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從怡園酒莊到白酒洋河,從百潤股份到以保健酒著稱的勁酒,仿佛一夜之間,他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做點國產威士忌。當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嗎?
In the past few years, from Grace Vineyard to Yanghe, from Bairun to Jinjiu, they have all made the same decision : make Chinese Whiskey. When everyone is gearing up to do one thing, must it be right?小米要造車了!3月30日下午,小米發布公告確認了造車計劃,將雷軍和小米送上了熱搜。其實,大眾眼中的科技公司小米很早之前便開始涉足酒水,去年10月份,小米有品還推出國產威士忌眾籌項目,不過反響平平。


這幾年涉足國產威士忌的不僅僅是小米。從精品葡萄酒酒莊怡園到知名白酒品牌洋河,從香精起家的百潤到以保健酒著稱的勁酒,仿佛一夜之間,他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做點國產威士忌。
原本寂靜無聲的國產威士忌,就這樣被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它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說起中國的威士忌,大家能想到的、被提及最多的便是中國臺灣威士忌品牌了,而毗鄰中國臺灣的福建省是國內較為成熟的產地。其實中國大陸生產威士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
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在青島開辦了青島啤酒廠,而威士忌和啤酒前端的工藝是相通的。在20世紀30年代、40年代,青島啤酒廠便開始生產威士忌。解放以后,也有一些啤酒廠生產威士忌出口到國外。改革開放以后,國產威士忌的身影便不多了。有傳聞提到,1980年代茅臺酒廠也出過威士忌,但有待考證。
國產威士忌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時間便來到了2015年以后。2016年,臺商吳松柏回到家鄉,開始在福建泉州大溪鎮投資興建大芹陸宜酒業有限公司,建設威士忌蒸餾生產線等配套設施,生產國產威士忌。
后來業內外資本不斷加碼國產威士忌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
2019年4月,洋河股份與帝亞吉歐聯手推出中式威士忌品牌“中仕忌”;2019年8月,著名烈酒集團保樂力加宣布,正式在四川峨眉山建造麥芽威士忌酒廠,并計劃于2023年上市首批成酒。同月,國產精品葡萄酒酒莊怡園酒莊也披露將布局威士忌品類,將廠建在了福建。
2020年2月,青島啤酒宣布加碼“威士忌、蒸餾酒”業務。2020年5月,預調雞尾酒品牌“銳澳”母公司百潤股份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6億元,全額用于烈酒(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6.18期間勁牌公司推出威士忌風味本草烈酒?勁仕在天貓首發。2020年10月,小米有品推出國產威士忌眾籌項目。
一個很小眾的品類?國產威士忌,就這樣被資本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焦點。


那么,國產威士忌目前現狀如何?
據統計,中國威士忌酒生產企業不超過5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湖南、新疆、浙江和廣東等地。目前國產威士忌有名的品牌均在中國臺灣,分別是Kavalan和南投酒廠 。盡管國產威士忌最近幾年不斷引起關注和討論,連小米也想要分一杯羹。但國產威士忌還是一個十分小眾的品類,甚至并沒有形成一個市場氛圍。
駿盈酒業總經理沈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現階段國產威士忌需要更多的助力,包括嘗試建構產業上游的完整供應鏈,培養產業中游可與國際型酒業集團進行切磋的營銷專才,以及制定針對本土市場的全盤短中長期規劃。而在產業下游,也需要思考如何去進行補足,布局所有渠道。
格蘭閣(廈門)國際酒業采購總監吳瑩提到,威士忌的消費在國內酒類消費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從目前國產威士忌的品質和價位來看,我覺得短期內國產威士忌應該還是屬于性價比比較低的階段。”吳瑩認為,國產威士忌一定是一個趨勢,會迎來一個快增長的階段。
“但是短期內對國產威士忌比較沒有信心”,因為國產的酒尤其是威士忌的標準和法律規定不像蘇格蘭愛爾蘭成熟,加上造假試錯成本低,信譽度不高。“雖然中國制造的形象逐步提升了,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各種法律法規和消費者的認知共同進步,短期內在國產威士忌行業應該難達到。”



“正規的威士忌酒廠也就近幾年才建立,有一些蒸餾廠按照嚴格標準來說,蒸餾的并不能稱為威士忌,只能算是一種蒸餾烈酒,”威士忌發燒友鄭默默告訴《葡萄酒》雜志。很多發展較好的新新產區都是學習了蘇格蘭的釀造方法。
當我們放眼全世界的威士忌產區時,就會發現其實在中國,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釀造很好的威士忌的。比如蘇格蘭的氣候比較寒冷,只能長出大麥芽也可以釀造出非常好的威士忌;而印度屬于亞熱帶,風味就會比較濃郁,美國波本威士忌生產的地方則比較干燥。中國地域遼闊,涵蓋了不同的氣候,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風格。
“國產威士忌是一個逐漸升溫的熱門話題,我對這個話題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沈薇提到,雖然整個中國的威士忌產業鏈,在上中下游目前還不完整。但大家對國產威士忌的關注絕對是好的。
“我們家族在烈酒行業從業時間已經超過30年,我們認為國產威士忌的未來會有非常遠大的發展前景。”同時,她認為,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對風味的理解背景以及風味的測試和歐美人士的風味光譜是有部分不同,中國威士忌有機會可以補足全球市場在這個領域的空缺。目前在中國市場,本土威士忌大約可以分為三股力量:獨資型專業人士和資本方長期投入,比如中國KAVALAN;由在洋酒領域已經有一定成熟經驗的國際型集團主導,比如:保樂力加集團;相關企業進入平行延伸,比如:青島啤酒、勁牌等。沈薇表示,“我相信在這三股力量,合成一撮立足于中國本土的綜合力之后,對國產威士忌整體的發展,肯定會展現出有別于歐美市場的一種風范”。
這一點吳瑩也表示認同,“國際大品牌加入國產威士忌陣營,意味著大量的資金和廣告投入,肯定會提升國產威士忌甚至是威士忌的知名度,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度,不僅僅利好國產威士忌,對整個威士忌行業都是好事”。鄭默默則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盡管最近幾年國內出現不少知名企業入局國產威士忌,但是有一些也許只是為了給資本市場講故事。
“很多人聲稱要做出一款中國威士忌,但其實是并沒有按照特定的原料、工藝進行操作,能否達到法律規定的中國威士忌標準都難以確定,盡管趕著國潮風,但是在信息化越來越透明的今天,消費者是否買賬,還是一個未知數。”他唯一看好的是保樂力加在四川投建的威士忌酒廠。“國產威士忌的發展需要一批認認真真做威士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