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純 肖 楠 宋 華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40)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鄉村、大學生都是很好的機遇和挑戰,把握好這個機會,充分的利用各項資源,有創新意識的創業,既有利于提升自己又能帶動湖北當地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通過對疫情防控時期大學生創業以及農產品發展現狀的研究,提出校企、政府、地方、媒體、大學生個人五位合一,共同支持與發展。尤其,是當特殊時期結束后,國民經濟受到一定程度沖擊,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線上帶貨成為當前熱門的銷售方式之一,增加流通渠道和銷售額,是解決農產品銷售停滯、流通渠道少的實踐路徑之一,返鄉創業對大學生就業問題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緩沖和解決,同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是縮小貧富差距、帶領新農村走向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助力地方經濟復蘇的變革之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鼓勵大學生基于地方特色農產品線上帶貨模式的創業,既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又有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二者相互賦能。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一,農產品也是農村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改革開發以來,我國農村發展取得矚目的成就,同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但就農民而言,當前流通渠道較少,收入不高。尤其是交通、運輸成本、地區偏遠、疫情等原因,導致農產品出現滯銷的狀況。農產品交易市場不斷擴大,農產品產業鏈發展并不完善,傳統的交易方式受到沖擊,擴寬流通渠道,降低成本,提高農民收入,讓農產品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未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國農產品發展現狀存在以下問題:
勞動力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但隨之而來的是農村強壯的勞動力人口匱乏,大量的高文化水平年輕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不再從事農業工作,人口老齡化以及留守兒童情況嚴重,缺少年輕的高素質教育人才,當前農村勞動力人口認知固化,不善于開發新思維,以促進農產品發展,農村農產品發展經濟建設面臨著人才不足,銷售管理難以與現代市場發展相持恒,缺乏農業、銷售、市場策劃等專業知識同樣也阻礙農產品發展,無法開拓新市場,當前農產品發展迫切面臨尋求轉型的現狀。
目前農產品流通渠道較為單一,流通模式固化。一般分為農產品自產自銷、小商販上門收購、加工方統一收購、建立基地等渠道。由于流通渠道少,自銷交易額不高,銷售額度大的經手第三方,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同樣偏遠地區發展較為落后,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過高,如遇自然災害或道路不通,則會導致流通成本高。由此也可以看出農產品流通渠道原始以及滯后,發展空間較大。如何創新流通渠道,較少農民成本,增加銷售額,提高收益,是待解決的問題。
普遍農民采用最多的交易模式的規模較小,農產品服務品種少,以農民自給自足交易以及與小企業合為主,一般以農產品原材料以及粗略加工模式,大量的農產品沒有進行深入的加工探索,在此模式下,交易抗壓性不強,加工能力比較薄弱,農產品產業鏈不高,難以帶來大量的農產品附加值,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市場經濟水平。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大規模的銷售市場以及經銷模式已處于起步階段,但當前農村勞動力難以與市場發展速度成正比。農產品品種少,未創新產品形式,導致產品難賣,但銷售者又有產品需求,兩者之間的矛盾更加促進農產品要新進創新發展。
當前大學生畢業人生逐年提升,就業形式嚴峻,鄉村振興戰略,讓大學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積極的參與新農村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享受新時代的優勢,緩解就業壓力,同時為鄉村提供高素質人才的支撐。但由于創業者自身能力不足,以及創業環境等現實狀況,導致大學生創業面臨著巨大挑戰。
鄉村硬件設備較為落后,無法給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農民的生產生活較為傳統,與城鎮存在一定距離,難以用新技術推動農產品的生產,乃至農產品加工、包裝、運輸,實現大規模生產,提高生產收入??焖侔l展的通訊,也并沒有普及到農村的各個地方,消息存在滯后的情況,不能夠充分的了解農產品供需。且農產品生產周期較長,回報率暫未可知,風險大,大學生創業資金不足,資金流動快,貸款審批手續復雜,也沒有抵押物支持,一旦資金被吞并,資金鏈不足會導致創業難以堅持下來,發展前景可觀的創業也存在資金不足,難以大規模拓展的現狀。金融支持是目前大學生創業面臨的重要的問題。
