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杰,范軍朝,陳英,陳勇
帕金森?。≒arkinson disease,P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神經炎癥、遺傳以及持續激活的N-甲 基-D-天 冬 酰 胺(N-methyl-D-aspartate,NMDA)受體引起的神經細胞凋亡被視為PD發病的主要病理機制[1-2]。氯胺酮(ketamine)是NMDA受體的非競爭性拮抗劑[3]。有研究認為其對PD導致的抑郁、步態異常有一定改善作用[4]。氯胺酮對神經功能的影響存在兩面性,大部分研究認為氯胺酮暴露對神經及記憶功能有一定損傷[5]。但也有研究提出氯胺酮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保護多巴胺能神經元,20~50 mg/kg的氯胺酮對腦損傷有一定神經保護作用[6]。因此,推測其作用可能與用藥劑量及暴露次數有關,不同劑量氯胺酮對于PD的具體作用及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在預實驗和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分別采用25、50和75 mg/kg劑量的氯胺酮干預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誘導的PD小鼠,初步探討不同劑量氯胺酮對PD小鼠神經功能及神經炎癥影響的差異和可能機制。
1.1 實驗動物 SPF級成年雄性C57BL/6小鼠50只,體質量28~30 g,8~10周齡,購自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SCXK(豫)2017-001。動物飼養及實驗過程依照動物護理和使用指南進行。本研究經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CatWalk XT自動步態分析系統購自諾達思(北京)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鹽酸氯胺酮注射劑購自福建古田藥業有限公司,MPTP購自美國Sigma公司,小鼠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和IL-1β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劑盒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兔抗小鼠Toll樣受體4(TLR4)、兔抗小鼠核因 子(NF)-κB p65、兔抗小 鼠髓樣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β-actin抗體均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公司。兔抗小鼠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一抗及羊抗兔二抗購自武漢三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分組、造模和給藥 將小鼠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NC組、PD組、PD+Keta-L組、PD+Keta-M組、PD+Keta-H組,每組10只。氯胺酮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 g/L,給藥時調整體積至1 mL,PD+Keta-L、PD+Keta-M、PD+Keta-H組小鼠分別腹腔注射25、50和75 mg/kg氯胺酮,每天1次,共2 d,NC組和PD組同時間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MPTP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 g/L,給藥時調整體積至1 mL,氯胺酮給藥結束20 min后,對PD組、PD+Keta-L、PD+Keta-M、PD+Keta-H組小鼠腹腔注射MPTP 20 mg/kg,每天1次,連續20 d,建立亞急性PD模型[7-8],NC組相同時間注射同體積生理鹽水。
