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總有一種付出讓人敬仰
“小兒外科之父”張金哲,是國際小兒外科最高獎“丹尼斯·布朗”獎的獲得者。1948年前后,全國多地醫院的產科病房,遭遇了可怕的“皮下壞疽”風暴,新生兒極易發生急性皮下組織細菌感染化膿,傳染性極強,一旦感染,致死率是可怕的100%。年輕的張金哲焦慮萬分,他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治療方案:如能搶在發生大面積感染前,把患處切開放出膿血,或能救人。雖然這個想法在患兒尸體上實驗證實可行,但與“化膿未局限、未熟透,不準切”的傳統外科原則背道而馳,中西醫老師們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支持他。
就在這個時候,張金哲剛出生的女兒不幸被傳染了皮下壞疽。他來不及和家人商量,決定拿自己的女兒當第一個“小白鼠”。當真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他很難過,但是,最終他冷靜而果斷地拿起了手術刀。不做手術就是放棄女兒的生命,這樣做了,至少有了第一例實驗樣本。結果,女兒得救了。他的手術治療很快得到推廣,成千上萬的皮下壞疽患兒因此重生,皮下壞疽死亡率迅速下降到5%,使該病得到有效控制。
如今的百歲老人張金哲退而不休,依舊在工作。當他面對記者再次問起,多年前當初拿女兒開刀的那件事,他云淡風輕的講述,像是訴說別人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