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重慶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5月17日,重慶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召開。全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審議通過《中共重慶市委關于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全會決議。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的成功召開在全市上下迅速引發熱議。重慶黨刊全媒體記者采訪了部分領導干部,大家紛紛表示,將提高政治站位、戰略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使命擔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融入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譜寫重慶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注入強大動力。
集聚創新要素
——集聚高端先進的創新要素資源和平臺設施,能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必須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配置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才能更好地推動重慶創新發展。在具體實施中,市科技局將深入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引進計劃,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來渝設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引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研發中心,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一批“重慶實驗室”,重組、提升、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智能汽車、集成電路、輕金屬、工業大數據、病理醫學等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高端先進的創新要素和平臺設施,夯實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支撐,以科技創新的“加強版”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版”。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黨委書記、局長 許洪斌
全會以科技創新為主題,讓我們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倍受鼓舞。目前,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碳基芯片、新材料等領域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下一步,研究院還將圍繞重慶產業發展的需求部署學科建設,助力重慶創新發展。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韋方強
強化產業創新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
全會讓渝中區的創新發展思路更清、方向更明。渝中區將全面推動“重慶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走深走實,加快建設區塊鏈產業園、信創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環重醫(重慶醫科大學)創新生態圈,持續深化與川渝地區有關區市縣、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的戰略合作,更好地為“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聚勢助力,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賦能添彩。
——渝中區委書記 黃玉林
此次全會為全市推動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路徑。永川將依托國家高新區,充分發揮現代制造業基地的產業優勢,加快推動以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產業為引領的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打造成渝地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
——永川區委書記 滕宏偉
豐都將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圍繞“西南地區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驗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定位,堅持“政府搭臺+企業主導+農民參與+科技支撐+金融支持”思路,突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示范帶動”功能,持續走好“以大龍頭推大科技帶大產業促大振興”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豐都縣委書記 徐世國
全會的召開,讓璧山更加堅定了走創新發展的路子。璧山要通過創新形成知識產權,以保護知識產權反作用于創新,進而推動質量提升,再以質量提升推動品牌建設,促進產品增值。在此基礎上,璧山還要推動技術標準嵌入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發展,進而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璧山區委書記 藍慶華
全會明確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科技創新主要目標,并制定了詳細的支持政策,令人非常振奮。近期,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中冶賽迪聚焦鋼鐵工程技術主業開展了核心技術攻關,提出碳減排路線圖。未來,公司的產業創新將聚焦智能化、碳減排、產城融合等方面,推動城市發展更綠色、更有機、更具競爭力。
——中冶賽迪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肖鵬
公交車試點360度全景監控,軌道交通建設智慧車站,公共交通掃碼出行……目前我市正推動城市交通在研發、制造、維保等領域全產業鏈智慧化發展。集團將用科技創新為交通賦能,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舒適。
——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方宇
大力引才引育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重慶大學將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著力在集聚、激勵、服務人才上下功夫,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近年來,重慶大學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重慶市支柱產業及學校學科發展,持續加大創新人才引育力度,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獲得3年3億元的專項政策支持,啟動實施“弘深博士后青年教師支持計劃”,新招收博士后540人,其中“弘深青年教師”208人。通過采取引育并重、創新人才評價改革等措施,“塔尖”、“塔基”人才隊伍增速明顯。
——重慶大學黨委書記 舒立春
團市委將深入實施“創新攀登”青春建功行動,在營造氛圍、搭建平臺、舉辦賽事、選樹典型上狠下功夫,推動青年科技創新政策更加優化,服務青年科技人才手段更加有效,青年創新創業賽事更加多元,青年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動員廣大青年為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青春力量。
——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 張繼軍
全市高校將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四個面向”為引領,以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將教育體系再造與科技體系再造、產業體系再造、社會體系再造有機銜接,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高校“雙一流”建設,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同時,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搭建大平臺、組建大團隊、布局大項目、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貢獻。
——重慶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黃政
招才引智,人力社保部門一直在路上。全會吹響了人才“集結號”,全市人力社保部門將圍繞“政策聚才”、“靶向引才”、“活動攬才”,跑出新一輪引才工作的“加速度”。我們將把此次出臺的重大利好政策宣傳出去,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更加注重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的市場化引才機制作用,辦好重慶英才大會等活動,抓好“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落地,既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又強化青年人才引育,力爭全年博士后招收規模實現更大突破,助力重慶躋身全國博士后人才集聚第一方陣,為我市建設具有全國影響的科創中心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黎勇
營造創新生態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不僅取決于創新活動和創新體系本身,更取決于是否擁有良好的創新生態
全會聚焦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明確提出了重慶科技創新的發展目標,對全市的研發經費投入、科技創新機制體制改革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形成了具象的目標引導。今后,全市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措施更加精準,步伐更加穩健。全市發展改革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圍繞各項目標任務,編制好我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董建國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全區創新平臺、創新機制、創新生態、創新主體、創新投入、創新人才等方面的推進情況。接下來,我們將強力推進科創新城建設,打造創新人才集聚地、創新成果轉化地,真正做到“金籃子放金蛋子”,奮力推動銅梁在“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銅梁區委書記 唐小平
集成電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下一步,梁平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集中力量建設創新平臺,不斷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大力推動梁平高質量發展。
——梁平區委書記 楊曉云
如何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我校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創新“政產學研用”融合模式,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生產線。下一步,我校將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評價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聯合體實效,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重慶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李天安
聯動技術攻關
——重點在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和航空航天8個產業方向,加快組建創新聯合體,聯動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兩江協同創新區是全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兩江新區將加快優化創新平臺布局。一方面,做好產業協同、人才協同、生活協同、生態協同四篇文章,瞄準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做好已引進的35所大院大所落地服務,加快打造全要素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努力建設成為全球創新要素集聚高地、大學大院大所協同創新高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另一方面,統籌推動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科創平臺建設,帶動兩江新區各園區、各板塊創新發展,讓科技創新協同發力、聯動發展。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羅藺
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重慶推動科技創新的主平臺,是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5月17日,西部(重慶)科學城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這是科學城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科學城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下一步,科學城將科學布局、精準落子,咬住目標、持續用力,著力“鑄魂”、“建城”、“搭臺”、“筑巢”、“引鳳”,加快建設“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努力打造重慶科技創新的引領性力量。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肖慶華
重科院作為市屬綜合性科研院所,將以制定和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契機,大力建設易智網、重科智谷、重科智庫、重科智能制造“四智”平臺和環重科院創新生態圈,打造科技創新“加強版”,助力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們還將加快實施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相關重大項目,推進與重慶高新區、沙坪壩區的科學城建設項目合作協議,實施好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參加科學城建設重大項目“易智網科技成果轉化與交易中心”建設,推進9個子項目按期在科學城各園區落地,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貢獻力量。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