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濤
(貴陽市花溪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貴州 貴陽 550025)
早期腎結石患者大多無明顯癥狀,當腎結石從腎臟掉落到輸尿管造成輸尿管的阻塞后可引起患者出現腰腹部絞痛、腹脹、血尿等癥狀[1]。開腹手術可達到較好的取石效果,但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易導致腎臟受到損傷[2]。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通過腎鏡的電視顯示屏,醫生可清晰觀察結石的情況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助于手術操作,且對人體創傷較小[3]。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腎結石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貴陽市花溪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腎結石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26~88歲,平均(57.33±6.69)歲;病程1~29 d,平均(15.10±2.73) d。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5~89歲,平均(57.05±6.31)歲;病程 1~27 d,平均(14.11±3.78)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腎臟病學分冊》[4]中的關于腎結石的診斷標準者;通過CT與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確診患者;結石數量>3個者等。排除標準:呼吸、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者;腎功能異常伴有腎損傷者;合并糖尿病與高血壓控制異常、尿路感染者等?;颊邔ρ芯恐橥?,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術前影像確定結石位置,實施硬膜外麻醉,取健側臥位,在患側11肋間行切口,游離腎臟并暴露,取出結石。觀察組患者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患者取截石位,實施硬膜外麻醉,在患側輸尿管中插入5 F輸尿管,留置雙腔氣囊尿管。使患者俯臥位,確定穿刺點部位,在肩胛下角線、腋后線之間,完成穿刺后組腎盞入路,通過B超檢查,同時使用18 G腎穿刺針,使穿刺部位在腎盞集合系統,將尿液引流,通過X線插入斑馬導絲,采用8 F筋膜擴張器沿斑馬導絲實施擴張,在腎盞中置入操作鞘,構建取石通道。逐步擴展至F24,置入腎鏡,采用EMS碎石清石系統,擊碎結石,并將大塊碎石取出,使用經皮腎鏡對結石進行觀察,氣壓彈道碎石機碎石,反復使用灌注液將碎石沖洗。將F 6雙J管留置于輸尿管中,在腎造瘺口位置放置F16單腔引流管,同時對造瘺管實施固定。術后對患者行抗感染治療,72 h后檢查結石是否徹底取出,并且可拔除腎造瘺管。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首次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的BUN、SCr、CysC水平,分別抽取患者術前與術后2 d空腹靜脈血4 mL,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大出血與尿瘺、切口感染、輸尿管損傷)發生情況。
2.1 手術指標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活動時間均縮短,手術出血量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2.2 血清BUN、SCr、CysC水平兩組患者術后2 d血清BUN、SCr、CysC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BUN、SCr、CysC水平比較
2.3 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患者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過飽和狀態,結晶在局部生長、聚積,最終形成結石,年齡、性別、飲食習慣及職業均為可能導致結石發生的因素。以往臨床中開腹手術應用頻率較高,對結石治療有一定效果,但手術創面較大,會嚴重損傷患者腎功能,影響患者預后[5]。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對血管損傷較小,構建微創經皮腎鏡技術是手術的關鍵,其可通過X線構建通道、置入導絲,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假道發生率,在碎石階段,可引導輸尿管腎鏡移動,進入到腎盞,以此達到取結石的目的。該手術可減少穿刺通道,擴大視野,有效地清除結石,并且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小[6]。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活動時間均縮短,手術出血量減少,表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可有效縮短其住院時間與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微創效果突出。BUN為氮物質,腎臟是排泄BUN的主要器官;SCr為肌肉代謝產物,經非酶脫水反應形成肌酐,流入血液;CysC是較早的BUN,腎小管功能失常時,會造成其在血液中水平紊亂[7]。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穿刺環節起到較好的定位作用,并且能夠避免對其他臟器造成損傷,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放射損傷,并且還可降低切口感染率,確保輸尿管功能,由于手術切口長度只有0.5 cm,筋膜擴張為F14,有效減少了出血量,同時創面也不易出現感染。有研究表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通過X線構建通道、置入導絲,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假道發生率,對腎功能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且安全性較高[8]。上述研究表明,術后2 d觀察組患者血清BUN、SCr、CysC水平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對腎功能的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
綜上,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臨床指標,對腎功能的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