1.3.2 神經行為學評分 末次MPTP給藥結束2 h后,采用CatWalk自動步態分析系統獲取各組小鼠步態數據,包括步長、步頻和步行速度變化率;采用改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系統對小鼠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包括運動功能評估(0~6分)、感覺功能評估(0~2分)、平衡功能評估(0~6分)和反射功能評估(0~4分)4部分??傇u分為0~18分,評分越高說明MPTP所致神經功能障礙越嚴重。
1.3.3 HE染色 神經行為學測試完成后(末次給藥結束后24 h),使用過量戊巴比妥鈉麻醉處死小鼠后迅速斷頭,于冰下取腦,-80℃凍存。取皮層腦組織,經4%多聚甲醛固定24 h,梯度乙醇脫水,透明劑二甲苯進行透明,石蠟包埋成蠟塊,最后于切片機上切成6μm厚的切片。將切片用二甲苯脫蠟,梯度乙醇水化后,蘇木精染色5 min,1%鹽酸分化30 s,流水沖洗15 min,伊紅染色2 min,脫水透明后,中性樹脂封固,光鏡下(×400)觀察結果。
1.3.4 免疫組化檢測TH表達 取腦組織石蠟切片常規脫蠟入水,3%H2O2孵育10 min,磷酸鹽緩沖液(PBS)漂洗,抗原修復后用5%的胎牛血清封閉30 min,兔抗小鼠TH單克隆抗體(1∶300)4℃孵育過夜,PBS漂洗,羊抗兔二抗(1∶500)孵育40 min,PBS漂洗,蛋白酶K溶液37℃孵育15 min,PBS漂洗,DAB顯色,蘇木素復染,常規封片。光學顯微鏡下(×100)觀察TH陽性細胞呈棕黃色。每張切片隨機讀取3個高倍鏡(×100)視野,計算黑質致密部TH陽性細胞數量及比例,取平均值。
1.3.5 原位缺口末端標記(TUNEL)法檢測細胞凋亡率 腦組織切片用二甲苯浸洗2次,每次5 min,充分脫蠟,梯度乙醇浸洗3次,每次5 min,而后采用含3%H2O2的甲醇浸洗10 min,含蛋白酶K的Tris溶液中室溫孵育20 min。采用ApopTag?(Chemicon,美國)原位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檢測細胞凋亡率,具體操作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6 ELISA檢測炎性因子水平 將腦組織進行勻漿裂解,14 000 r/min離心30 min,收集上清。上清包被于ELISA板中,4℃孵育過夜;棄去上清液后PBST洗3次,加入10%BSA于37℃封閉2 h;PBST洗滌3次,加入兔抗小鼠TNF-α、IL-6、IL-1β一抗37℃孵育2 h;PBST洗3次,加入HRP標記的二抗37℃孵育2 h;PBST洗滌3次后,加入TMB底物顯色,結果用酶標儀讀數,每個樣品重復3次。
1.3.7 Western blot檢測蛋白表達 將腦組織進行勻漿裂解,14 000 r/min離心30 min,收集上清。采用核蛋白和漿蛋白提取試劑盒(碧云天,上海)提取蛋白。經SDS-PAGE凝膠電泳后,將樣品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上;分別加入TLR4、MyD88、NF-κB p65一抗,4℃孵育過夜;PBS洗滌后加入HRP標記的二抗37℃孵育2 h,使用ECL Plus化學發光試劑盒(碧云天,上海)進行免疫印跡顯像,使用Image J軟件分析數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Dunnett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氯胺酮對小鼠神經行為學的影響 神經行為學檢測結果顯示,與NC組相比,PD組步長、步頻降低,速度變化率顯著升高,且MNSS評分顯著升高,PD小鼠腳步細密,步態紊亂,符合PD的行走特征,且出現了神經功能缺損,提示建模成功;與PD組相比,PD+Keta-L組步長、步頻增加,速度變化率下降,且MNSS評分顯著降低(P<0.05),而PD+Keta-M組、PD+Keta-H組與PD組間各神經行為學參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Tab.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five groups表1 各組神經行為學評分比較 (n=10,±s)

Tab.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five groups表1 各組神經行為學評分比較 (n=10,±s)
**P<0.01;a與NC組比較,b與PD組比較,P<0.05
?
