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康民
1948年9月,共產黨員羅廣斌被叛徒出賣,于成都家中被捕,隨后被押解到重慶渣滓洞監獄,關押在“樓七室”。“樓七室”是一間隔離牢房,專門關押“態度頑固、不守監規”的犯人,管理嚴苛,平時不準犯人放風。同時,“樓七室”里還關押著一名與羅廣斌互相認識的囚犯張國維。張國維是湖北漢川人,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系,1939年入黨,被捕前任重慶沙磁區學運特支委員,直接領導過羅廣斌的工作。
在獄中,張國維十分冷靜地分析了羅廣斌的情況:羅廣斌出身于一個有特殊背景的權貴之家,其哥哥羅廣文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時任第七編練區司令官,手握重兵,是當時四川境內最大的武裝集團首領,并與西南地區軍統特務頭子徐遠舉有交情。基于此,張國維估計,羅廣斌最有可能活著離開渣滓洞監獄。于是,張國維叮囑羅廣斌:“要注意搜集情況,向同志們征求意見,總結經驗,有朝一日向黨報告。”從此,羅廣斌肩負起了這項特殊的任務。他在積極參加獄中斗爭的同時,也留心觀察,設法和同志們交流,積累資料。獄中同志們對他也推心置腹,提供了充分的情況和意見。
烈士們最后的囑托
1949年1月17日,是江姐(即江竹筠,被捕前任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丈夫彭詠梧犧牲周年紀念日,渣滓洞監獄各囚室的難友紛紛采用各種形式慰問江姐。江姐的回報是起草了一份討論大綱,內容分為三部分:被捕前的總結、被捕后的案情應付、獄中的學習。各囚室先后分別依照大綱進行了討論,這對提高獄中同志的斗爭意志和思想認識起了很大作用,這也成為日后“獄中八條”形成的基礎。
1949年2月,羅廣斌被轉押到白公館,關押在“樓下平二室”。在這里,他與同室難友劉國鋕(羅廣斌的入黨介紹人,被捕前任沙磁區學運特支書記)、王樸(被捕前任重慶北區工委委員)、陳然(被捕前任《挺進報》特支委員)等結成生死患難之交,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討論,羅廣斌從他們身上汲取了豐富的精神養料。
從10月底到“11·27”大屠殺之夜,在公開和秘密的大屠殺中,兩座監獄的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11月27日子夜,當渣滓洞的屠殺火焰還在燃燒之際,被關押在白公館的羅廣斌帶領十多位難友,趁敵人疏于看守之機,冒死突圍,沖出牢籠,蟄伏鄉間。3天之后,重慶迎來解放,羅廣斌終于有機會向黨報告烈士們的最后囑托。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2月1日,“脫險同志聯絡處”成立,負責接待從各個監獄脫險的和其他遭受迫害的同志。羅廣斌前往報到,并參加籌備楊虎城將軍和“11·27”殉難烈士追悼會的工作。
在這期間,為了執行難友們的囑托,羅廣斌每天晚間趴在宿舍的地鋪上奮筆疾書,追記整理同志們在獄中的討論和總結。后來,住宿條件改善,羅廣斌才有了辦公桌可供寫作。12月25日,大屠殺后的第28天,重慶解放后的第25天,羅廣斌寫成了《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并上報給中共重慶市委。
沉甸甸的黨性教材——《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
《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如今只剩殘件15頁,有2萬多字。按原報告所分小標題,報告共有七個部分,現在只存第一、二、三、七等四個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第五、六兩部分則已完全丟失,估計全件字數在3萬字以上。現在可以讀到的部分,已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當時地下斗爭、監獄斗爭的艱難歷程,大破壞帶來的慘痛教訓和烈士們的崇高精神。
