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伍
(南京金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19)
從概念來講,商業綜合體又可稱為城市綜合體[1],即指在城市中的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及游憩等各類功能復合、相互作用、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街區建筑群體[2]。城市綜合體作為一個功能齊全、占地規模龐大的建筑系,是市民生活的微觀體現,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水平、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集中體現。它具有空間跨度大、功能多樣復雜、科技成分集成、地標式建筑等特征[3]。對于這一概念,最早的雛形在1933年8月國際現代建筑協會通過的《雅典憲章》將城市的基本功能分為“居住、休閑、工作、交通”四類[4]。在我國國內,這一概念近20年來提出,相對來說較為新穎,但其實施和發展的速度十分可觀。其組合模式目前大致有“單一維度型”和”復合維度型“兩種[5]。目前,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城市綜合體,如:萬達廣場、張家港匯金商務中心[6]、長沙乘機空間站等。
盡管城市綜合體發展迅速,各開發商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但由于其發展時間有限、自身商業性質和所需面積較大等特點,其發展仍存在很多功能、性質和價值等上的不足。由于城市綜合體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在城市地塊面積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發展起來,且其所需面積較大,所占地塊的交通壓力通常較大,空間的合理規劃利用顯得尤為重要[7]。相關學者已從環境行為學的“資源-行為”視角研究了其空間資源分布的相關問題[8]。當代城市人對于方便、經濟、快捷、集約化 的綜合體要求不斷提高,城市綜合體發展難以全方位滿足市民需求[9]。另外,城市綜合體主要為商業地產的混合模式,經濟效益往往擺在突出地位,因此常常會忽略其本身對于其所屬的城市公共空間的積極性作用[10],重經濟而輕價值的情況較為突出。事實上,城市綜合體其本身定位在于服務城市,服務居住者的生活,城市綜合體的建筑設計方案是影響城市綜合體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因素[11]。然而現實是城市綜合體往往由商業策劃機構進行單體設計,很少從規劃角度進行總體分析研究[12]。因此設計者進行了諸多嘗試,開放式商業社區綜合體應運而生。
為此,本文通過江寧龍灣天街這一較為成功案例,對其概況、人性化、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獨特的建筑風格進行了分析,具象化地研究了開放式社區綜合體的相關內容。
作為龍湖在南京最先打造的天街項目——江寧龍灣天街項目,如圖1所示其坐落于南京市江寧區,緊鄰小龍灣,地理位置優越,地塊東側為竹山路,南側為社區南路,西側為興寧路,北側為潭園路,總用地面積4.08×104m2,總建筑面積18.8×104m2。本項目有超過1 300個停車位,地下1層、地上5層,共計12×104m3的體量。項目落址江寧區潭園西路199號,地處江寧區中部繁華的東山商圈,毗鄰江寧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緊鄰地鐵一號線竹山路站和在建的五號線新亭路站,多條區域核心公交路線環繞。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商業體量為17.7×104m2,商場地上共計5層,地下3層,地下停車位共有1 350個,交通配套便利齊全。

圖1 江寧龍灣天街項目位置
如圖2可以看出江寧龍灣天街項目其周圍城市基礎設施健全,在龍灣天街附近還有正在建設的江寧區圖書館、文化館。未來,小龍灣河兩側作為濱水商業區,將打造商業商務中心、文化休閑中心、生態樂居示范區。未來楊家圩片區整體打造成服務于東山副城乃至江寧區的高端商務、商業、總部、科研、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主中心。龍湖南京龍灣天街成為一站式、體驗式 、家庭親子購物中心,填補區域內超大型綜合商業設施的空白,打造江寧東山新商業地標,江寧品質商業的代表。

圖2 江寧龍灣天街項目
本項目為商業辦公綜合體,如圖3所示,設計要求綜合體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綜合體內容不同功能的建筑要有機結合,商場與辦公之間共享公共設施,綜合體內景觀與城市環境相融合。

圖3 江寧龍灣天街項目開放式商業社區綜合體
通過這種開放式整體的設計方法,此商業綜合體由一個單純的商業場所,逐漸過渡為一種生活場所,人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完成購物這一單一需求,而是擴展為餐飲、娛樂等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場所。不僅如此,開放式的商業綜合體建筑模式更是拉近了商場與消費者的距離,使城市設施與商場融為一體,例如圖3中的下沉式廣場,直接與城市中的人行便道相連,使散步的人在經過這里時也會駐足留步,達到了一種與城市生活融為一體的效果。
江寧龍灣天街作為一個“一站式商業綜合體”,統一整體的結構布局適應城市肌理的特征,形成空間形式的層次和秩序,成為因地制宜、別具一格的平面布置。以“開放式商業社區綜合體”為理念,通過巧妙的設計手法具體到每個細微尺度的細節中,同時貫徹生態景觀建筑理論、對購物環境生理心理全面關注的設計主旨。如圖4商業街內部以中庭景觀意境為線索,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軸線為中心,運用點、線、面設計方式,將綜合體分成不同功能的空間,構建一個和諧、舒適的文化休閑、購物娛樂的環境。