2.2 氯胺酮對PD小鼠神經元形態的影響 HE染色顯示,與NC組相比,PD組小鼠腦組織結構紊亂,腦內黑質神經元數量減少,形態由均勻橢圓形轉化為不規則形,核仁染色明顯,胞漿染色變深,呈凋亡樣改變;PD+Keta-L組和PD+Keta-M組腦組織紊亂結構得到改善,且異常形態細胞比例顯著降低;而PD+Keta-H組相較于PD組無明顯改善,見圖1。
2.3 氯胺酮對PD小鼠神經細胞TH陽性表達的影響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與NC組相比,PD組TH陽性細胞比例及陽性著色強度均顯著降低(P<0.05);與PD組相比,PD+Keta-L組染色強度增高,TH陽性細胞比例增多(P<0.05),而PD+Keta-M組、PD+Keta-H組與PD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表2。
2.4 氯胺酮對PD小鼠神經細胞凋亡率的影響 TUNEL檢測細胞凋亡結果顯示,與NC組相比,PD組細胞凋亡率明顯升高(P<0.05);與PD組相比,PD+Keta-L組細胞凋亡率降低,而PD+Keta-M組、PD+Keta-H組與PD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3、表2。
2.5 氯胺酮對PD小鼠腦組織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與NC組相比,PD組TNF-α、IL-6、IL-1β水平均顯著升高(P<0.05);與PD組相比,PD+Keta-L組各指標顯著下降,但PD+Keta-M組、PD+Keta-H組與PD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Fig.1 The brain tissues of mice in each group observed by HE staining(×400)圖1 HE染色觀察各組小鼠腦組織(×400)

Fig.2 TH expressions in nerve cells of each group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100)圖2 免疫組化檢測各組神經細胞中TH表達(×100)

Fig.3 The apoptosis rate of nerve cells in each group detected by TUNEL(×400)圖3 TUNEL檢測各組神經細胞凋亡率(×400)
Tab.2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TH positive cells and cell apoptosis rate between the five groups表2 各組TH陽性神經細胞比例及細胞凋亡率比較(n=10,%,±s)
**P<0.01;a與NC組比較,b與PD組比較,P<0.05
?
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factor levels between five groups表3 各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10,ng/L,±s)

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factor levels between five groups表3 各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10,ng/L,±s)
**P<0.01;a與NC組比較,b與PD組比較,P<0.05
?
2.6 氯胺酮對小鼠腦組織TLR4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與NC組相比,PD組TLR4、NF-κB p65和MyD88的表達水平顯著上升(P<0.05);與PD組相比,PD+Keta-L組中TLR4、NF-κB p65和MyD88蛋白表達量明顯下降(P<0.05),PD+Keta-M組TLR4及MyD88表達低于PD組(P<0.05),NF-κB p65表達與PD組比較無明顯改變;PD+Keta-H組與PD組間各蛋白表達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4、表4。

Fig.4 Comparison of TLR4,MyD88 and NF-κB p65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five groups圖4 各組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PD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且無理想治愈方案。目前臨床已有許多治療方法可以改善PD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低下等癥狀。有研究報道,經顱電刺激[9]、干細胞[10]等可以有效改善PD神經行為學變化和保護多巴胺能神經元,但針對PD的新型治療方案、藥物的開發以及療效的提升仍需要深入研究。氯胺酮作為臨床常用的麻醉劑,對神經系統具有重要影響。綜合現有研究發現,氯胺酮對神經功能的影響與使用劑量有關,不同劑量的氯胺酮效果存在顯著差異。Meng等[11]研究顯示,大鼠6 h內腹腔分次注射共100 mg/kg的氯胺酮可引起明顯的認知損傷和記憶力下降。李建立等[12]研究顯示,75 mg/kg氯胺酮可以下調G蛋白偶聯受體30表達水平,從而誘導發育期SD大鼠的神經細胞凋亡。屈瀚等[13]研究顯示,70 mg/kg氯胺酮可以顯著損害7日齡大鼠的神經細胞和認知功能,其機制為促進Caspase-3上調、Tau磷酸化及神經細胞凋亡。徐世霞等[14]采用100 mg/kg氯胺酮對SD大鼠麻醉后行脾切除術,結果顯示氯胺酮麻醉會損害幼年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但其效果是暫時的。