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墨影 通訊員 馬龍 閆潔


恒天重工核心產品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帶來了企業的平穩發展。
“打造裝備旗艦 引領紡織發展”是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所秉承的企業使命,是國機集團、恒天集團戰略規劃的要求。企業的目標是:到2025年,公司實現年銷售規模達到100億元,建成核心競爭力突出、政治保障有力的“雙一流”百億級裝備制造企業。
截至2021年4月末,恒天重工鄭州總部新增訂單同比增長了63%,企業總體生產經營穩步推進,合同訂單較為充足。在與恒天重工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國俊的對話中,我們清楚的看到了恒天重工的市場戰略、發展方向和后勁兒。
《紡織機械》:如何看待當前的市場狀況?如何預期2021年企業的市場表現?
王國俊: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以及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措施顯效,紡織產業呈現穩步修復、逐季改善的態勢,各企業對后期市場普遍反映較好。公司各產品板塊狀況有所差異,化纖、棉紡和織造產品市場大幅回升,特別是滌綸短纖產品訂單激增,但非織造布產品市場呈現下降趨勢。
整體來說,2021年公司運行穩中向好,從各類產品的市場需求來說:化纖短纖領域,粘膠、綠纖、滌綸用戶對設備的共性需求體現在穩定、可靠、環保、節能、柔性、大容量等方面。化纖長絲領域,市場對國產設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性能、質量、交貨及產品推新周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上項目多屬于小規模差別化生產,批量少、規模小且競爭激烈。非織造領域,用戶對生產線配套件質量、節能降耗以及運行中的成本精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要在新產品研發和設備穩定性提升上下功夫。用戶加大了對新材料的應用和差異化產品的關注,部分企業利用市場降溫時機,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椩祛I域,用戶個性化、差異化要求越來越多,在關注高效、節能、環保、自動化的同時,需求逐步向智能化工廠方向轉移,需要我們加大產品升級換代和技術創新力度。
《紡織機械》: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之下,企業有哪些新布局?
王國俊:恒天重工一方面成立大市場部,統籌協調公司全級次營銷資源,深挖國內市場需求,開展大項目和重點客戶管理,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組織開展公司與下屬企業市場營銷渠道梳理,加強集約化營銷管理,強化和規范內部營銷協同。
另一方面,緊抓重要戰略機遇期,強化公司國際貿易部,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創新營銷模式,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全力推介公司優勢產品,加強線上銷售;推行項目經理制,全力做好商務、生產安裝和售后服務全流程的國際貿易商務工作;積極拓展代理網絡,重點拓展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區域和相關國家,形成出口倍增效應,實現海外市場新突破。
《紡織機械》: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上有哪些持續規劃?
王國俊:公司將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著重現代工業技術的運用和大數據、網絡技術的應用探索,加大研發投入,堅持產品研發的智能化、精品化、高端化。通過建立國家級創新試驗中心,發展綠色、智能紡機裝備,大幅提升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行業地位。
提高核心產品研發能力方面,集中力量完善產品的系列化和品種多樣性,重點研發大容量及差異化滌綸設備、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設備、高性能纖維材料成套設備、先進長絲卷繞設備、高效及復合型非織造布設備和環保節能印染設備。

恒天重工年產15萬噸大容量粘膠短纖維成套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大基礎研究,培養先進可靠的工藝裝備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成套工藝工程能力,將局部工藝產線完善為全工藝產線,由中高端產品鏈向高端價值鏈轉變。進一步提升成套能力、工程能力和工藝技術能力。
加強新型纖維、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的研制,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企業盈利增長點。以主業為依托,擇機研發開拓相關多元戰略性新興裝備制造業務。
推進創新人才建設,加大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打造公司發展急需的領軍型高層次緊缺人才隊伍。建立各層次科技人才后備庫,完善科技人才成長通道。
《紡織機械》:目前,企業在產品技術應用中有哪些優秀的應用案例?
