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晨
廣西賓陽縣人民醫院婦產科,賓陽縣 530400
女性的陰道微生態是由菌群、內分泌調節系統及特殊解剖結構等共同組成的復雜系統,受雌孕激素水平、性生活及抗生素使用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隨著年齡、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其中雌孕激素在整個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絕經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局部免疫力降低,陰道微生態環境發生顯著改變,常出現陰道干燥、萎縮及性生活質量下降等狀況[2]。為減少這種狀況的發生,絕經期婦女除了需要進行飲食調整外,必要時需要進行藥物干預。文獻[3]報道,激素替代療法是一種能有效緩解絕經期婦女相關癥狀的治療方法,可通過適當補充外源性激素來改善絕經期婦女機體下降的雌激素水平、維持陰道微生態的動態平衡。為探討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對絕經期婦女陰道微生態系統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26例婦女進行了治療干預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絕經期婦女12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診斷符合《婦產科學》[4]中絕經期的相關診斷標準,伴有不同程度潮熱、睡眠障礙、陰道干澀、性交困難、反復陰道感染、反復尿路感染等癥狀;年齡45~55歲;肝腎功能、血壓、血脂等檢測結果正常,宮頸癌篩查結果陰性,乳腺檢查正常,無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史,無吸煙和飲酒嗜好;就診前3 d均無性生活,1周內無抗生素使用史、無陰道沖洗或盆浴及陰道給藥等情況。排除標準:應用免疫抑制劑;合并腫瘤或精神異常;有嚴重的內科系統合并癥;有卵巢或子宮切除史。根據干預意愿將納入研究的絕經期婦女分為兩組。治療組婦女64例,年齡45~55歲,平均(52.07±4.16)歲;身高(157.48±6.13)cm;體重(58.02±5.73)kg。對照組婦女62例,年齡45~55歲,平均(52.19±4.83)歲;身高(158.26±6.57)cm;體重(58.35±5.69)kg。兩組絕經期婦女的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對照組:給予調節飲食為主的常規干預,指導絕經期婦女適當多進食雞蛋、黃豆等能促進雌激素分泌的食物,注意個人衛生等。(2)治療組:在對照組絕經期婦女干預的基礎上,口服替勃龍(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98)進行激素替代治療,2.5 mg/次,1次/d,連用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用無菌棉簽分別拭取兩組絕經期婦女陰道后穹隆上壁部分泌物,涂片后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比較兩組絕經期婦女的陰道菌群多樣性、菌群密集度、優勢菌、陰道微生態情況。(1)陰道干澀癥狀。根據文獻[5]對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干澀灼痛情況進行評定。(2)陰道清潔度。參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6],根據陰道菌群密集度和多樣性對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清潔度進行分級,分為Ⅰ、Ⅱ、Ⅲ、Ⅳ度(正常清潔度為Ⅰ度)。(3)細菌性陰道病。干預前后根據文獻[7]分別對兩組絕經期婦女進行Nugent評分,得分≥7分判定為細菌性陰道病。(4)陰道微生態。根據文獻[8]評定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微生態情況,下述任意一項不達標即判定為陰道微生態失調:陰道菌群密集度Ⅱ~Ⅲ度、多樣性Ⅱ~Ⅲ度、優勢菌為乳酸菌、陰道pH值3.8~4.5、微生物功能檢測正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干澀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絕經期婦女的陰道干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絕經期婦女的陰道干澀發生率均顯著降低,治療組婦女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干澀發生情況比較 [n (%)]
2.2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清潔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絕經期婦女的陰道清潔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治療組婦女的陰道清潔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陰道清潔度比較 (n)
2.3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微生態失調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絕經期婦女的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微生態失調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婦女的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微生態失調發生率均顯著降低,治療組婦女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絕經期婦女干預前后的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微生態失調發生情況比較 [n (%)]
女性陰道內微生物種群多樣性及菌群密集度會隨女性月經周期變化而改變,圍絕經期女性是一類特殊的群體,其卵巢功能衰退、卵巢相關激素水平降低,陰道供血量下降,黏膜萎縮,分泌物減少或消失,陰道黏膜上皮細胞脫落,糖原產生減少,會導致陰道菌群失調,乳酸桿菌數量減少、防御功能下降;陰道pH值升高后其弱酸性環境無法維持,導致抵抗力降低、自潔能力喪失[9]。絕經期激素替代療法是一種能有效緩解絕經期婦女相關癥狀的有效治療方法,婦女使用的外源性雌激素能與陰道上皮相應受體結合,促進細胞內糖原合成及陰道黏膜上皮生長,通過調節陰道內乳酸菌的水平來維持陰道穩態,改善陰道微生態環境;同時還能刺激黏膜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增強陰道的免疫作用[10-12]。替勃龍是一種組織選擇性雌激素活性調節劑,是臨床上治療絕經期女性的一線藥物,口服后其在機體內的代謝產物可發揮雌孕激素作用及弱雄激素樣作用,能顯著改善絕經期婦女衰退的下丘腦-垂體系統功能以及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相關癥狀。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絕經期婦女給予常規飲食干預,治療組婦女在常規飲食干預的基礎上給予替勃龍治療。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治療組絕經期婦女陰道干澀、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微生態失調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陰道清潔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文獻[13-14]報道的結果類似。由此可見,雌激素替代療法治療絕經期婦女療效可靠,可明顯改善陰道干澀癥狀,改善陰道微生態環境,提高陰道的清潔度,降低陰道炎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