武長君等[15]研究發現,高劑量(60 mg/kg)和中劑量(30 mg/kg)氯胺酮長期使用會影響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和引起神經元凋亡,而低劑量對神經元則無明顯影響。因此,氯胺酮對神經的損害與使用劑量有關,但不同研究結論并不一致。低劑量或亞麻醉劑量的氯胺酮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如Fan等[7]研究顯示,亞麻醉劑量(8 mg/kg)的氯胺酮對PD小鼠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而Chen等[16]給予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單次低劑量(0.5 mg/kg)氯胺酮,結果顯示療效良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注意力持續性和反應控制能力。目前關于氯胺酮對PD影響的研究尚少。王丹丹等[17]發現,25 mg/kg氯胺酮可以抑制PD小鼠黑質中α-突觸核蛋白的異常表達,從而改善PD小鼠癥狀。Vecchia等[4]也認為,適當劑量的氯胺酮可以顯著改善PD的抑郁癥狀和步態異常。部分研究認為,氯胺酮改善神經組織損傷的主要機制在于對氧化應激反應的抑制,進而抑制其導致的神經炎癥及細胞凋亡[18],因此氯胺酮常用于創傷后應激反應的治療。MPTP誘導的PD小鼠模型病理機制在于連續給藥過程中造成的氧化應激損傷、炎癥反應和黑質紋狀體變性、細胞死亡,與大部分神經損傷病理機制類似。本研究發現,25 mg/kg氯胺酮干預小鼠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相對于PD組顯著下降,步態異常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TH是多巴胺能神經元內催化左旋多巴形成多巴胺的特異性蛋白,其表達降低和活性下降是PD發病的典型病理學表現[19]。本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氯胺酮處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PTP造成的腦組織損傷,提高TH陽性表達比例,減少神經細胞凋亡,而中劑量和高劑量氯胺酮則無明顯效果,與其他研究結論基本一致[6-7,19]。
Tab.4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levels of TLR4,MyD88,NF-κB p65 between the five groups表4 各組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達水平比較(n=10,±s)

Tab.4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levels of TLR4,MyD88,NF-κB p65 between the five groups表4 各組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達水平比較(n=10,±s)
**P<0.01;a與NC組比較,b與PD組比較,P<0.05
?
TLR家族是研究較為深入的模式識別受體家族,主要表達于免疫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TLR4主要表達于神經小膠質細胞,而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和炎癥介質釋放在神經炎癥中發揮關鍵作用。神經炎癥是PD病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臨床研究發現,PD患者腦內多個區域有神經炎癥反應,并且表現為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明顯升高[20]。PD神經炎癥與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活化有關,可能是神經元損傷的普遍原因[21]。TLR4/NF-κB是經典的炎癥信號通路之一,已被證實其參與PD黑質內的神經炎癥[22]。Zhang等[23]研究發現,PD小鼠內存在小膠質細胞活化和NF-κB核移位,促使TNF-α、IL-1β、IL-6炎性因子釋放,導致神經炎癥和PD病情的進展。TLR4是病原體識別受體之一,其配體脂多糖(LPS)可以激活下游MyD88、TIRAP、TRIF等因子及NF-κB信號通路,是誘導包括TNF-α、IL-1β、IL-6在內的炎癥介質產生的主要原因,從而調控刺激炎癥反應的發生[24]。部分研究已經探討了氯胺酮對炎癥反應的影響。徐昕等[25]研究顯示,氯胺酮可以顯著降低腰椎間盤突出根性痛大鼠的炎癥因子水平,并可以抑制c-JNK/CXCL1信號通路的激活。Zou等[26]研究顯示,氯胺酮對氣道炎癥反應有一定保護作用,其機制與mTOR介導的自噬通路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PD組中TNF-α、IL-6、IL-1β水平及TLR4、NF-κB、MyD88表達較NC組顯著升高,提示PD腦組織中炎癥反應水平較高;低劑量氯胺酮處理后各炎性因子水平相對于PD組均有所下降,提示低劑量氯胺酮對PD神經炎癥反應存在一定抑制作用,與其他研究基本一致[25-26]。值得注意的是,高劑量氯胺酮對PD神經炎性無明顯作用,而中劑量氯胺酮輕微降低了TLR4和MyD88蛋白的表達水平,提示氯胺酮對神經炎性的影響與劑量關系密切,最佳劑量仍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綜上,低劑量氯胺酮對PD小鼠有神經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炎癥相關因子TNF-α、IL-6、IL-1β、TLR4、NF-κB表達水平及由此導致的神經細胞凋亡的抑制和TH上調有關,而高劑量氯胺酮對PD小鼠無神經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