大學生個人能力不足,面臨困難重重,對創業還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個人難以從鄉村復雜的環境中尋找項目商機,年齡大的農民有自己固有的生產交易模式,難以改變和接受新事物。同時鄉村的生產、生活環境與城鎮有一定的差別,不能充分的了解鄉村的環境,一些大學生難以適應脫離現代化、慢節奏生活。鄉村的法律法規、環境不完善,監督機制有所欠缺,大學生在創業實施上受到阻礙,鄉鎮基礎設施單一,導致銷售渠道少,中間環節多,難以實現大規模的產品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易,增加了成本。
當前學校教育涉及創業教育的較少,大學生不能夠充分的接受到創業教育,在校學習與實習皆與創業關系不大,創業意識和素質不強,缺乏系統的創業實踐,與創業實際需求有一定的距離,僅從理論出發難以解決實際的問題。且資源利用率低,農產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但并未深度挖掘,創業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嚴重,導致創業項目難以脫穎而出,占據優勢。如何正確的選擇創業項目、創業經營模式、創業推廣方式、充分利用當地、學校、政府資源,是每一個大學生創業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線上帶貨是目前興起的一個大規模的銷售形式的新嘗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銷售渠道,減少時間、距離、交通帶來的不便,進行創新的新運營管理結構模式。通過“農產品+線上帶貨”的模式,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支撐,能夠減少供需不對等的困境,讓農民能夠面對面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了解消費需求,增強消費體驗,增加銷售額,能為大學生創業打開新思路,利用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給鄉村帶來新的血液。同時疫情后產生的消費購買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安全交往,線上帶貨購物這一實踐,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高等素質教育在鄉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部分大學生有創業意愿,但是真正畢業就創業的大學生數量非常少,除了資金的問題,創業的風險、創業評估、市場以及項目選擇以及未展開過的創業實踐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學校開展創業培訓課程,進行多方位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理念,包括給大學生提供通識創業教育,以及根據學生個人興趣和專業領域,與企業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項目,對創業的學生提供資金和資源的幫助是未來學校課程選擇之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邀請有創業經歷的老師進行實際案例的分析,對大學生起到真正的創業推動作用。
例如,華中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團隊基于疫情期間,秭歸臍橙滯銷的情況,與園藝林學學院的研究生團隊成員一起,結合自己的專業大力的解決農產品的滯銷狀況(見圖1)。團隊成員們前往秭歸縣與當地農民洽談助農合作,“包園”當地的柑橘,團隊成員從選品、談合作、定價、采摘、打包、發貨等實實在在的為農民們干實事,創業團隊累計行駛了約15000公里,去到了30多個果蔬滯銷鄉鎮,志愿者們配送至近百個社區,為農戶創造了35萬余元的收益,使秭歸臍橙變得暢銷。正是學校為大學生們提供支持,創設創業團隊,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專業,與鄉鎮、企業、一起合作,既給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又為達到助農、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讓臍橙從滯銷到熱銷。
在這個特殊時期,武漢輕工大學聯合璞梵設計助力武漢地區食品品牌汪玉霞復蘇。通過創新課程《包裝系統設計》,通過線上課程的形式將汪玉霞這個武漢百年傳統品牌帶入課程之中,以優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學效果,通過挖掘品牌的文化內涵、百年故事、地域文化,以設計的方式,推廣品牌文化,線上教學分享直播(見圖2)一度飆升到B站前30,給大學生提供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從實體項目了解設計與推廣,幫助地域品牌提升品牌價值。
政府要大力提供服務支持,根據鄉村當地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創新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到鄉村創業,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愿,落實、監督政策的實施,為大學生建立好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網站針對大學生創業,開設專門的服務專欄,對大學生創業提供咨詢,根據大學生的不同專業和知識技術能力,提供專門的指導,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補貼,以及綠色貸款渠道,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培訓,為大學生提供當地農產品種植、銷售、產量等情況的普及,為大學生找準創業項目提供支撐,也可以讓大學生到當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讓大學生高效了解到鄉村農產品的實際情況。同時提高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創業的差距,從服務、資金、項目、設施等各個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撐,明確好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借助政府的服務,發揮好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建設好美麗鄉村奉獻自己的力量。

