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卉嬪
2013年4月,首列蓉歐快鐵滿載41個集裝箱從成都出發,避開繞航波羅的海漫長的等待,直達波蘭羅茲,開啟了通往歐洲最短的陸上運輸線。
3年后,成都首列TCL專列滿載彩電配件,發往波蘭TCL工廠加工至成品。從2016年的400箱到如今4000余箱,短短4年間經成都中歐班列運往歐洲的TCL彩電配件增長了10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運停航、空運停飛,中歐班列接過國際貨運的重擔,往返運送抗疫、經濟、民生物資,實現應運盡運,暢通國際貨運通道,穩定國際物流供應鏈。到8月底,成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量的1/4。
7年風雨兼程,自2016年起,成都中歐班列連續5年開行量保持全國領先,成為國內年度開行數量最多、頻次最穩定、運輸時效最優的中歐班列。進入新十年,要實現新跨越發展,從數量第一到質量最優,從班列運營公司到綜合物流供應商,從單一的運輸組織到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成都中歐班列正在積蓄力量,等待“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走進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港投”)位于青白江區的辦公大樓,大廳里一張成都中歐班列路線圖尤為顯眼。從成都出發,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連日韓、南拓東盟,形成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6條國際鐵路聯運通道,構建起一張連接境外55個城市、境內18個城市的全球陸海貨運配送網,這也與四川提出的四向拓展發展戰略相符合。
如今驕人成績的背后是攻堅克難的不平凡歷程,背后承載著無數日夜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叵氚嗔虚_行之初,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朗朗坦言:“2013年至2015年間,蓉歐快鐵開行量偏低,缺乏規模,運價偏高,未能形成品牌效應?!遍_行之初,蓉歐快鐵的運輸價格達到7500美元/40英尺箱;開行量上,2013年僅31列,到2015年也才103列。
除此之外,還有出境的困惑。“以前,中國集裝箱在邊境交接時,時常因為集裝箱箱體檢驗標準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有出入而滯留關口,影響班列的正常運行。如今隨著不斷的磨合、經驗的積累和對檢驗標準的熟練掌握,才逐漸順暢起來?!背啥紘H陸港運營有限公司場站操作部運營主管陶國舉告訴記者。在集裝箱場站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貨車司機與操作員對接集裝箱落箱前,有專人核實現場驗箱人員所錄入系統的集裝箱各角度檢查照片,多環節卡控箱體質量,發現問題及時與客戶溝通解決處理,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確保班列運輸時效。
2016年可以說是中歐班列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年。這一年,各個城市開往歐洲的列車統一了品牌,自此,世界范圍內多了一個響亮的“名號”——中歐班列。
這一年,中歐班列第一個頂層設計出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部署了2016-2020年5年間中歐班列建設發展任務。這一年,在中國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組織和協會的通力協作下,中歐班列開行量猛增,班列真正實現了定時、定線、定價。
乘著這一東風,中歐班列(成都)年開行量直線上升。2016年開行520列,2017年1012列,2018年2619列,2019年3186列,2020年截至10月底開行3451列。5年保持開行量的冠軍,這也是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落戶成都的重要原因。
根據調查檢測分析,河道自然淤積速率為5~15 cm/a,必須嚴格按照沿江沙土地區5年左右一次、太湖圩區8年左右一次、縣鄉河道10~15年一次的輪浚要求,做好輪浚。整治的同時,要配合做好河道綠化工作,加快生態河道建設,恢復河道自然狀態,盡量杜絕鋼筋混凝土等不透水護坡的建設。各地政府還要劃出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河道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積極探索高科技生物、生態技術,維護河道健康生命,使蘇州天更藍、地更綠、山更清、水更秀。
然而,數量增長總有天花板,運力瓶頸就是障礙之一。2020年12月初,鐵路部門發布調度命令:因口岸貨物嚴重積壓,自12月8日18時至12月13日18時,各站裝到滿洲里(境)、二連浩特(境)、阿拉山口(境)出口的各類貨物,一律停裝。12月13日,鐵路部門再次發令,停裝延期至16日18時。而這樣的情況從6月份開始就曾多次出現。11月18日,在義烏召開的第三屆中歐班列暨歐亞多式聯運峰會上,與會的班列負責人一致認為,下一步班列的發展不僅要穩規模,更要提升質量,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優化貨源結構、擴大服務范圍等措施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
談及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成都港投總經理楊七零表示,在班列開行上,要從穩定既有站點、拓展新線路新站點,促進外貿創新發展、實現均衡運輸,堅持服務經濟民生、保障重點物資運輸上下功夫;要持續深化三個最優,實現網絡最優、效率最優、服務最優,加強網點布局和境內外樞紐節點功能,提升業務受理效率、通關效率、運輸時效和信息發布效率,并積極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從第一列中歐班列(渝新歐)開始,降本增效始終是所有中歐班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使命和追求。累計開行量占全國1/4的成都中歐班列也將此納入自身發展的目標。為降低運營成本,成都中歐班列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一是開行數量的增長,增加了其與境外物流供應商價格談判的籌碼。越來越多境外機構期待與中歐班列合作,歐洲境內的資源也開始向中歐班列傾斜。第三屆“亞蓉歐”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和中歐班列暨歐亞多式聯運峰會上,來自德國、斯洛伐克、白俄羅斯、韓國等國的政府官員、物流企業代表都表達了擴大與中歐班列合作的強烈愿望。德鐵貨運(DB Cargo)中國辦事處總經理弗蘭克修爾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他十分看好中歐班列的優勢和發展潛力,要進一步加強與中歐班列有關各方的談判、溝通,深化雙方的合作。
二是優化班列開行模式,開行混編列車,提升對歐洲既有鐵路網絡公共班列的利用效率。這一運輸方式對境外組織協調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驗,貨物從中國境內樞紐站到歐洲境內樞紐站后,利用樞紐站的既有鐵路網分發貨物到下一站點,相比點對點運輸而言,境外段的運輸成本可降低10%以上。為加強對境外貨物的實時監控能力,成都中歐班列率先在波蘭馬拉設立了運控中心,于2019年正式投運,在提升運輸時效、貨源組織協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In April 2013, the first Chengdu-Europe Railway Express train loaded with 41 containers departed from Chengdu and arrived in Lodz, Poland, avoiding the long wait at the Baltic Sea, marking the opening of the shortest land transportation route to Europe.
