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等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培養造就一批信仰堅定、本領高強的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事關黨和國家事業永續發展,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這是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光榮使命。
實施思想鑄魂引領工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黨總支統一領導,黨政團師齊抓共管,研究生教育培養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研究生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院發展整體工作規劃,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和管理全過程。
以強有力理論武裝把穩思想之舵。學院始終將理論武裝作為深化理論認知,提高政治素養,解決好研究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工程。為此,學院構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群,通過課程主渠道引導學生強化科學理論學習。學院依托“六壇聯動”等學術交流平臺,每周一、周五開展政治學習和學術交流活動,集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邀請專家做專題報告50余場,組織研究生和教師共同收看《周末理論大講堂》49講。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筑牢組織根基。學院研究生黨支部在校黨委和學院黨總支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學習領悟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支部活動,全面提升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每年伊始,非黨員研究生全部提交入黨申請書,全部入黨申請人、(預備)黨員定期參加培訓考核活動。截至2021年2月,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有19名學生黨員,占學生總人數的42.2%,其中13名正式黨員,6名預備黨員。
以內涵式實踐教育踐行愛國愛黨承諾。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培養涉及諸多方面和環節,但最終落腳點都在于培養出什么樣的人。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院通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定向,依托學生組織或團體、馬克思主義社團等,通過講述革命故事、追尋紅色蹤跡弘揚革命精神等活動,在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堅定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此外,學院開展系列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宣講教育等,增強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提高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領,在社會服務和志愿奉獻中,踐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承諾,助力高質量人才培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實施強師名師工程,建強培優師資隊伍
加強指導力量,健全導師組制度是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的新要求。近年,學院將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導師隊伍的第一標準,建立完善《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努力打造一支信念牢、品行端、水平高的導師隊伍。
構建優秀教師引進與培養體系。堅持開展實踐研修活動。學院組織教師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實踐研修,選派教師到教育部思政課教師培訓研修基地參加培訓班,每年支持近百人次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會、教學研討會。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學院對專職教師進行年度全員培訓、輪訓,鼓勵并支持十多位教師到國內知名高校讀博、訪學等。對中青年博士實施導師制培養。學院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精的教授擔任新進博士教師的導師,并擔任研究生副導師。積極實施兼職教授和特聘教師制度。學院聘請王炳林、吳潛濤、郝立新等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特邀尹書博、李庚香、谷建全等黨員干部、理論專家到校舉行學術講座;特聘薛慶超、楊宗元、沈永福等作為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申報主要成員參與課題論證與研究,助力教師高水平成果產出。目前,學院擁有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等各類人才20余人。
優化導師學歷和職稱結構。近年,學院牢牢把握黨和國家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契機,全力引進國內知名高校優秀博士20余人,新增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5人。目前,學院共有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者7人、副高級職稱者6人,有博士學位者10人。在年輕導師中,學院實施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計劃和擇優資助計劃,并按照上級政策改革導師遴選和考核方式,引導導師將科研能力轉化為指導、教學能力,積極推進研究生指導團隊的學術研討和報告制度。
健全涵養優良師德師風新機制。學院不斷健全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思想導航引領機制、組織聯動保障機制、實踐體驗協同機制等,開展教師“佩黨徽、戴校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動。學院與教師簽訂《意識形態責任書》,將師德師風作為考核評優第一標準,對存在師德師風問題者一票否決;建立學生聯絡員制度和師德師風督查制度,將站好課堂、站穩講臺、傳播好聲音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要求,發揮學生、同行在師德師風評價中的關鍵作用;把牢學風標準,規范學術行為,杜絕學術不端。兩年來,學院先后有1人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二等獎,4人獲評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5人獲全省教育系統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及“河南省教學標兵”獎章等榮譽。
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以什么樣的理念培養研究生、怎樣培養研究生、如何檢驗研究生培養質量等一些列問題,是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需要做出系統性回答、做出全局性建構的重大問題。
著力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課程群。學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前沿問題研究等課程,著力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課程群,全方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趙傳海教授主持的項目“新時代文科類高校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與實踐——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獲批“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重點研究項目”。
堅持“課程學習+科研訓練+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學院在研究生教學中堅持“共建、共育、共享”原則,集聚同類課程教學資源,統籌推進教學資源建設;通過集體備課、“同上一堂課”等方式,穩步推進課程資源建設;通過學位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采取講授、自學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培養研究生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
對研究生培養實施過程管理和動態管理。學院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培養制度監管與保障體系。學院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并不斷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全力推進研究生教育體系建設,按照歸口管理、分類建設的工作思路,列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推進研究生教育管理質量提升;實施研究生學位論文導師負責制和學位論文質量監督保障機制,不斷修訂和完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撰寫規范、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與獎勵機制。
強化制度規范在研究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學院制定完善了《研究生基本素質量化考評實施細則》《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管理辦法》等11項學術素質提升和服務管理制度;實行“學院指導、導師負責”的就業創業工作機制,保證全體研究生高質量就業(學院就業率位居學校第一位)。這些規章制度覆蓋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環節,提高了研究生培養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實施榜樣示范工程,深化育人成效
學院始終堅持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擺在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位置,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培養新理念、新方法。
重視學術科研訓練,在優秀成果產出上有成效。學院鼓勵和支持優秀學術成果產出,依托各類學術研究平臺,創造學術交流、研究載體,不斷提升研究生學術素養。李鵬飛等學生在《道德與文明》《學習論壇》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劉昭含等學生參與完成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多項;在第一、二屆河南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評選中,項眾、張佳獲特等獎。
注重評優爭先教育,在助力學生全面成長上有成績。近年,有多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30余人次獲得國家助學金,8人被評為省級文明學生或省級三好學生,3人被省委宣傳部授予“大學生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3人積極參與支教支邊、理論宣講、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活動;獲得校學業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者120余人次。
重視厚植家國情懷,在奉獻社會中顯擔當。學院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就業選擇上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艱苦地區放飛青春夢想,實現人生價值。近年,先后有6名畢業生前往鄉鎮政府、山區中小學校就業。其中,張林雪自愿發揮專業優勢到新密市牛店鎮中心學校執教,為地方教育事業貢獻力量;2018年就職于平頂山市糧食局擔任科級干部的施要偉主動請纓,成為平頂山市派駐葉縣水寨鄉東屈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幫助派駐村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張靜鈺考取許昌市2020年選調生,主動要求到偏遠鄉鎮政府工作,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忠于職守,被評為“許昌市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責編:紅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