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卿 劉革命 陳玉忠 許均昌 段國占

摘? ? 要:許昌市農業科學院(原許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國審小麥品種許農5號,因綜合性狀好、高產穩產、抗性好、適應性廣、品質優良,符合中筋優質饅頭、面條小麥粉標準等特點。自審定推廣以來,其種植面積和社會效益逐漸增大,深受種植戶的喜愛。對國審小麥品種許農5號的品種選育背景、選育過程和主要優點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國審小麥品種;許農5號;選育;優點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6-0006-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2.1? ? ? ?文獻標志碼: B
許農5號的選育是針對許昌乃至河南省小麥生產中存在的產量不高不穩、品質較差、抗病性不強等問題,以高產、穩產、優質、抗病、抗倒伏為主要選育目標,歷時11年開展的小麥育種研究工作。2009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20050598.X),并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列為河南省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推介種植的主導品種之一。“國審小麥新品種許農5號選育與應用”這一項目榮獲2008年度許昌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許政〔2009〕62號)。
1? ?選育報告
1.1? ?選育思路
選育早熟、高產、穩產、抗病、抗倒伏的優質小麥新品種。
1.2? ?選育方法
利用半冬性、矮稈、小穗、多花、多實、粒重中高、抗病性中等的周麥9號為母本,與半冬性、矮稈、大穗、中早熟、抗病性好的周麥8846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在培育的后代材料中優中選優,定向選擇,經系譜法選育而成[1-6]。
1.3? ?親本來源
母本為周麥9號,父本為周麥8846。
1.4? ?選育過程
1994年配置組合,經世代選育,于1999年進行品系鑒定,2002年進入河南省預試,2003—2005年通過河南省區試,2004—2005年通過河南省生產試驗。2005年9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麥2005005)。2005—2006 年參加國家冬小麥品種黃淮南片水地B組區試,2006—2007年參加國家冬小麥品種黃淮南片水地B組區試并參加生產試驗。2007年12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07010)。詳細選育過程見表1。
2? ?品種的主要優點
2.1? ?綜合性狀好
許農5號屬半冬性中熟品種,株高85 cm左右,生育期233 d。幼苗半直立,深綠色,分蘗力較強,生長健壯,抗寒性好。成株期株型適中,葉片直立,旗葉較小,成穗率中等;莖稈有蠟質,富有彈性,抗倒伏能力強;穗長方形,長芒,護穎白色,無絨毛,卵形,斜肩,穎嘴鳥嘴形,穎脊不明顯,小穗和小花分布均勻。籽粒白色,長圓形,有黑胚,角質率高,有光澤,商品性好。許農5號有效成穗37萬穗/667 m2左右,穗粒數35~43粒,千粒重42~47 g。后期葉片清秀,功能期長,灌漿快,落黃好,抗干熱風,耐旱。中抗葉枯病、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白粉病,感赤霉病,抗病性、耐病性突出[7]。
2.2? ?高產穩產性好
2.2.1? ?高產表現
2002—2003年在河南省預試中,由于產量表現突
出,經多點推薦進入河南省區域試驗,2003—2004年參加河南省區域試驗冬水Ⅰ組8點匯總,8點增產,最高產量655.1 kg/667 m2,平均產量619.4 kg/667 m2,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5.43%,達極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4—2005年參加河南省區域試驗冬水Ⅰ組9點匯總,9點增產,最高產量577.8 kg/667 m2,平均產量為508.9 kg/667 m2,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9.18%,達極顯著水平,產量居14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4—2005年參加河南省生產試驗,11點匯總,11點增產,平均產量499.2 kg/667 m2,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7.6%,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的審定試驗中的情況為:2005—2006年參加黃淮南片冬水B組區試,19點匯總,15點增產,平均產量547.15 kg/667 m2,比對照豫麥49增產4.34%、新麥18增產3.88%,均達極顯著水平,居11個參試品種第5位;2006—2007年繼續參加冬水B組區試,19點匯總,15點增產,平均產量為543.3 kg/667 m2,比對照品種新麥18增產4.1%,居12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6—2007年參加黃淮南片冬水B組生產試驗,13點匯總,12點增產,平均產量為528.2 kg/667 m2,比對照新麥49增產6.8%,居參試品種第2位。
2.2.2? ?穩產表現
在2002—2005年記38點次示范、試驗中,經歷了旱、澇、蟲、病等不同因素的考驗,在河南省轄市各地均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并且增產顯著,平均產量為565.2 kg/667 m2,較對照豫麥49號平均增產7.30%,達到極顯著水平,是一個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的小麥新品種。
在2005—2007年記51點次示范、試驗中,經歷了旱、澇、蟲、病等不同因素的考驗,在黃淮南片各省試點試驗中均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增產顯著,平均產量為540 kg/667 m2,最高產量達684.5 kg/667 m2,較對照新麥18平均增產4.93%,達到極顯著水平,增產點率連續3年在78.9%以上,進一步證明了許農5號是一個高產、穩產品種。
2.3? ?品質優良
經2005—2006年、2006—2007年兩年農業農村部谷物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化驗分析,許農5號品質結果如下。
容重771 g/L、772 g/L,蛋白質含量(干基)13.48%、13.85%,濕面筋含量28.6%、30.7%,吸水率57.6%、58.2%,沉降值為25.7 mL、28.0 mL,穩定時間為3.6 min、3.8 min,延伸性164 mm、154 mm,拉伸面積52 cm2、56 cm2,最大抗延阻力222 E.U、256 E.U。符合中筋優質饅頭、面條小麥粉標準。
2.4? ?抗性好
經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03—2005年省內5點(鄭州、安陽、洛陽、漯河、信陽)成株期綜合抗病性鑒定,表現為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中感,條銹病、葉枯病中抗。
經2005—2006年、2006—2007年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抗病性鑒定,綜合抗性優良,高抗條銹病,中感稈銹病、白粉病,感赤霉病、紋枯病。
2.5? ?適應性廣
經過連續兩年適應性分析,許農5號在河南省各個試點的適應度在88.9%~100%,說明其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適應性好、適應能力強。
經過2005—2007年連續兩年的國家試驗適應性分析,許農5號在設置的19個試點中平均適應度為60.5%,說明其在黃淮南片大部分地區適應性好、適應能力強。
2.6? ?可作骨干親本種質資源
許農5號已被50多家育種單位作為骨干親本利用,已育成國審小麥品種3個(商麥156、商麥167和秋樂6號)、省審小麥品種3個(西農938、秋樂2122和豫農804),正在參加國家和省級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新品系有30多個。
3? ?結論
許昌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國審小麥品種許農5號,因綜合性狀好、高產穩產、抗性好、適應性廣、品質優良等特點,在2009年被列為河南省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推介種植的主導品種之一。該品種經審定推廣多年以來,一直深受種植戶的喜愛和種植,也是該品種近年來種植面積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漸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 1 ] 趙少群,陳玉忠,許均昌.高產穩產多抗小麥新品種許農5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6(10):41-42.
[ 2 ] 段國占,田香偉,李自玲,等.國審小麥新品種許農5號[J].中國種業,2008(6):68.
[ 3 ] 劉成.小麥許農5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11(3):31.
[ 4 ] 陳玉忠,許均昌.許昌小麥[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 5 ] 陳玉忠.國審小麥許農5號施肥效應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3(3):81-83.
[ 6 ] 段國占,劉加平,田香偉,等.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許農5號[J].農業科技通訊,2007(1):57-58.
[ 7 ] 申占保.小麥新品種許農5號寬幅精播試驗[J].種子世界,2014(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