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提到國際環境時,很多人都在說:“感謝”川普!他用最直接的方式測試出了我們最真實的“體能”,從華為的“芯”戰,到接連發動的貿易戰……雖然,被人抵住咽喉不可能是什么美妙的感覺,但這當頭一棒,甚至幾棒,直接打在了我們的硬傷上,疼是自然的,但我們也用這樣的方式找到了“病灶”,樂觀點看,將其視為一種塞翁失馬未嘗不可。我們在“疼”里找到了癥結,從強弱環中修煉了自我。
紡機業界企業這種感受似乎來得更早些,ITMA2019對紡機業的“余震”仍在,只要人們說到技術創新,十之八九都會提及這次展會。不少紡機企業、紡機人都坦言被當年的這一“棒”,狠狠地敲痛了,敲醒了。于是,最近兩年,我們眼見著業界企業開始更大力度地謀新,更加深入地思考、規劃如何實現自主創新,找到自強之法。
前不久,記者到廣東出差,走訪了幾家紡機企業,大家交流的重心無一例外地都放在了技術上,都在努力尋找、塑造著自己獨屬的技術特質。
比如智創無水染坊,圍繞企業崇尚的環保印染方式,他們不斷將印染過程中的水耗進行縮減。在企業門廳,專利技術的陳列占了大部分空間,而這不過是技術成果的一角。該公司總經理李智熱愛技術創新,是原創技術的忠實布道者,他希望用自主創新的技術來推動印染業的可持續發展,他相信,這些原創技術不僅能讓企業設備保值,更能為用戶帶來升值。
高勛集團在小浴比染色方面也將有新的亮點技術推出,據說會顛覆人們對小浴比染色技術的已有認知。
作為國內激光切割產品技術的重要企業,大族粵銘當前也開啟了“芯”的研發,能夠從企業層面去推進基礎性研究,實屬不易,在該公司總經理卓勁松看來,這是件很難但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企業擺脫“卡脖子”困境的出路。
說到技術創新的底氣,歐洲紡機制造商委員會主席ERNESTO MAURER的感受可能更深。在他看來,歐洲紡機企業始終能夠站在先進技術的前沿,擁有不可復制的優勢,這將幫助歐洲紡機企業在中國紡織業的高質量轉型中獲取更多機會。
中國市場的活力,以前很大,如今得加個“更”。因疫情影響,中國成為全球僅有的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有人就樂觀地認為,在以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下,中國巨大的市場自然就是本土企業的天下了,無需擔心“會念經的外來和尚”。
不過,這樣的解讀似乎過于盲目樂觀了些,要知道,我們的“雙循環 ”不是要回歸閉門鎖國的狀態,而是要進入大國、強國所必須的發展階段,從內循環尋找經濟的持續增量,在外循環實現質的成長。所以,未來我們所面對的是高水平的開放,會有更多高端資源參與其中。如此,對于中國紡機企業而言,未來的市場競爭,同樣不會容易,要以參加巔峰對決的態勢上場,沒有真本事,在“家門口”同樣很難找到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