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兵
書名:《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作者:王輝耀
ISBN:978-7-1080-7030-2
裝幀:平裝
語種:簡體中文
定價:58元
開本:16開
頁數:280頁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作為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的王輝耀教授,在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關系、國際管理、人才和企業國際化與智庫研究等方面均有獨到建樹。就全球化的未來與趨勢問題,他先后撰寫了《全球化向何處去》《全球化VS逆全球化》等多部中英文學術專著,為我們理解全球化概念,把握全球化的大勢和走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本書同樣極具理論參考價值。王輝耀從全球化是進還是退、國際組織的挑戰與新變是什么、全球化新時代如何做好人才引進、新的大門如何向世界打開、如何為全球化注入新動力、如何走向包容與可持續發展6個方面,詳細研判了當今全球化進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重點分析了中國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應對策略。

全書開篇,就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說起。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做了深入的思考。當今時代,某些國家出于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考量,揮舞關稅大棒,嚴重損害了世界多邊貿易規則,致使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愈演愈烈。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贏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為世界經濟的多邊體制,貢獻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可以說,中國歷來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和維護者,明確反對一些國家出于自身利益,踐踏世貿規則,破壞公正合理貿易新秩序的行為。基于此,作者指出:中國應一如既往地投身于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強國際間高水平自貿區建設,為消除貿易壁壘,構建多邊貿易的嶄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身處全球化時代,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適時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設想,這充分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國際擔當。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國際多邊組織,先后面臨一系列改革難題,經濟全球化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中國政府審時度勢,以胸懷寰宇的全球化視野,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渡難關的道路。

毋庸諱言,推動全球化,不僅需要國與國之間的鼎力相助,也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支撐。書中,作者還從人才流動給中國發展帶來的改革紅利、海歸學子促進高科技新興產業發展、國際化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支柱、中關村如何發揮引才標桿作用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各類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對中國參與全球化所發揮的獨到作用。回顧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建設,總結4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展望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與挑戰,作者在書中建言,在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同時,中國應本著“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戰略,不遺余力地發展跨國高等教育,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與我們一起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國應抓住機遇,做好人才教育和引進這篇大文章,為進一步融入全球化創造更多優勢。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擴大開放,通過外商投資立法,建設高質量的自貿區、自貿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將對外開放推向新的高度。同時,要借助舉辦“進博會”,為全球企業進駐中國市場提供機會。在取長補短中,中國企業也要多學習借鑒外企的先進管理理念,為融入全球化打下良好基礎。
全書亦從中國新時代大國外交和全球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深遠意義。作者深刻洞悉世界大勢,指出中國的崛起不可阻擋,它將對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產生長足影響。可期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中國的外交將越來越自信,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水平也將在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得到大幅提升。
展望未來,作者認為,逆全球化而動,注定走不長遠,越是在此消彼長的復雜局勢中,越是要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當前,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科技的突飛猛進,為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唯有不折不扣地融入到全球化中,以多元開放之舉,應對單邊保守之困,世界才會迎來欣欣向榮的景象,國家才會在良性互動的競爭與合作中,迎來持續的繁榮和進步。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