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浩東 楊文靜
(華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華池 745600)
苦蕎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華池縣農技中心系統選育出苦蕎新品系10-148-8-3,通過兩年多點區域試驗鑒定其適應性,為品種登記和示范推廣提供了依據。
參試材料5個,其中平蕎6號為統一對照,各試驗點再選一個當地主栽品種作為第二對照。即1、10-148-8-3;2、西農9940;3、西農9920;4、平蕎6號(ck1);5、當地主栽品種(ck2)。
試驗分別在華池縣、西峰區、會寧縣、通渭縣、莊浪縣五個地點進行。華池試驗地為山地梯田地,海拔1 483 m,年平均溫度9.28℃,降水量450mm左右,無霜期150d左右,土質黃綿土;會寧試驗地為山地梯田地,海拔2 020m,年平均溫度6℃,降水量350mm左右,無霜期173d左右,土質黃綿土;通渭試驗地為旱川地,海拔1 810m,年平均溫度6.7℃,降水量350mm,無霜期145天,土質黃綿土;西峰隴東學院試驗地為塬地,海拔1 420m,年平均溫度7~10℃,降水量480mm~660mm,無霜期160d左右,土質黑壚土;莊浪試驗地為山地梯田地,年平均溫度8℃,降水量498mm,無霜期160 d左右,土質黃綿土。
每個試驗地設5個處理,3次重復,15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0m2,每小區播8行,每行播10 g,重復間距50 cm,小區間距50 cm,試驗地四周留保護行。播種前施優質農家肥2 000 kg/667m2,尿素15kg/667m2,過磷酸鈣30 kg/667m2,硫酸鉀5 kg/667m2,人工開溝條播,各試驗點均于當天完成播種作業。生育期間觀察記載糜子物候期和群體性狀,成熟期每小區取20株考種,測定生物學性狀;收獲時按小區單收單打,測定生物產量和籽粒產量。
由表1可知,參試的苦蕎品種(系)在各試驗點的生育期為81~116d之間。
各品種莖稈形狀均為圓形,10-148-8-3、西農9920、平蕎6號莖色為紫紅色,西農9940的莖色均為淺綠色;各品種葉色和花色均為綠色和白色;10-148-8-3、西農9920、平蕎6號粒型均戟型,西農9940為三棱形;10-148-8-3和平蕎6號粒色為黑色,西農9940和西農9920粒色為灰褐色;各品種主莖分枝數4.6-6.1個不等;單株粒重,10-148-8-3為4.9 g,西農9940為4.5 g,西農9920為4.2 g,平蕎6號3.8 g;千粒重,10-148-8-3為19.5 g,西農9940為18.3 g,西農9920為18.0g,平蕎6號17.3 g。
參試的苦蕎品種(系)產量結果見表3,10-148-8-3折合產量165.48kg/667m2,居試驗第一位,較對照平蕎6號(ck1)增產14.23%;較當地品種(ck2)增產16.44%,西農9940折合產量155.01kg/667m2,居試驗第二位,較對照平蕎6號(ck1)增產7%;較當地品種(ck2)增產9.07%,居試驗第二位,西農9920折合產量147.12kg/667m2,較對照平蕎6號(ck1)增產1.55%;較當地品種(ck2)增產1.94%,居試驗第三位,平蕎6號(ck1)折合產量144.87kg/667m2,居試驗第四位,當地品種(ck2)折合產量142.12kg/667m2。
品種產量差異性比較分析(見表4):10-148-8-3與其他品種之間產量達到極顯著水平。
10-148-8 -3具有高產、穩產性,且抗病性強,具有較好的利用價值(見表1、表2、表3、表4 )。

表2 苦蕎生物學特征及經濟性狀記載表

表3 苦蕎新品系兩年多點區域試驗產量結果匯總表

表4 品種間差異顯著性測驗(SSR法)
在此,建議苦蕎新品系10-148-8-3申請新品種登記,并進行示范推廣與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