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福雨,周志平,許修權,馮 銀,甘禮豪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建筑與交通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空氣質量要求也隨之提升。1997年Kaiser在Science上發文提到環境領域研究者正致力于空氣污染和疾病的相關研究,可見空氣污染問題早已被科學研究界所關注,但人們在空氣污染治理認知中存在嚴重誤區,即重視室外的大氣污染治理而忽略室內空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是指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室內空氣有害物質超標而近期或遠期危害室內人體健康的狀況[1],現已有諸多學者對一些地區的室內空氣污染現狀及防范對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2-6],時刻關注室內空氣問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現實中依然存在大眾普遍忽視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的狀況,而有關人群對室內空氣污染認知情況的調查較少,為更好地了解大眾對建筑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情況,我們選取某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星數字問卷的形式現場問卷調查,了解了在校大學生對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情況。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大學生對建筑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現狀,并結合現有的教育形式提出改善“重視室外的大氣污染治理而忽略室內空氣污染”社會現狀的建議和意見。
在2020年5月25~31日期間,本課題組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校園內隨機選擇大一到大四的學生進行了關于“大學生對建筑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情況”的問卷調查,共收回504份有效調查問卷。大學生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是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他們是年輕活力且具有開拓性與建設性的一族,從他們對于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可更好地反映出大眾對建筑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現狀。
在校園內以隨機選擇的形式,對高校學生進行對建筑室內空氣污染的認知情況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家庭住宅類型、所認識的污染物、對一些可導致室內空氣污染行為的態度等,部分調查現場如圖1所示。本次調查采取專人確認“一人一填”,避免“一人多填”的情況,為了節省問卷填寫時間、減少紙張印刷、踐行綠色低碳行動,同時也為了方便后期的統計,本次調查采取了問卷星電子掃碼的方式進行,經過對問卷的審閱及對填寫人的詢問后得出504份具有研究價值的問卷,最后利用問卷星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圖1 調查現場
在504份調查問卷中,大二的人數最多,占35.9%,之后依次是大一、大三、大四,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27.2%、24.8%、12.1%。其中48.8%的同學是住在自建的樓房中,其次便是商品房,約占所調查人數的32.4%,住在其他類型房子的占10.3%,而住出租房最少,僅占8.5%。
表1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見表1,58.3%的同學覺得自家居住的房子中不存在室內空氣污染,而41.7%的同學覺得自家居住房子中存在室內空氣污染。44.8%的同學有主動去了解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知識,55.2%的同學從沒有主動去了解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知識。只有24.6%的同學表示家里做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而63.5%的同學表示自己家里從沒做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剩下11.9%的同學則表示不清楚自己家里是否做過有關方面的檢測。
73.8%的同學認為電子香煙會導致室內空氣污染,21.2%的同學認為電子香煙不會導致室內空氣污染,5%的同學不清楚電子香煙是否會導致室內空氣污染。74%的同學對吸煙行為的態度十分討厭,14.1%的人表示“無所謂”,11.9%的人表示贊成。88.1%的同學認為香煙煙霧是致癌物,7.5%的同學覺得香煙煙霧不是致癌物,4.4%的同學不清楚香煙煙霧是不是致癌物。
在所知道的室內空氣污染物的選項中,選甲醛的人數最多,占91.1%,說明甲醛的毒性已經深入人心;其次是選苯類的,占比70.8%,可能對近期由于新家具、油漆等造成的污染有所了解;而對于氨、氡、VOC、TVOC、其他、以上都不知道的人數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58.7%、44.3%、36.1%、35.7%、16.9%、1.6%。對于氡為致癌物且潛伏期長達15年以上只有34.7%的同學表示知道,而65.3%的同學則表示完全不知道。81.2%的同學支持市區內禁止燃放煙花,12.5%的同學覺得不應該禁止燃放煙花,不符合祭祖傳統,6.3%的同學覺得無所謂,沒受到過什么影響。40.7%的同學身邊有人受到過室內空氣污染的影響,59.3%的同學則表示沒有或不清楚。82.5%的同學覺得自己所在地區有必要建立健全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監督管理機構,9.3%的人覺得沒必要,8.2%的人覺得無所謂。
