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里怎么少得了一杯凍得冰爽透心的啤酒呢?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啤酒也在往精品化的道路發展。精釀啤酒,這一話題也隨著夏天的到來越演越烈。那么精釀啤酒受歡迎在哪里呢?
How can we refuse a glass of cold beer in the summ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beer is becoming some high-end product. Craft beer, which is considered as representative of high quality beer and where is its popularity comes?
不到5月,提前邁入夏天的廣東已經達到30攝氏度,悶熱潮濕。注重生活享受的各位朋友已經開始喝起了啤酒,大大小小的啤酒酒吧也是遍地開花。不少啤酒節、派對都在火熱進行中。上月廣州的精釀啤酒節也剛結束,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對啤酒的熱情。精釀已經成為了啤酒中熱門詞匯,雖然這個詞火了,但到底什么是精釀?它是怎么流行起來的?國產的跟國外的精釀有什么區別?大廠出的跟小廠出的又有哪些差別?一起來看看品牌方,精釀酒吧跟生產商怎么說!
對于精釀來說,有人說好喝就是精釀,也有人說手工釀造的啤酒就是精釀。事實上,精釀一詞源自于“craft beer”這個詞。一般來說,是只使用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進行釀造,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普通啤酒也是使用同樣的原材料釀造,但為了追求成本,更多用大米、玉米和淀粉等原料取代部分麥芽。除了原材料的區別,釀造工藝上也有所不同。最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因為美國的大酒廠壟斷了整個啤酒市場,那時候的主流啤酒廠他們只會生產那種工業型的淡色拉格,所以這些啤酒非常淡,也沒有太多風味可言,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美國放寬了對家釀啤酒的限制,人們可以在家里面去釀酒,也可以把酒賣出去,都是合法的。
從此之后,很多美國人開始在家里釀酒,而且他們釀出來的酒因為比較特別,風味品質都不比外面的啤酒差,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就進入了精釀啤酒的革命,成立了自己的釀酒師協會,也是在那時候,人們就定義了“craft beer”這個概念,這也是為了幫助這種小型的啤酒進入到主流的市場。
精釀更多地是代表著對品質的要求,還有是規模比較小。另外,啤酒的種類會比較豐富,這三個構成精釀啤酒的三大主要特征。



云南野孩子精釀啤酒的CEO兼釀酒師亞當也表示,在他看來并沒有所謂的精釀啤酒的標準。釀酒師在基于麥汁發酵技術的基礎上,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啤酒,這正是精釀啤酒的文化內涵和魅力所在。
精釀啤酒
一般來說,精釀啤酒有著比普通啤酒更復雜的風味。

亞當作為精釀啤酒的生產商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話語權。他認為,精釀啤酒價格貴的主要原因首先還是因為產量極小,相比工業啤酒廠每年數百萬噸甚至數千萬噸的產量,大多數國內的精釀啤酒廠的產量每年只有數百噸到數千噸,小規模生產決定了精釀啤酒的成本比較高。
另外一個就是在渠道方面。廣州保霖精釀的主理人沈偉補充道,現在精釀啤酒在中國更多地會在精釀酒吧、高端超市,或者是一些高端的餐飲店銷售,相對于大生產商來說,他們更多下沉到一些便利店,包括各類的行業,所以在渠道上面還沒有達到大廠的渠道那么寬,另外消費者會對精釀啤酒和大廠的啤酒,購買的傾向性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沈偉認為,國外的精釀品牌比較早進入到國內的市場,對群眾的認知度來說,已經有非常長的時間積累,包括現在在釀酒的廠牌、主理人和精釀愛好者,他們認識到精釀啤酒也是因為國外的優秀品牌。
早期的國外品牌進入,它們可能更多是以玻璃瓶或者易拉罐的形式出現,經常在超市或者便利店上面就會看到它們,比如比利時的修道院啤酒,美國經典的IPA,英國的愛爾等。


國內做精釀,更多是生產桶啤,然后到精釀啤酒店,或者酒吧銷售。這也是前期最大的一個區別。國內的精釀啤酒,它非常的新鮮,這也是它非常大的一個優勢。比如當天灌的酒,當天就可以在當地的酒吧開始售賣。“絕大部分的啤酒品類一定要追求新鮮度,因此我不鼓勵大家盲目地追捧一些進口的啤酒,3-6個月的高溫海運足以讓任何的好啤酒變得難以入口。“雪堡啤酒的品牌經理陳理杰說道。
雖說喝精釀的愛 好者越來越多,但是用戶還是比較小眾,每年有38%的品牌出現,也有35%的品牌消失,國內品牌也面臨著挑戰。
亞當告訴《葡萄酒》雜志,最近幾年國內精釀啤酒行業看似一片紅火,但其實在整個中國的啤酒消費市場里面占比非常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多數中國人對精釀啤酒的印象可能主要停留在市面上出現的“自釀啤酒餐廳”釀造的啤酒之上。
由于相關法規的限制,自釀啤酒餐廳內的啤酒只能在其店內出售,無法進入市場渠道,而要想產品進入市場渠道銷售,就必須嚴格按照工業化生產啤酒的相關標準來建立生產工廠 ,取得相關生產資質,包括環境保護、生產許可、質量體系認證等等,對于大多數精釀啤酒行業的從業者來說,無論從投資還是時間成本來看,都是不小的考驗。
而取得相關生產資質之后,產品如何銷售,如何建立品牌,都是目前國內精釀啤酒廠共同面臨的問題。總之在我看來,精釀啤酒行業確實需要藝術家一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本質上來講,啤酒制造業還是制造業,需要從業者具備實業家的智慧和毅力。




同時作為小型生產商的保霖精釀,對于他們來說主要是供應鏈與渠道的問題。比如原材料的進口,運輸等。但相比于五年之前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在營銷上面怎么讓消費者和產品可以產生連接,更多的可能需要一些好的故事,可以讓消費者有代入感,營造一種驚艷的文化出來,這也是目前整個中國的行業都會在努力的一個方向。
現在在全國各地,其實每個城市都會有1-2個,甚至可能在一些大城市會有更多的本土品牌。它們會立足于本地,然后在酒瓶上會融入很多本地的元素。由于運輸時間短,所以味道更加新鮮。比如云南野孩子精釀啤酒,就試圖挖掘云南本地元素,將鮮花、普洱茶等元素融合進精釀啤酒,帶來獨一無二的產品,這就是“在地性”的魅力。
如果你在廣州,可以試試搭配鹵水,或者點心、叉燒等。因為啤酒本身是一個非常包容的東西,完全可以結合本土小吃,或者特色食物。啤酒有淡的,也有濃的,有酸的,也有烈的,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味蕾之間的碰撞,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未來幾年精釀啤酒發展的趨勢一定是好的,市場的空間還足夠大,還會孕育非常多的新品牌。同時精釀啤酒品牌的分化也會不斷加劇,大的品牌會流向大的渠道,面臨成熟商業化品牌的競爭,那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小的品牌只要做好自己的盈利模式,以啤酒地域性的特點來看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因此怎么去控制自己的經營邊界也是精釀啤酒品牌的核心挑戰。”陳理杰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