圖1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2 (圖片來源于網絡)
開展官員帶貨,實現制度賦權。政府官員直播助農已經成為當前新的幫扶模式。政府、企業與大眾實現面對面零距離的交流互動,全方位多角度的增強體驗感。官員身份的特殊性,可以給帶貨活動帶來更多的流量和話題,也正是因為官員身份,讓農產品更有保障,讓銷售活動充滿信譽,讓消費者更放心購買。政府官員線上帶貨同樣將地域特色農產品向全國進行推廣,為當地提供服務支撐,積極參與到助農脫貧的活動中。充分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對鏡頭,了解到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探索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作風。尤其是新冠疫情影響下的農產品滯銷現狀,為農產品的銷售打開新思路,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新路線。
例如,京山市市長魏明超在拼多多直播間暖心助農(見圖3),推薦京山特色橋米;荊門市市長孫兵、市商務局局長朱延琳走進抖音,為荊門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秭歸縣副縣長宋俊華為當地特色臍橙代言,銷售超6萬斤臍橙;武漢政府黨組成員李強在抖音直播間強推湖北品牌(見圖4),通過線上帶貨模式,大力幫助當地企業復工,解決產品滯銷問題。官員們用自己親民的形象,與老百姓們零距離接觸,將自己的正直和信任傳達給老百姓們,紛紛齊上陣抗疫助農,為農民們解決問題,為老百姓們帶去所需,面對面傾聽大家的心聲。不僅為官員們建立別具一格的形象,同樣也將鄉村振興戰略實實在在落實到實處。
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以地域優勢促進品牌構建。大力構建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鏈體系,打造優質品牌,深度挖掘品牌文化與地域內涵,從品牌價值以及地域特色角度,抓住創新點,結合鄉村實際,建立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響品牌形象。從農產品加工、地域符號、農產品包裝、文創等角度出發,進行農產品幫扶,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創新,給消費者留下記憶點。地域農產品在當地得天獨厚的環境下生長,又帶有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對地方特色農產品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地域文化建立的特色品牌,結合設計,介入到農產品包裝,不僅起到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值的作用,讓消費者從農產品購買到文化購買乃至記憶、情懷的購買,同時也對當地的文化起到宣傳的作用。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線上衍生產品鏈。直播、電商已經不再僅僅屬于精致的主播帶貨模式,擁有手機就可以拍攝短視頻、實現線上直播帶貨,大規模的銷售減少了物流運輸的成本,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不再僅僅以滿足溫飽為目的,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價值,消費者更愿意為品牌文化和故事買單,一系列的線上衍生品包括IP形象、文創產品、地標明信片、特色包裝等都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例如,疫情期間,為促進銷售恢復經濟,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以課程為載體,參與和誼果園的項目。和誼果園是廣西南寧火龍果基地的隆安縣的當地品牌,將地域農產品進行自主加工,以速凍果塊和果汁漿生產線和果干果脯生產線,將當地優質的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帶領當地農民走上致富道路。老師們遠赴廣西,實地考察種植環境、果物情況、工廠環境、加工產品質量。同學們通過對企業以及市場的調研,對和誼果園進行包裝設計、Logo設計、展廳設計,從設計的角度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地域文化建立品牌形象,幫助企業打造線上產品產業鏈,同學們充分的運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企業圓滿的參加了第六屆廣州國際酒店用品及餐飲博覽會。打造地域當地優質的品牌,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的大規模銷售,同時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建立區域品牌,將當地優秀的農產品推廣到全國,達到雙贏的目的。

