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賽
(1.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分院,北京100013;2.煤炭資源高效開采與潔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100013)
瞬變電磁測深法已被廣泛應用于煤礦巷道掘進超前探測。其原理是通過鋪設在工作面的重疊回線(收發一體線圈),通過發射線圈向前方地層發射一次場,在一次場關閉后,接收線圈接收由一次場激發的二次場感應電壓,并轉換為視電阻率,結合地質資料,即推斷出探測前方是否有水等地質異常體。為實現井下遠距離超前探測,需要儀器就有較高的動態范圍及信噪比;為便于攜帶以及保證井下安全施工,要求儀器具有較輕的質量、便于攜帶[1-4]。
目前現有的瞬變電磁儀采用隔爆兼本安電路設計,設備笨重且待機時間短;且在同一發射電流的情況下,接收線圈的動態范圍為120 dB,造成晚期信號淹沒于噪聲而降低探測深度[5-9]。為此研制了基于STM32礦用本安型瞬變電磁儀,通過發射25 Hz雙極性方波來抑制工頻及其多次諧波的干擾,使用數據疊加、多次迭代實現采集信號的早、中、晚期信號的合成,提高動態范圍及信噪比。
儀器總體功能框圖如圖1。
圖1 儀器總體功能框圖Fig.1 Overall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the instrument
儀器主要分為人機界面、接收部分、發射部分和電池組4個部分組成。人機界面部分運行于WINCE6.0系統之上,負責工程的新建與管理、參數設置、波形的顯示、回看及導出等操作;接收部分是整個儀器核心,其主控STM32F4單片機與人機界面采用2路串口進行通訊,接收指令并將原始數據上傳至人機界面。發射部分的同步觸發電路、發射電流采集電路、橋式驅動控制信號與接收主控ARM通過若干信號線連接,驅動控制信號控制橋式電路的發射波形,同時將同步信號和發射電流信號反饋給主控。整個儀器采用3組鎳氫電池組給上述部分分別供電,且均帶有保護板并澆封,主機總質量小于5 kg。
發射端的發射波形采用雙極性脈沖波,頻率設置為25 Hz或其整數倍。發射部分原理圖如圖2。
圖2 發射部分原理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ransmitting part
橋式驅動芯片采用飛思卡爾半導體的全橋驅動芯片MC33883芯片,內部自帶高邊驅動電荷泵。4路控制引腳和使能引腳,連接至主控STM32。主控芯片產生帶死區的PWM驅動波形,控制發射電壓在發射線圈上發射出25 Hz雙極性脈沖波。全橋電路采用N溝道FDP032N08B MOS管,其漏極-源極電壓UDS電壓為80 V,當柵極-源極電壓UGS為10 V時,導通阻抗為2.85 mΩ。
接收部分主要由阻抗匹配電路、PGA放大電路、低通濾波電路、24 bitA/D轉換電路及主控處理器STM32組成。礦用瞬變電磁儀的二次場接收信號晚期為μV級別,動態范圍>150 dB,采樣頻率不小于500 kHz,以便于后續的濾波及數字信號處理。儀器接收部分的結構圖如圖3。
圖3 儀器接收部分的結構圖Fig.3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receiving part of the instrument
接收天線的輸入信號,接入匹配電阻進行分壓并通過TVS限制輸入的電壓幅值,經過50 kHz無源低通濾波器后,由1片24 bit、625 kHz的高速A/D進行采樣,為了滿足大于150 dB的動態范圍,需要對PGA進行動態調整,A/D接收部分原理圖如圖4。
圖4 A/D接收電路原理圖Fig.4 A/D receiving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模擬數字芯片選用24 bit單通道的ADS1672。配置參數為低延時-快速響應模式,數據轉換速率為625 kSPS,建立時間為5.55μs。CLK為A/D時鐘,為了保證ADC獲得最小的時鐘抖動,在晶振后使用SN74LVC1G125單一線路驅動器保證時鐘的穩定。START為控制轉換信號。AD_SCLK為SPI1接口時鐘信號,AD_DOUT為SPI接口的數據輸出信號,AD_CS為A/D轉換使能信號,AD_START為A/D的開始轉換信號,AD_DRDYS為A/D轉換完成準備輸出信號。
為了提高晚期信號的采集精度,采用數據合成與多次迭代的數據處理方式。以默認32次迭代次數、625 kSPS采樣頻率、118采樣道數為例,將32次迭代次數平均分為4組,PGA放大倍數分別設置為0.172、0.688、22、176倍,信號的前期信號(0~100 μs)采用0.688放大倍數,中期信號(100~1 000μs)采用22放大倍數,晚期信號采用176倍放大倍數,最后將各信號拼接為1次迭代接收完整波形。為了提高接收系統信號信噪比,接收系統采用多次累加求平均的處理方式。
設有用信號fs(t)與噪聲信號N(t)混和成信號f(t),則:
式中:t為時間;i為周期數;T為周期;(S/N)q為系統接收信號前信號信噪比;(S/N)h為系統接收信號后信號信噪比;n為迭代次數。
將收發線圈接入主機后,在井下進行1次完整的32次迭代,按照對數關系抽取118門接收信號點繪圖,井下數據疊加接收信號如圖5。經過信號迭代與合成,最終信號由前期的43.528 V到達后期的1.323μV,動態范圍>150 dB。滿足對感應電壓二次場高動態范圍的采集要求。
圖5 井下數據疊加接收信號Fig.5 Downhole data superimposed received signal
試驗選擇晉煤集團某煤業151206巷道區域進行,該巷道在現場已知位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頂板出水、淋水現象,存在已知富水異常區,分別使用自研的設備信號為與同類產品YCS160設備對比測試。在巷道布置60 m的測線。
現場巷道人文設施以及出水情況如下:5 m處有鐵器;10 m處地表有積水;20 m處頂板開始出現淋水;40 m處頂板開始大量淋水,地表積水;60 m處頂板大量淋水,地表大量積水。分別使用儀器測量頂板45°方向的富水情況。自研設備測試結果如圖6,YCS160測試結果如圖7。
圖6 自研設備10 m點距視電祖率測試結果Fig.6 Test result of 10 m point pitch of self-developed equipment
圖7 YCS160 10 m點距視電祖率測試結果Fig.7 Test result of 10 m point pitch of YCS160
由圖6、圖7可知,巷道由0~60 m區域出水程度逐步變強,2種儀器在該區域均探測到了不同程度的低阻異常,當測點間距為10 m時,自研設備探測到了低阻異常,且低阻異常從0~60 m的異常分部逐漸增強,符合現場出水的變化情況;YCS160也發現了低阻異常,但低阻異常的橫向分離不夠明顯,且60 m位置異常不明顯,在30~50 m深部70 m附近出現了干擾跳點,因此可確定本次探測自研儀器實現了對低阻富水異常體的有效探測,且橫向分辨率較高,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驗證了儀器的準確性。
設計了一種基于STM32礦用本安型瞬變電磁儀,其創新點是采用發射25 Hz雙極性脈沖方波來抑制工頻及其多次諧波的干擾,采用數據合成實現感應二次場的早、中、晚期信號的采集,多次系統迭代進一步提高采集信號的信噪比,提高了遠距離的電阻異常區域測試精度,設備緊湊,便攜性高。通過現場對比測試,其動態范圍測試>150 dB,結果與現場巷道人文設施及出水情況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