圖4 商業購物區中庭
除此之外,為拉動新消費,按照當地居民的消費理念實現“享有型、家庭型、個性化、共享式、體驗式”的五代消費,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發掘居民的消費潛能,形成全新的消費潮流,促進消費經濟的全面發展。
本項根據地塊形狀和尺度,設計成一字型商業動線,通過在動線上穿插不同主題的中庭、下沉廣場和露臺,形成豐富多樣的空間節點。這些空間節點化為人流匯聚容器,在起到吸納客流作用的同時,豐富了人群在天街內的行為活動。
中庭空間是購物中心內部最為重要的商業空間之一[13]。而主中庭作為連接各區域的重要部分,其設計更重空間感和層次感。圖5和圖6分別為江寧龍灣天街商業中心的中庭設計和其剖面圖,六層通高的主中庭頂部采用玻璃頂加活動遮陽,室內空間采用橢圓流線型的設計,提高了其各分區的可觀性的同時提升了室內空間品質,視覺上拓寬了室內空間,并且兼顧了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

圖5 中心主中庭

圖6 中心主中庭剖面
良好的商業廣場設計必須能夠服務各個年齡階段人群的需求,如圖7為兒童主題中庭,結合自然元素,采用樹狀柱子和葉脈狀的玻璃天窗,配有不同季節森林壁畫,該設計呼應了“奇幻森林”的主題,且極具現代化,富有美感和活力。此中庭從三層兒童業態區域通向屋頂花園,屋頂花園內設置兒童運動場地,通過空間設計引導人群活動,加強了各個分區的聯系,提供方便的同時帶動了消費,做到了功能、空間、視覺主題的三位一體。

圖7 兒童主題中庭
如圖8所示的天街東北角的下沉廣場、以及西北角三層露臺都可由電扶梯從室外直達,可以將客流直接引流到地下一層和三層,起到了“多首層商業的作用”。下沉廣場、露臺分別配合東西兩側的商業主廣場,形成商業區主入口的序曲,烘托入口商業氛圍的同時,提供了一個建筑與城市景觀交融的公共休憩場所[14]。

圖8 龍灣天街下沉式廣場
下沉式廣場除起到方便客流交通的作用,同時也能夠起到引流的作用,使得身處城市的中的人很自然而然地被下沉式廣場的一些活動所吸引,進而進入商場,分散了顧客的購物目的性,從而更好地起到引流的作用。
以往的商場設計都采用通體式的設計,使消費者在其中的時候易產生封閉的感覺[15],如圖9為天街在建筑布置時考慮了外景與內景的結合布局,在商場各層均設置露臺,既起到了連接商業中心各個部分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為顧客提供一個休息的空間,能夠在人多嘈雜,相對封閉的購物商場內找到一塊與自然結合的地點的作用。成為在購物休息時欣賞城市景觀的非常重要的地點。同時,露臺的相對獨立性也與商場的封閉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為顧客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相對私密的空間。

圖9 龍灣天街三層露臺
天街內部沿動線布置了三個主中庭以及兩個次中庭,這些中庭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打通了商業空間、串聯了各個功能分區,成為商業內的中心景觀交流共享區域。避免了商場空間利用率過高,使其中的人產生相對閉塞的身心感受。
如前圖5所示東側主中庭被花蒂狀光帶包裹的半圓挑臺、流線形的旋轉樓梯與花瓣狀的天花照明相互呼應,宛若蜿蜒起伏的奇幻山谷,讓人身臨其境,不但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便捷、愜意,同時可以欣賞到自然的美,集現代美、自然美于一體。讓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商場結構能夠具有大自然的設計美感,避免了鋼筋混凝土結構所帶來的封閉性,使置身其中的人能夠通過建筑裝修特色仿佛行走于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如圖10為龍灣天街次中庭的設計布局,被花蒂狀光帶包裹的半圓挑臺與花瓣狀的天花照明相互呼應,這一設計理念同時也與兒童中庭區域的設計相呼應,充分體現了自然氣息,且其曲線型的設計,簡潔的同時富有現代氣息和強烈的美感。同時在頂部開天窗也體現了開放式商業社區的設計理念,能夠起到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效果,避免了封閉空間對人產生的壓抑性。

圖10 龍灣天街次中庭設計
商業設計的本質是為商業注入持續的生命力,成就引領大眾審美的驚喜與變化的聚合點。江寧龍灣天街項目創新性地提出了開放式商業社區的建筑設計與建筑布局規劃理念,通過內部裝修,建筑布局,下沉式廣場,外部露臺等各個角度體現了人與自然、與城市合二為一的建筑特色,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城市人群的消費體驗,方便了城市人群的工作與生活,成為區域性的高端商務、商業、總部、科研、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