圖3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4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名人自己本身就是大的品牌IP,擁有粉絲效應,名人帶貨,消費者除了產品本身,更多的是對名人自身的魅力和認可度??缃绾献鲗嵤┟藥ж浶煞劢z來促進產品的增值,增強主播和粉絲之間的粘合度,打造大眾熟知、樂于購買的狀態。充分發揮地方優勢,以地方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地方級明星、流量帶貨主播,實行跨界合作,共同推薦地方特色農產品,打響農產品的品牌,深度挖掘粉絲的商業價值,以粉絲引流,以流量增值變現。與當紅明星相比,地域名人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更為貼近,無形中拉近與消費者、粉絲之間的距離,公益直播更是精準扶貧下又一創舉,對助力脫貧攻堅產生的重大推動作用,尤其是特殊時期的地方經濟復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帶貨達人李佳琦與著名主持人朱廣權助農直播,累計觀看次數高達1.22億,累計賣出4014萬湖北商品,朱廣權更是對產品進行歷史科普,賦予了產品文化價值,讓產品蒙上了歷史的厚重感,實現跨界合作的價值轉換,為疫后的湖北增加了經濟增長。
湖北電視臺綜合頻道《幫女郎在行動》欄目主持人曉露和《真的在點》主持人雅琛,在京東為“長江精選”優質店鋪聯手帶貨;湖北30位縣長聯手總臺主持人龍洋、朱迅、陳偉鴻、李思思、尼格買提為湖北農產品創造了一場“淘寶直播馬拉松”(見圖5)。為恩施綠茶、大別山黑山羊、湖北小龍蝦紛紛打call,僅僅半個月,湖北的農產品銷售額高達3萬噸。在這樣的跨界合作之下,各個行業的名人一起為湖北地域農產品線上帶貨直播,為本地農產品代言,為農業增加銷售,為農民增加收益,解決疫情期間湖北農產品銷售遇阻的問題。
充分的利用短視頻的傳播影響力,將消費者傳遞鄉村環境,農產品的種植環境、種植狀態、加工、生產、特色美食的制作等情況,通過短視頻傳遞綠色安全的信息,同時讓消費者直觀了解農產品,以特有的鄉村風格,打造濃郁的農產品助農的特色標簽。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等短視頻的快速發展,讓人人都能實現視頻拍攝與剪輯,構建品牌價值,同時又因其彈幕、評論等互動性,提升大眾體驗感,帶動農產品利益增長。大學生可以借助短視頻這一平臺,進行農產品的市場推廣,還原鄉村安逸、溫馨的生活,傳遞給消費者農產品的品牌故事,達到宣傳的目的。
例如,抖音賬戶“小熊美食”(見圖6)在抖音以短視頻模式推廣武穴佛手山藥,將山藥現場挖出來給大家介紹,通過實驗的方式,讓消費者看到山藥的抗氧化能力,擁有13.5萬粉絲,獲得了52.6萬點贊;“粉糯香甜”為湖北天門優質的農產品紅菜苔、蓮藕代言(見圖7),將采摘、打包過程以短視頻向大家展示,助力農產品銷往全國,獲得4.6萬粉絲,63.2了萬點贊;武漢大學珞珈學院90后“農村小青年,小宇”記錄農村生活,向大家展示湖北當地農產品藕帶的種植、采摘、制作,獲得了20.9萬點贊。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向全國推薦湖北當地特色農產品,有效解決疫情期間農戶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以一種快速獲取流量的方式積累資源,達到流量變現,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進行高質量的拍攝、剪輯、宣傳,提高傳播的影響力,帶動農產品的增值。
加大新聞媒體的宣傳力度,為鄉村代言。在電視節目開設專欄,分享短視頻熱議話題,采訪優秀的創業者;在地方網站開設專欄,推送農產品信息,對地方特色實行產品分類與推廣,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資源;公眾號對農產品進行宣傳,實現市場推廣。地方媒體與創業者合作,達到宣傳、引資的目的。線上帶貨將成為助農發展的新模式,線上帶貨從采摘到試吃,增加農產品的真實體驗感,看得見的產品讓消費者更放心,通過實物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大規模的銷售增強了農民的積極性,讓鄉村農民體驗到互聯網帶來的新優勢。

圖5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例如,湖北電視臺《壟上行》、浙江《范大姐幫忙》為湖北助力,湖北廣電云發起省級融媒體平臺指揮調度優勢與淘寶、京東、澎湃、趣頭條等電商銷售平臺,以新模式助力因疫情待銷的湖北農副產品銷售。覆蓋大量的消費人群,大力宣傳湖北熱干面、小龍蝦、蓮藕、周黑鴨等農副產品,致力于幫助疫后湖北經濟回暖,讓線上帶貨更具影響力,新聞媒體體現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提升影響力,真正的做到精準扶貧。荊州市也在此期間開展青年扶貧助農直播大賽,賽前特地邀請金牌講師進行授課,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助力荊州農產品銷售,助力荊州鄉村振興。在創業中,大學生與媒體、欄目進行合作宣傳,完善產業模式、創立助農帶貨新局面。
2020疫情以來迅速崛起的直播帶貨新模式,無疑催生新的媒介,成為新亮點。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當面臨公共突發事件時就業壓力更為凸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有助于推動鄉村創新創業的實現,開辟了大學生就業的另一蹊徑。大學生返回鄉村創業不僅能加快鄉村經濟發展,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思想與模式,還能幫助鄉村地區引進更多具有專業知識儲備的人才。同時,大學生是鄉村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我們要胸懷建設家鄉愿望,緊抓時代機遇,選擇恰當合適的創新創業項目,展示地方特色農產品風貌?;诘胤教厣r產品運用線上帶貨,以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為載體,利用新的傳播媒介,將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契機,找到自己的創業舞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共同建設美麗新農村,為鄉村振興的實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圖6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7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