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夢孜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快了這場變局。疫情肆虐下,當全球互聯互通遭遇空前挑戰時,“一帶一路”仍顯示出巨大韌性。
迄今,有138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證明其廣泛的國際共識;中歐班列逆勢上揚,2020年運行超過12000列,成為亞歐運輸大通道;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總計6.7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020年中老鐵路、雅萬高速、匈塞鐵路等一批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疫情之后,“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的動力依舊強勁。
一是高質量發展驅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疫情提升了沿線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要求,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數字互聯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二是“雙循環”驅動。這既要求國內以更高標準與條件暢通經濟、社會與市場循環,并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與國際循環契合,形成新的互動格局。RCEP的簽署為區塊鏈、價值鏈、物流鏈的形塑增添動力,也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的生機。
三是綠色理念驅動。“一帶一路”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國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唯韌性方能長久,唯質量方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