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丁毅 馮驛馭
數十萬字的工作筆記、數十萬公里的走訪路程……像一條條時光軸,記錄著薛奉軍在開州區大進鎮的點點滴滴。
薛奉軍是重慶市委組織部干部一處處長。
2017年8月,重慶實施深度貧困鄉鎮定點包干脫貧攻堅行動,他被市委組織部選派至開州區大進鎮,擔任駐鎮工作隊副隊長兼聯絡員。
吃住在鎮村、工作在一線,3年多時間里,薛奉軍早已同這片土地難舍難分。
啃下這塊“硬骨頭”
2017年9月5日,大雨滂沱。
前一天,駐鎮工作隊隊長鄭夕明和薛奉軍商議,第一次走訪,去看看大進鎮最貧困的地方——杉園村。
要了解杉園村全貌,他們需從海拔300米的東里河畔,上行至海拔1700米的山頂。
這一天,鄉村的道路被雨水浸泡得泥濘不堪,車行駛在上面,像一頭倔驢,不聽使喚。薛奉軍透過車窗,向外望去:道路狹險,沒有護欄;山壁陡峭,沒有盡頭。
“在這樣的地方,村民怎么生活?”薛奉軍遐思之間,一塊巨石裹著泥沙,從山頂滾落下來。車有驚無險,可前行的道路卻被堵死了。
一行人下了車,杉園村黨支部書記黃早海自告奮勇,前去排除險情。
黃早海使勁地掀動巨石,因用力過猛,身體失去平衡,連人帶石向山下滾去。萬幸的是,他被一叢矮樹掛住,大家七手八腳地將他拽了回來。
回到車上,至少半個小時,沒有一人言語。
遭遇驚險一幕,看見滿目荊棘,對薛奉軍來說,這一次走訪像一堂生動的實踐課,讓他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深度貧困、什么是舉步維艱。他在心里打定主意:要為村民創造一個安全、便捷、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不能有半點馬虎
啃“硬骨頭”,不容易。
大進鎮云鳳村90號是駐鎮工作隊的辦公地。
走訪杉園村不久,這里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低保戶認定不清、開發商拖欠工資……帶著各種各樣的訴求,老百姓登門上訪來了。他們把駐鎮工作隊誤認成了“巡視組”。
接不接訪,成為擺在駐鎮工作隊面前的一項選擇。
開門迎客!
“老百姓登門,是打心眼里信任共產黨?!毖Ψ钴娬f,“我們不能傷了他們的心,應在接訪中,把矛盾化解了,把情緒疏通了,順帶摸一摸脫貧攻堅的脈?!?/p>
那時候,貧困戶情況不清、脫貧措施不明,是老百姓反映的問題之一。
清理貧困臺賬、開展拉網排查,在薛奉軍提議下,駐鎮工作隊多次組織鎮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實際情況,找準致貧原因。
后來,按照“一戶一法、一戶一策”原則,大進鎮的貧困戶有了脫貧的“私人定制”,正是這些“私人定制”,為這里如期脫貧摘帽打下了基礎。
薛奉軍說:“給老百姓辦事,不能有半點馬虎?!?/p>
一手促脫貧,一手接上訪,歷時3個多月,駐鎮工作隊的辦公地漸漸恢復了平靜。
思想的疙瘩要解開
啃“硬骨頭”就是要解難題。
在組織系統工作多年,薛奉軍擅長思想引導。
2017年10月,經過多方論證,紅旗村決定打造生態茶園。發展這一產業,需要通過“三變”改革,把村民的承包地集中起來,規?;N植茶樹苗。
“土地是我們的命根,想空口白牙地拿去,不可能。”
“前些年,叫我們種柚子、種葡萄、種核桃、種李子,種一樣敗一樣?!?/p>
“茶葉賣不起價錢,沒有市場,我們都要去喝西北風。”
……
村民鬧起意見,紅旗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棟磨破嘴皮,也沒能說服他們,被劃成“不受待見的人”。他裝了一肚子委屈,打起了退堂鼓。
王棟找到薛奉軍,薛奉軍給他支起了招:“工作越是困難時,越要學會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你可以組織村里的黨員、村民代表,到外面看一看、學一學,讓他們自己‘解放自己?!?/p>
回村后,王棟和村干部拍板,租了一輛客車,將一行人拉了出去。
到南川區、到貴州省……參觀結束,原先當“攔路虎”的村民變成了“引路人”,他們看到了種植茶葉的前景。
如今,1.5萬畝生態茶園已經建成,大進鎮有了自己的茶葉品牌,種植的茶葉被銷往多地。
王棟說,薛奉軍像老師一樣,“在我遇到難題時,他不僅給我打氣,還給我提出‘解題思路”。
“薛老師”是他的昵稱
說薛奉軍像老師的,不止王棟一人。
2019年5月24日,大進鎮鎮政府會議室里,一堂主題黨課正在進行。
講黨課的是薛奉軍。像這樣的黨課,他上了20多次。在大進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薛奉軍不僅幫干部解思想疙瘩,也給村民做思想工作。
“有能力的人,可以帶著大家一起干;經驗不足的人,可以跟大家一起干,千萬不要做混日子的人?!痹谶@堂黨課上,薛奉軍對大家說。
“千萬不要做混日子的人”,這句話戳中金小華的心窩。
金小華是大進鎮雙龍村的黨員發展對象。高中畢業后,他一直在河北省務工。
2017年6月,金小華回到家鄉,賣天麻、黨參、干筍等土特產,做起了微商。
然而,隨著微商事業陷入瓶頸,他開始有些頹廢,成了想“等、靠、要”的人。
