不穩患者可采用約束帶進行控制,對于出現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者需要密切關注飲食,必要時可采用胃食管手段;在應用催吐法進行胃排空處理時需要加強患者心電監護,預防并發癥發生,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講,預防下次中毒事件發生。兩組患者護理周期均為5 d。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意識障礙、情緒異常、肢體功能障礙等)基本恢復,肝功能指標與生命體征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上述相關癥狀未完全恢復,肝功能指標與生命體征有所改善;無效:患者上述相關癥狀未出現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指標和生命體征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與心肌酶譜,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肝功能分析儀監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及肌酸激酶(CK)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動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pH值、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低血壓、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心悸、肺水腫)發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聯合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ALT、AST、CK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指標比較(,IU/L)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指標比較(,IU/L)
注:與治療前比,*P<0.05。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CK:肌酸激酶。
組別 例數 ALT AST CK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 54 155.89±51.67 119.67±36.78* 157.46±53.47 106.43±21.32* 369.43±69.52 204.57±58.25*聯合組 47 156.72±47.26 101.29±31.26* 159.43±49.34 97.36±15.29* 372.43±65.37 182.43±43.59*t值 0.084 2.684 0.191 2.423 0.222 2.136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血氣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pH值、PaO2水平均升高,且聯合組高于常規組;而兩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聯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急性酒精中毒屬于急性病癥,患者多表現出行為、意識異常,可能伴隨著嘔吐、頭痛等其他系統癥狀;臨床根據患者中毒程度不同,將其分為興奮期、共濟失調、昏迷3個時期,嚴重者若不及時救治將會引起多臟器衰竭,甚至出現死亡風險[5-6]。臨床治療急性酒精中毒主要通過維持呼吸道暢通、面罩吸氧等常規治療,但治療效果欠佳。
納洛酮屬于急性酒精中毒常見治療藥物,現代醫學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具有較強的特異性與針對性,該藥物有助于縮短患者昏迷時間,減少長時間昏迷引起的不良反應;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自身強親和力,與各類阿片受體進行競爭性拮抗作用,阻斷和逆轉阿片激動劑的鎮痛、呼吸抑制等相關反應和毒性作用,進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納洛酮起效迅速,拮抗阿片受體作用較強,進而扭轉酒精中毒對機體肝功能損傷局面,該藥物吸收迅速,在肝內進行生物轉化,達到局部最佳血藥濃度[7]。PDCA循環可對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行為和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每輪PDCA循環可以解決現存問題,檢討糾正改善,做對了再向后傳遞,對于未解決問題或新出現問題可轉入下一輪管理中,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管理質量[8]。ALT、AST、CK能反映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情況,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通常呈升高趨勢,易導致臟器損害,影響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且治療后聯合組患者ALT、CK、AST水平低于常規組,表明納洛酮聯合PDCA循環與強化護理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較高,可調節患者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指標。
隨著腦部蓄積的酒精劑量不斷增加,高濃度酒精可使大腦中樞神經受到抑制,造成呼吸和循環衰竭,使pH值、PaO2水平下降,PaCO2水平升高,影響患者血氣指標的恢復。酒精中毒是通過激活體內阿片系統,抑制中樞神經和循環系統,而納洛酮是通過阻斷該反應過程,且起效迅速,達到改善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紊亂癥狀的目的,同時該藥物通過對內啡肽產生拮抗作用,促使心血管功能亢進,抑制中樞迷走神經,調節痛覺感知、激素分泌、呼吸頻率等,促進患者血氣指標得以改善[9]。同時經過強化護理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結合PDCA循環管理尋找問題,采用強化護理及時改正,從而提高臨床治療質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患者pH值、PaO2水平高于常規組,PaCO2水平低于常規組,表明納洛酮聯合PDCA循環與強化護理能有效促進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氣指標的恢復,加快體征康復。
綜上,納洛酮聯合PDCA循環與強化護理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有效調節患者肝功能與心肌酶譜指標水平,同時能有效促進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氣指標的恢復,加快體征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