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臺灣多款出口香港的豬肉制品瘦肉精含量超標,民進黨當局隨即抹黑有關檢測“欠公信力”,更將事件政治化。港媒公開證據,打臉臺當局。
據香港媒體6日報道,臺灣今年1月起批準美國出口臺灣的豬肉含有不超過0.01ppm的萊克多巴胺(瘦肉精),但禁止當地豬農使用。國臺辦隨即宣布為保護消費者健康,嚴禁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類產品及臺灣生產的或經臺灣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而香港特區作為臺灣制品最大出口地,至今仍未禁止臺灣豬肉制品出口香港。早前有港媒在香港多家大型超市購買共8款臺灣及美國的豬肉制品,檢測結果發現,其中7款(包括2款美國、5款臺灣)樣本的萊克多巴胺超出香港法例規定,更有4款含有禁用的克侖特羅(瘦肉精)。
報道刊出后,臺灣“農委會”聲稱過去的豬肉樣本通過化驗,未驗出萊克多巴胺及克侖特羅,抹黑港媒的檢測“欠公信力”。陸委會還稱,“臺灣肉制品輸出前均經嚴格檢驗”,香港特區政府抽測的臺灣豬肉制品樣本“全數通過檢測”,媒體的檢驗結果“欠缺公信力,惡意釋放不實信息,企圖重創臺灣優質產品形象,破壞臺港貿易往來”。為此,香港媒體決定公開化驗所報告的部分內容,證明其委托的化驗所具備國際認證資格,使用的則是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實驗室指南中制定的檢測方法。
香港輿論批評民進黨當局罔顧香港和臺灣民眾的健康。工聯會議員陸頌雄稱,陸委會將事件政治化。由于臺灣準許美國萊豬進口,才會令人擔心臺灣出口香港的豬肉制品含有瘦肉精,建議香港的食品安全標準向內地和歐盟看齊,禁止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及產品進口香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稱,陸委會應直接向港媒查閱化驗報告,不應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抹黑,否則只會給人護短的觀感。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日后應增加臺灣豬肉制品的抽檢數量,保障港人健康。立法會議員潘兆平還說,食品安全和質量會直接影響市民健康,特區政府日后應加強對進口食物的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