黨課上,薛奉軍的話像是一針“清醒劑”,讓金小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說:“我不能混日子,這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黨組織的不負責。”
轉型到電商扶貧驛站工作,成為“金牌”運維人;加入巴渠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為“金牌”總經理……漸漸地,金小華成為了大進鎮的致富帶頭人。
“他像老師一樣,說話特別有感染力。”談及薛奉軍,金小華說,“我想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是他讓我明白什么是集體責任感?!?/p>
而今,“薛老師”已經成為這里的干部、老百姓對薛奉軍的親切稱呼。
系統思考是一種習慣
在薛奉軍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筆筒,里面裝著顏色各異的記號筆。平日辦公,他習慣用這些記號筆標注文件,并對文件進行分類。
細節,有時候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特點。
從文件標注到文件分類,薛奉軍不僅擅長思想引導,也善做系統思考。這種“善做”,被他帶到了扶貧工作中。
2017年10月,生態茶園規劃之初。
那時候,王棟提出:“先試點,小規模種植茶葉,等時機成熟后,再擴大規模?!?/p>
薛奉軍不這樣看:“農業專家已經論證,規模種植是可行的。茶葉銷售渠道明晰,種植有周期,小規模種植不易出效益,村民拿不到紅利。”
一直以來,產業是大進鎮脫貧攻堅的關鍵“鑰匙”。薛奉軍非常看重這把“鑰匙”,經常強調“要系統規劃”。
除了生態茶園,在他的倡導下,大進鎮的其他產業發展,也非常注重系統規劃。如今,這里已經形成了集茶葉、中藥材、糧油果蔬和鄉村旅游于一體的“3+1”主導產業。
“脫貧攻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步一步干出來的?!毖Ψ钴娬f,“第一步就是系統規劃?!?/p>
要有長遠的打算
系統思考,是想讓大進鎮向遠發展。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舉行。
那段時間,村民的心情有些波動。駐鎮工作隊是大進鎮脫貧攻堅的“主心骨”。脫貧攻堅收官后,他們將離開這里,一時間,村民心里沒了底。
“村里的發展會不會停滯不前?”
“已有的變化能不能保持住?”
……
憂村民之憂。這些“擔憂”,駐鎮工作隊早已想到。
4月21日,薛奉軍一回到鎮上,便扎進了辦公室。
“產業融合,是重中之重。”
“鄉村旅游,一定要跟上來?!?/p>
……
薛奉軍跟隊員們討論后,第二天,他同隊長鄭夕明一起,去了開州區委,報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想法。
從脫貧攻堅戰打響那天起,薛奉軍所在的駐鎮工作隊和鎮村干部,就在為大進鎮謀一條“向遠”的路。僅產業發展方案,他們前前后后就更新過三次。
駐鎮工作隊隊員黃闖說,“立足長遠”是薛奉軍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大進鎮幅員251平方公里。駐鎮的三年多時間里,薛奉軍走遍了這里的每一條路,到過這里的每一個山頭,拜訪過這里的2000多戶村民。哪些產業需要提前謀劃?大進鎮應該怎樣振興?他常常一邊走著,一邊思索著。
黨建是脫貧的內生動力
向遠,大進鎮需要內生動力。
內生動力從哪里來?薛奉軍認為,是黨建。
2020年2月10日,大進鎮雙龍村辦公室。村民黎方平從兜里掏出2000元,交給駐村干部趙勇,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想出一份力?!?/p>
“你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剛有起色,孩子正在讀書,這錢我們不能收?!壁w勇回道。
“我有困難時,是黨和政府在幫我?!崩璺狡奖硎?,一定要盡自己的心意。
這些年,在駐鎮工作隊和鎮村干部的幫助下,黎方平養起了豬牛,打起了零工,生活開始向好。
但黎方平捐款,不僅因他受過幫助。
脫貧攻堅戰打響前,許多鎮村黨員不主動作為、不善于作為。那時候,村民遇到難事,不愿意找黨組織。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薛奉軍知道,黨建薄弱會給大進鎮脫貧攻堅帶來怎樣的后果。
他把黨的要求、黨員義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村實際相結合,提出了“忠、學、講、律、干、創、誠、孝、禮、美”十要求,并倡導黨員開展“十在先、走在前”活動,決心用黨風促鄉風。
黨員爭當先鋒、村民主動對照,漸漸地,大進鎮的“精氣神”被提振起來,出現“致富之星”、“最美家庭”等多個先進典型。
“現在,大家的心是齊的,都愿意奮斗、付出?!崩璺狡秸f,“大進鎮是我們大家的?!?/p>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2019年7月2日,開州區一門市內。