報告七個部分的小標題和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案情發展”。該部分講的是由《挺進報》改變發行方式引發的川東黨組織被大破壞的經過。《挺進報》是當時中共重慶市委的機關報,1947年7月創刊,起初主要在黨內和進步群眾中發行。1948年初春以后,作為“政策攻心”的手段之一,《挺進報》開始重點發向國民黨黨、政、軍、警、憲、特等部門和有關社會單位,引起敵人警覺。敵人派特務接近進步人士和進步社團,偵察到《挺進報》的發行線索和地下黨領導人的行蹤,并抓捕了川東臨委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和市委副書記冉益智,隨后,兩人相繼叛變。此次事件造成了川東黨組織的一次大破壞,導致135人(另有寧滬杭地區8人)被捕,其中縣級以上干部40人。除8人叛變、少數人經營救和突圍脫險外,絕大多數同志壯烈犧牲,損失十分慘重。
第二部分“叛徒群像”。該部分著重揭露原地下市委書記劉國定、副書記冉益智、原川東臨委副書記涂孝文、原川康特委書記蒲華輔、原重慶城中心區委書記李文祥等幾個領導干部的叛變罪行,剖析他們平時言行中反映出的人生觀問題和叛變時的心理狀態。
第三部分“獄中情形”。該部分簡略敘述了渣滓洞、白公館兩座監獄的由來和獄中斗爭的情況。渣滓洞方面,報告重點匯報了“獄中追悼會”(全體囚犯公祭在獄中被迫害致死的原新四軍戰士龍光章)、“新年大聯歡”、“慰問江姐”等幾場斗爭;白公館方面,則重點匯報了“獄中學習”、“編寫‘《挺進報》白宮版”、“爭取特務看守”和“準備暴動突圍”等幾場斗爭。報告中寫道:“到最后(指暴動計劃未成,大屠殺開始),(革命志士們)已經面臨死亡的考驗了。老譚(譚沈明,共產黨員,革命烈士)提出以前羅世文(原任中共四川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川康特委書記,革命烈士)死的時候臉色都沒有變。于是(領導小組)要求(共產黨員)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結果,每一個人臨死都是倔強的,沒有求饒。國歌和口號聲一直不停地在槍聲彈雨下響著。牢獄鍛煉得每個同志——黨員和非黨員成為堅強的戰士。”
這幾場驚心動魄的獄中斗爭,充分顯示了在監獄這個特殊環境里,革命志士的堅強意志和戰斗精神,在監獄斗爭史上放射出別樣的光彩,占有突出的地位。
第四部分“脫險人物”。該部分主要介紹兩座監獄在大屠殺中突圍脫險和在此之前經過各種渠道被營救出獄的部分人士。報告以嚴格審視的眼光,有分析地介紹他們的情況和在監獄中的表現,對有的同志給予了高度贊揚,并建議對脫險的黨外人士根據情況分別給予安排。此外,報告也介紹了幾個被特務主動釋放的特殊“犯人”,其中突出的一個叫劉厚總。
劉厚總是殺害新四軍政委、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的叛徒。在1941年初的“皖南事變”中,他作為新四軍軍部的副官,與其他少數指戰員突圍,轉移至安徽涇縣邊境山區的一個名為蜜蜂洞的山洞中隱藏。3月13日夜,劉厚總開槍打死項英、周子昆,打傷警衛員黃誠,搜刮走他們身上所有財物、武器,騙過住在另一洞中的指戰員,跑下山去投降國民黨,邀功請賞。但是國民黨各級機關完全不買他的賬,不但奪走了他搶劫來的全部財物,還將他逮捕。1943年,劉厚總被押解到重慶,先后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1949年11月25日,劉厚總給獄中同志們寫了一封信,承認殺害項、周的罪行。同時談了三點認識:共產黨是正確的,全國解放一定會實現;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當時國民黨極力宣傳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美國將打敗蘇聯,并幫助國民黨消滅中共),因為全世界民主力量高漲,足以抑制帝國主義;中國前途是光明的,但自己的罪惡太大,共產黨來了一定饒恕不了自己,很想自殺,但缺乏勇氣。27日下午,劉厚總被宣布釋放,此后生死不明。
第五、第六兩部分已完全遺失。依據報告全文,推測第五部分為“烈士典型”;第六部分為“特務屠手”。
第七部分“獄中意見”八條。即“獄中八條”,共兩頁,約3000字,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獄中八條”的誕生
“獄中意見”八條是報告的核心部分、精華所在。面對敵人的屠刀,獄中同志們爭取活著,準備死去,滿懷豪情,慷慨激昂;在總結歷史經驗時,他們沉著冷靜,作深層次的理性思考,著重從黨的自身找問題。
“獄中意見”是對失敗教訓的總結。1948年4月初,重慶的國民黨特務以破壞《挺進報》為突破口,抓捕了135人,導致黨在重慶的地下組織幾乎全被破壞,甚至整個四川的地下黨組織也受到牽連。在川東黨組織遭受大破壞的同時,川東地區的奉(奉節)大(大寧河,即巫溪)巫(巫山)起義、梁(梁山,即梁平)大(大竹)達(達縣)起義、華鎣山起義相繼失敗。由于叛徒出賣以及武裝斗爭的失敗,被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達300多人,損失十分嚴重,教訓十分深刻。“獄中八條”就是針對這兩件大事的教訓來說的。