Three years later, the first TCL special train loaded with accessories of the color TVs departed from Chengdu to TCL factories in Poland for processing to the finished ones. From 400 containers in 2016 to over 4,000 containers today, the accessories of the TCL color TVs transported to Europe via the Chengdu-Europe Railway Express trains have increased by 10 times in just 4 years.
During the 7 years, Chengdu-Europe Railway Express has since 2016 been running at the top of the country for 5 consecutive years, becoming the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trains, the most stable trips and the best transportation timeline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Moving toward a new decade, Chengdu-Europe Railway Express is building up its strengths to achieve its ambition of leapfrog development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from train operators to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and from single transport organizations to the driv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三是擴大回程班列貨源,平衡去程、回程班列比例,提高班列回程重載率以降低雙向平均運輸成本。成都自貿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自貿通”),負責組織、拓展班列的回程貨源。在成都自貿通的努力下,成都中歐班列實現了平行進口汽車、生鮮、化妝品、木材等商品的批量進口運輸,讓中國老百姓實現了不出國門就享受到國外實惠、優質的產品。這些年德國的豬肉、啤酒,法國的紅酒、奶粉,意大利的服裝等搭乘中歐班列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了國人的味蕾,提升了國人的時尚品味。
節流也要開源,增加收益是促進中歐班列可持續發展的另一條路徑。
張朗朗建議,首先要實現中歐班列由平臺公司到綜合物流供應商的轉變。目前成都中歐班列更多的是國際班列運輸的職能,要做長產業、服務鏈條,整合物流全過程的所有資源,直接或間接參與到諸如通關、拼箱、貨源組織、提貨、分送等環節,這些都是中歐班列的重要盈利點。其次,貨物運輸要向高附加值、高成長型和對貨物時效要求嚴格的商品傾斜,比如電子產品、生鮮、快消品、服裝等等。他還多次提到了冷鏈物流,并認為這是未來中歐班列重要的盈利增長點。包括跨境電商這部分從天上“掉下來”的貨物也是值得中歐班列爭取的貨源,因為這部分貨物對時效要求很高,運價接受能力強。2020年,成都中歐班列共計運輸跨境電商物資19124噸,完成跨境電商業務227.95萬單,同比增長4.8倍。
成都港投市場部業務經理梁敏還提出了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思路。他舉例道,進口商從境外進口貨物需要提前支付供應商貨款,在客戶現金流不足又急需融資時,具有較強控貨能力的成都港投可以提供融資服務,并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據了解,2019年青白江區已與工商銀行在全球率先建立“中歐e單通”跨境區塊鏈平臺,并與天府銀行共同設立100億元供應鏈金融基金,這也為成都港投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了有益借鑒。但在這一點上,張郎朗表示,由于當前中歐班列的貨物運單尚無法被沿線各方一致認可,運單的金融可抵押性十分有限,還需依靠各方政府進一步推動標準的統一和互認。

2020年3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突破10000列China-Europe freight trains mark 10,000 journeys from SW China’s Chengdu, Chongqing in March 2020

與渝新歐開行的初衷相似,蓉歐快鐵的開行也是為了解決電子產品包括TCL彩電配件、戴爾電腦等出口歐洲的時效問題。以前將TCL的彩電配件通過海運運到波蘭TCL工廠需要38天,而經蓉歐快鐵運輸僅需12天左右,目前到波蘭羅茲已經縮短至10天。如今,戴爾電腦、TCL都已成為成都中歐班列最大的客戶之一。隨著中歐班列品牌知名度的擴大,寶馬、奧迪等知名品牌汽車,歐洲的食品、家居、化妝品等也開始選擇了中歐班列入境中國市場。多條線路已經實現了雙向對開,如羅茲線每周去程6列回程5列,蒂爾堡線每周去程5列回程4列,紐倫堡線每周去程1列回程1列。
截至2020年11月初,成都國際班列發運貨值達85.6億美元,同比增長52.2%。成都中歐班列年均帶動四川省進出口貿易100億美元以上,服務國內外企業超過1萬家,與本地產業結合度高達67%。運送貨物包含瀘州的白酒、遂寧的鋰電及先進材料、資陽的造車產業配件、涼山的農副產品、自貢的橡膠制品、達州的LED產品等。
成都集結中心的落地推動了周邊貨源向成都中歐班列聚集,結合成都集結中心與成都中歐班列的聯動發展,成都港投副總經理陳澤軍總結道,首先要把成都的產業、四川的產業以及周邊合理物流半徑范圍內的產業集中起來,形成成都樞紐經濟的特色,并利用好歐洲產業城、淮州新城、經開區、成都綜保區的優勢資源。如今,成都青白江區電子、汽車、機械產業等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還引進知名國貿和供應鏈企業465家,帶動國際貨代報關報檢、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800余家專業服務企業聚集,累計引進菜鳥、盒馬鮮生、中遠海運、蘇寧云商等總投資940億元的158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
正如陳澤軍所言,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新十年,中歐班列(成都)將實現鐵海空三足鼎立的大融合發展,東風已起,乘風破浪。
(成都港投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