王國?。涸谥悄芑谭ǚ强椩觳忌a線方面,我們攜手山東永信建成水刺法非織造布生產智能工廠,實現資源、能源、品質、設備及倉儲等智能管控,產品優良率提升至99%以上,產能提高20%以上,運轉率提高至93%以上,生產定員降低25%以上,大幅降低了用戶企業綜合運營成本。
在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智能化生產線方面,聯合山東金英利承擔2017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建成了國內領先的年產1.5萬噸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實現了工程設計數字化、生產裝備自動化、生產過程智能化、企業管理信息化。項目使生產效率提高了27.2%,產品不良率降低了41.7%,能源利用率提高了20.3%,降低運營成本21.9%。該項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成功實現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成套設備國產化和產業化,推進了化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轉型。
公司年產15萬噸大容量粘膠短纖維成套設備,是全世界單線產能最大的生產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生產線已在全球纖維素纖維最大供應商賽得利(中國)生產驗證,設備運行安全穩定、綠色環保,可滿足多品種生產需要,成品纖維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噸纖維物耗、能耗大幅降低。
本屆展會,恒天重工重點展出包括復合紡數字化短纖成套設備、水刺法非織造布成套設備在內的7款產品實物或模型。
該設備是恒天重工近年來開發的新型成套設備,主要適用于雙組份復合紡,可生產PE、PP、PA6/66、COPET、PET及可降級的生物基聚乳酸(PLA)等多個品種,適用于并列型、皮芯型及海島型復合纖維。該生產線采用了低阻尼環吹等多項國際先進技術,并擁有夾套輥、多點上油裝置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
該成套設備主要由喂棉、開松、梳理成網、水刺加固、烘干后整理、卷繞分切等模塊組成,廣泛應用于生活用品(擦布、濕巾、面膜等)、醫療用品(手術衣、繃帶等)、皮革基布(PU/PVC)等領域。生產線具有占地面積小、流程短、產量高、能耗低、綠色等特點。
該成套設備主要由喂棉、開松、梳理成網、熱風加固、后整理、卷繞分切等模塊組成,廣泛應用于嬰兒紙尿褲、婦女衛生巾和成人失禁用品等用即棄衛生用品等領域。生產線具有投資成本低、占地面積小、流程短、產量高、能耗低、綠色等特點。
設備采用模塊化設計,雙曲軸連桿驅動的水平運動系統。針梁、針板等運動零部件采用優質鋁合金材質,減輕重量,有利于高速運轉。針板采用氣囊夾緊形式,配合專用工具,更換針板方便快捷。PLC系統控制,變頻調速,觸摸屏顯示,可在線調整針刺深度、板間距等參數,集中供油系統接入PLC控制系統,可實現在線定量給油潤滑,節約人工成本并提高效率。橢圓軌跡作為預刺機可實現高速、高產、無針痕,可配合其他單元機實現全流程智能運維生產管理。
GZS17型預濕漿槽,采用預濕+單浸單壓上漿工藝,適用于棉、麻等短纖織物上漿,有“預濕”與“非預濕”兩種功能,具有水面漂浮物自動清理功能。該機配備有上漿率自動控制裝置,可實現上漿率在線實時檢測與自動控制,保證上漿率穩定。小型化漿鍋設計,能夠保持漿液新鮮,提高上漿質量,并且節省漿料以及能源。
該設備是一款高標準設計與制造的先進織機,擁有190cm~380cm等多種幅寬機型,可以滿足市場未來5~10年的需求。設計轉速750轉/分,織造工藝轉速400~600轉/分,優化的打緯、引緯機構,使生產效率基本穩定在95%左右,并且震動小、噪聲低;智能的電氣控制系統保證織機的智能化生產;設備耗能低、機械裝置精度高、維修量低,降低了織物的生產成本。
產品錠軸長度1800mm,適紡16頭,最高工藝速度為4800m/min。設備適用高速紡絲,采用精密卷繞控制系統,成熟的壓絲輥主動控制技術;順絲束運動方向生頭,有效減少生頭對底層絲的損傷;新型自動分絲結構設計,有效縮短生頭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新型尾絲成型結構,有效保證尾絲圈數及保證后續退繞;齒輪箱上罩殼可翻轉結構,便于撥叉齒輪箱的檢修和保養;適應自動落筒等自動化設備,可提供多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