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甲、乙火車上相對而坐。甲說:“我出一道題,你若不知,給我5元;你出一道題,我若不知,給你500元。”乙同意。甲問:“月亮距地球多遠?”乙一言不發(fā)遞給甲5元。乙問:“上山三條腿,下山四條腿,是什么動物?”甲無解,無奈給乙500元。乙接過錢,甲追問:“上山三條腿,下山四條腿究竟是什么動物?”乙遞給甲5元錢,然后睡覺了。
從這個段子中,我想到兩層意思:其一是“工匠精神”,其二是“兵不厭詐”。
現(xiàn)在提倡工匠精神。然而投機取巧的思路仍盛行,在制造上表現(xiàn)創(chuàng)新不足,品質粗陋,缺乏追求完美和精致的精神,總是跟風走捷徑。聰明人多了,自然是好事。可是,當聰明成了智慧的代名詞,乃至為高智商,得到的就是短評快,厚重不復有矣。
段子還有一層使詐和耍賴的意味。“兵不厭詐”是“孫子兵法”中的一計,也是國人津津樂道的文化。顧炎武說:“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幾千年來,兵法成為許多人樂道的技巧,深入人。史學家李零說:“百姓都懂兵法。沒有規(guī)則就是唯一的規(guī)則。”民間最喜談“三國”“水滸”“厚黑學”,想到這些,有些悲哀,覺得段子離我們并沒有多遠。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