獄中同志面對的是死亡,總結的是失敗的教訓,心情自然沉重。但是,在“獄中八條”中卻沒有絲毫的悲觀與頹唐,而是充滿著沉思與希望。“獄中八條”是一群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披瀝赤忱傾訴的真知灼見,是他們集體意志和智慧的結晶。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革命志士們沒有當時常有的思想束縛,也沒有后來流行的空話套話,他們完全敞開胸懷,直言無忌,憑著對革命的忠貞、信念的堅定,向黨組織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獄中八條”是在激烈的獄中斗爭中,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逐步形成的。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里,忠貞與背叛,堅定與動搖,希望與絕望交織碰撞。
獄中同志們也有著種種思想矛盾和斗爭。他們有對生命和親人的眷戀,有對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的掛念,有對工作中失誤的歉疚,甚至有的同志還有過猶豫和動搖。
其中,重慶市委委員許建業因麻痹大意,喪失警惕,先是把20多位新黨員的入黨志愿書及一批資料放在宿舍床下皮箱里,因叛徒出賣被捕后,又受看守兵陳遠德之騙,托其帶信給黨員劉德惠,請他銷毀這批材料。陳遠德將此事報告給特務上級,給黨組織帶來一系列惡性事件,造成黨組織的嚴重損失。許建業本人在獄中多次受刑,堅貞不屈,他得知自己受騙后,悲憤至極,悔恨不已,以頭撞墻自殺未死,之后被公開槍殺于大坪刑場。許建業高呼口號慷慨就義,他以革命氣節贏得了同志們的諒解與尊敬。許曉軒(原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革命烈士)寫詩悼念他:“噩耗傳來入禁宮,悲傷切齒眾心同。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氣如虹。臨危慷慨高歌日,爭睹英雄萬巷空。”許建業的最后表現和這首詩在獄中廣為傳頌,對獄中同志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烈火與熱血中,烈士們得到永生;在烈火與熱血中,“獄中意見”八條也得以誕生。
最重要的教訓
把獄中同志的意見和建議集中起來看,最強烈的要求就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在黨的自身建設中最重要的是領導班子的建設;在領導班子的建設中要特別注意防止領導成員腐化。這是獄中同志們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訓。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1948年川東黨組織被大破壞,主要是由于幾個主要領導干部相繼叛變,才一度造成難以遏制的破壞勢頭。叛徒人數很少,但是影響極壞,破壞性極大。
當時,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望,國民黨的統治危在旦夕,蔣介石統治地區的情況一團糟,革命勝利已是指日可待。幾個叛徒的叛變并不是對革命前程喪失信心,而是他們內心深處追求的是個人私欲、生活享樂,是人生的榮華富貴,所以就談不上為理想、為人民事業的獻身精神。被敵人逮捕后,這些叛徒經不住敵人的威逼利誘,選擇用同志的血來換取自己的生存和眼前的榮華,這是所有叛徒的共性。此外,叛徒們又各有其個性。報告著重揭露了這幾個叛徒的內心世界和變化規律,久遠地警示著后人。
其中,大破壞的元兇禍首就是劉國定。劉國定,成都人,1936年在巴縣農業學校讀書時,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成為重慶秘密學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38年,劉國定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重慶巴縣縣委書記、巴縣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重慶市委副書記、川東特別區臨工委委員、重慶市工委書記。劉國定工于心計,城府甚深,能言善辯,擅長察言觀色。在抗日救亡運動中,劉國定在建立和發展黨組織的工作中發揮過積極作用,曾受到同志們的好評和領導的器重。