大進鎮黨委書記張太雷見到何正華,主動打開了話匣子。
何正華是大進鎮關坪村的“能人”。幾年前,他離開村子,到區里做起了建材生意,一年能掙數十萬元。
“關坪村的前景是可觀的,需要你回來挑重擔,帶著大家一起干。”張太雷言語懇切。此前,他多次找過何正華,但都被婉拒了。
一次、兩次,三次,張太雷多次邀請何正華回村,與薛奉軍有關。
初到大進鎮,薛奉軍發現,許多村都缺乏人才,特別是缺少得力的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而缺乏人才,黨組織容易渙散,產業難以發展。
經過思考,薛奉軍提出,開展“三育兩帶”行動——把黨員培育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育成村干部,推動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
行動實施過程中,張太雷看中了何正華。
這一天,經過3個多小時的促膝長談,何正華終于答應了張太雷的邀請。
回村第一年,他便帶領關坪村村民硬化了17.2公里的道路、新裝了200盞路燈,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
“我想給大進鎮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毖Ψ钴娬f,“本土人才是大進鎮發展的生力軍?!?/p>
據統計,開展“三育兩帶”行動后,大進鎮新發展黨員41人,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65人,儲備村(社區)級后備干部55人。
4月28日,大進鎮的村(社區)“兩委”班子完成換屆,12名黨員致富帶頭人、20名后備干部進入“兩委”任職。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上升30%,平均年齡比上一屆小5歲,班子更有活力、更具戰斗力。
把個人利益咽進肚子里
啃“硬骨頭”,薛奉軍是走心的。
王富平的家在大進鎮云鳳村90號附近。
駐鎮工作隊到大進鎮后,王富平發現,即使是夜晚,工作隊的辦公室依舊亮著燈。
最初,王富平以為,是城里的干部不懂節約,不愛關燈。一次、兩次、三次……她好奇地向里探去,發現,原來不是忘記關燈,而是他們常常工作至深夜。
開局即是決戰,起步即是沖刺。
大進鎮脫貧攻堅的3年多時間里,“白加黑”、“五加二”是駐鎮工作隊的工作常態。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讓薛奉軍多了幾絲白發,可他從沒有一句怨言。
薛奉軍走心,是始終把工作放在前面。
2017年8月18日,市委組織部領導找薛奉軍談話,問他是否愿意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薛奉軍是開州人,他知道大進鎮的脫貧難度有多大,他清楚自己是最熟悉情況的人選。
去與不去?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薛奉軍回復:“服從組織安排,家屬表示支持。”
那時候,薛奉軍的兒子正讀高三。選擇到大進鎮,對他而言,是把個人利益暗自咽進肚子里。
“爸,明年我參加高考,大進鎮接受國家貧困縣摘帽驗收,都是迎接‘國考?!眱鹤诱f,“我們比比看,誰拿的分數高?!?/p>
2018年7月,薛奉軍的兒子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大進鎮順利通過摘帽驗收。
“父母是子女的榜樣?!毖Ψ钴娬f,“我是黨員,家風很重要。我要做一名能扛重擔、能擔重責的組工干部?!?/p>
這些付出都值得
2021年4月21日,大進鎮巴渠文化廣場。
動感的音樂、從容的步調,不少老百姓正在這里跳“壩壩舞”,臉上洋溢著笑容,整個小鎮的活力被釋放出來。
這個文化廣場位于場鎮中心。
過去,大進鎮沒有這樣的休閑場地。
那時,巴渠文化廣場還是一塊荒田,緊挨著臭氣熏天的巴渠河,河畔兩旁沒有步道,老百姓不愿意出門散步,更不會跳“壩壩舞”。
“老百姓的表情是不會騙人的,大進鎮能有這樣的變化,我非常開心。”薛奉軍望向跳“壩壩舞”的老百姓,“或許,外人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個深度貧困鄉鎮?!?/p>
從實施深度貧困鄉鎮定點包干脫貧攻堅行動到打贏脫貧攻堅戰,3年多的時間,大進鎮邁出了一大步——臨街門市從500個增至950個,常住人口從2.5萬人增至3.1萬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5000余元增至萬元以上……大進鎮成為脫貧攻堅模范鎮、鄉村振興示范鎮。
“值得!”回顧3年多時間,薛奉軍用兩個字總結自己所做的工作。
“值得”,是薛奉軍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的愛。2021年2月25日,他被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