2.3.1 對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視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41.7%的人認為自己所居住的房子存在室內空氣污染,這一部分同學在家中可能受到過室內空氣污染的影響,有過不適感;只有44.8%的同學有主動去了解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知識,說明室內空氣狀況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只有24.6%的同學表示家里做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說明在現在社會中只有約1/4的家庭關注室內空氣狀況,體現了社會普遍忽略室內空氣污染的現狀;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家里都沒做過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或并不清楚是否做過檢測,經過詢問得知,人們很少做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很大原因是不了解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檢測機構或因為檢測費用太高。
2.3.2 對室內部分空氣污染物的認知情況
所調查的大學生中,26%的人對于吸煙行為表示“贊成”或無所謂,我們從這部分同學口中了解到,他們用香煙來緩解壓力或由于中學時就迷上了吸煙,2019年世界無煙日青少年控煙活動中,有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吸煙率為6.9%,常識吸煙率為19.9%[7],這一數據在大學生中可能還有所增加;21.2%的同學認為電子香煙不會導致室內空氣污染,7.5%的同學明確表示香煙煙霧不是致癌物,4.4%的同學不清楚香煙煙霧是不是致癌物。有學者發現電子煙的危害“媲美”香煙,香煙煙霧和電子煙蒸汽都會有利于病菌對人體肺部的損害,有利于頑固感染的形成[8]。而人們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一旦室內有人吸煙導致室內空氣存在煙霧,無疑會污染室內的空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由所知道的室內空氣污染物的可多選問題調查結果可知,在大學生群體中,甲醛是室內空氣污染物已被普及,苯類和氨是室內空氣污染物普及率分別達到70.8%和58.7%,而氡、TVOC和VOC不足50%,其中有16.9%的同學還知道其他的室內污染物,比如乙醛、丙酮、甘油等,說明這一部分同學比較關注室內的空氣狀況,只有1.6%的人不知道以上任何一種室內空氣污染物,這一數據可能是部分同學存在填寫問卷隨意性或者確實是對室內空氣的不關心所致,有待進一步考究。TVOC和VOC濃度超標會使人頭痛、乏力甚至致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空氣中的氡主要來源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巖石、和地下水,室內的氡主要從房屋的地基土壤內和含鐳的建筑材料或裝飾材料中衰變而來,如花崗巖、瓷磚、水泥及石膏等均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質[9],氡對人體神經系統、造血器官、消化系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是造成血液病變和引發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0],但在調查的大學生中有超過65%不知道氡是致癌物。
2.3.3 對有關控制室內空氣質量措施的看法
在市區內是否應該禁止燃放煙花方面,有81.2%的同學都覺得應該禁止,因為它們實在是污染空氣;但也有12.5%的同學覺得不應該禁止,他們認為這不符合中國祭祖傳統,逢年過節不放煙花爆竹,就沒有過節的氣氛,還有6.3%的同學覺得無所謂。40.7%的同學身邊有人或自己受到過室內空氣污染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據與41.7%認為自己所居住的房子存在室內空氣污染相近,說明了本次調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超過80%的同學贊成地區建立健全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監督管理機構,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室內空氣質量更好。經過問詢得知,人們對室內空氣狀況的忽視可能是對室內空氣污染物對人的危害不夠了解所致,若室內空氣污染物的危害能像甲醛一樣得到充分普及,相信人們對室內空氣狀況的關注度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高校學生對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度不足,很大原因是由于對室內空氣污染危害認識不足所致,但人們都希望自己居住空間的室內空氣質量更好,筆者認為可以從普及室內空氣污染危害入手,提升高校學生對室內的空氣質量的關注度,正如甲醛一樣,其危害被人們熟知后,對于甲醛的關注度也隨之提升,由此建議:(1)高??梢猿闪⑾嚓P社團,開展有關室內空氣污染危害的宣傳活動;(2)高校各團組織可以開展室內空氣污染危害知識競賽團日活動,提高高校學生對室內空氣污染危害的熟知度;(3)當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室內空氣狀況關注度有所提升,高??赏ㄟ^班會、板報等形式結合新冠疫情宣傳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性;(4)人們每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室內,建議民眾多去了解自身居住的室內空氣狀況,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又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