但是,他在骨子里是個人至上主義者。后來,形勢相對平靜,劉國定在社會上站住了腳,在黨內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便開始私欲膨脹。
據獄中同志揭發,劉國定平時收入有限而追求享受。他想“養情婦做生意”,便向川東臨委管經濟的干部何忠發(后因劉國定出賣被捕遇害)借錢。何忠發說:“組織上有錢不能借;私人沒有錢可借。”劉國定對此懷恨在心,便向川東臨委書記王璞誣陷何忠發有經濟問題。王璞經過調查了解,才發現是劉國定的問題。
劉國定被捕叛變后,參加了國民黨特務組織,與特務頭子徐遠舉討價還價,說自己是“省委兼市委”,要求被授予少將軍銜,任特務處長。對此,徐遠舉只答應給了中校軍銜、專員職務。后來,劉國定進一步出賣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人錢瑛,并親自帶特務到上海抓人。錢瑛事先收到警報,已撤到香港,其他身邊工作人員也已轉移,但劉國定又出賣了他所知道的寧滬杭地區的共產黨員8人。因此,劉國定受到了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的嘉獎和接見,并正式升為上校。
在特務機關,劉國定也是趾高氣揚,除了對徐遠舉畢恭畢敬以外,根本不把其他特務分子放在眼里。他自以為有“本錢”,還可以繼續出賣原先的同志,出賣黨組織,為特務立功。為此他還寫了一本書叫《共產黨的組織和策略》,作為特務機關破壞地下黨組織的教材。
“獄中意見”還提出領導機構(領導班子)存在的問題。獄中同志認為川東臨委書記王璞(在武裝起義中犧牲)的人品是好的,但在發現劉國定的生活作風問題后,卻拿他沒有辦法,投鼠忌器,一直遷就。王璞每次與劉國定會面,兩人意見稍有不合,便發生爭吵,不歡而散,無法討論問題。后來,王璞要調劉國定到鄉下工作,避開城市環境,劉國定卻嫌農村條件艱苦不愿去。王璞對此無可奈何,只好買了一套《三國演義》,回鄉看小說、生悶氣去了。對此,“獄中意見”尖銳地指出,這種軟弱無能,聽任自流也是領導機構的一種腐敗。
“獄中意見”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領導干部腐化的現象,除了個人品質上的問題以外,還由于在地下環境中,黨員干部長期隱蔽,相對平靜安全,缺乏激烈斗爭的鍛煉,少數人脫離黨和黨員的監督,容易滋長消極和腐化。
勿忘血淚的囑托
“獄中八條”自面世以來,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屢屢引起強烈的反響。“獄中八條”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為黨心、民心和烈士的心靈犀相通,緊密相連。
第一,“獄中八條”具有生動的形象性。“獄中八條”是數百名烈士用鮮血和淚水凝鑄出來的。“獄中八條”中透映著烈士群體血肉模糊的身影,熔鑄著烈士群體無私奉獻和崇高人格的形象,因此特別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獄中八條”具有深邃的哲理性。“獄中八條”樸實無華,明白簡潔,卻內涵豐富,揭示了黨內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規律,所以才能經受住歷史的檢驗,發人深思,促人猛省。
第三,“獄中八條”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烈士留下的遺囑,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地下斗爭時期,考驗共產黨員的是生死關、毒刑拷打關、敵人收買關。叛徒們過不了這幾關,出賣的是革命,是黨的組織,是黨員的生命。
如今,考驗共產黨員的是名利關、色情關、權力關。腐敗分子們過不了這幾關,出賣的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黨的形象,是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腐敗分子就是新時期共產黨的叛徒。
今天,再讀“獄中八條”,人們仿佛聽見,烈士們發出的長嘯,要當今的人們切莫將這血淚的囑托化作了過眼煙云,隨風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