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虛擬社區特征對知識交流效果影響的研究

2021-06-07 08:08:13袁勤儉毛春蕾
現代情報 2021年6期

袁勤儉 毛春蕾

關鍵詞:學術虛擬社區;社區特征;知識交流效果;感知學習;感知貢獻

目前.國內外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且使用廣泛的學術虛擬社區,它們營造了更加開放、自由、平等的學術交流氛圍,能夠彌補傳統的學術交流在互動性和時效性上的不足。同時,由于其交流過程具有主題豐富、內容專業、互動及時、形式多樣等特點,能滿足科研工作者多樣化的學術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學術虛擬社區中進行知識交流。與此同時,學術虛擬社區相關問題也成為信息管理學科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

在文獻調研中發現.現有文獻有關學術虛擬社區特征對知識交流效果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①學術虛擬社區的技術因素對知識交流效果的影響。孫思陽將技術因素分為技術效能性和技術安全性.并指出技術效能性由站點功能完備性、網頁兼容性、網頁速度流暢性構成,為用戶的知識交流過程提供技術保障:技術安全性則是指網站對用戶個人隱私的保護。而Davis F的研究證實了用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會影響其使用系統的意愿,并因此影響其最終行為。魯若愚等則通過仿真建模發現社區的交互設計會對其績效產生積極影響:②學術虛擬社區的激勵機制對知識交流效果的影響。程豪杰等將學術虛擬社區中的激勵機制分為了實質性激勵(如金錢獎勵、職稱評定等)及虛擬性激勵(如身份等級、平臺內聲譽、平臺內榮譽等)兩大類。徐美鳳則發現學術虛擬社區的激勵機制會通過影響動機進而促進用戶的交流與共享行為,但是自然科學社區的成員更認同積分和等級這兩種激勵方式,而人文社科社區的成員則更認同等級和榮譽稱號的激勵:③學術虛擬社區的內容特性對知識交流效果的影響。常亞平等發現內容的客觀性、時效性和趣味性通過分享意愿的中介作用對分享行為產生正向影響。Yu T K等則發現虛擬社區內容的有用性和相關性與成員的知識共享行為密切相關。

由上述可知,不少學者已關注了學術虛擬社區特征對知識交流效果的影響,但是還缺少系統地研究學術虛擬社區特征對知識交流效果影響的研究成果。為此,依據以往的相關研究和學術論壇、學術博客、學術社交網絡、學術微信公眾號、學術微博5種典型學術虛擬社區的特征,本文從學術虛擬社區的規范、內容和交互3個維度提取了社區參與限制、審核嚴格性、舉報便種性、感知可靠性、感知豐富性、推送及時性、感知交互強度、感知交互實時l生8個特征.試圖系統研究這些社區特征對知識交流效果的影響。

1研究假設與研究模型

1.1學術虛擬社區規范特征相關假設

社區參與限制是指學術虛擬社區對用戶加入社區并參與社區活動的限制程度。董濤在研究學術社交網絡的持續使用行為時,將平臺規范納入影響因素的研究模型。學術虛擬社區對用戶參與的嚴格限制,相當于社區對參與成員進行了一次篩選,留下了有科研能力或科研需求的科研人員。這樣的限制和篩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社區內的交流質量,使社區內的知識更具專業性和準確性,因而社區成員更容易獲得所需知識。此外,學術虛擬社區的實名參與會約束其成員行為,減少不當言論的產生和不實信息的發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內容質量,因而有利于成員的知識獲取與學習。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社區參與限制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審核嚴格性是指學術虛擬社區依據其審核規范對用戶發布內容進行審查與核實的嚴格程度,不符合相應規范的內容將被刪除。學術虛擬社區是科研人員進行知識交流與信息共享的平臺,主要依靠社區成員自發上傳學術資源或分享學術觀點和學術信息。因此,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以控制社區內的噪音信息和不當言論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嚴格的審核機制能夠對社區內無關信息,甚至低質量信息進行過濾,從而提高用戶檢索到有用信息的效率,使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另一方面,根據計劃行為理論的主觀規范維度.社區內的規范和交流氛圍會使用戶感受到來自社區和其他用戶的環境壓力.并因此影響用戶在社區中的交流和分享行為。良好的社區治理和社區審核規范在對創作者的行為進行約束的同時.也提升了其在創造和貢獻知識過程中的認知專注,并正向激勵了其創作內容的質量水平,從而使其感知到更高的貢獻價值?;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1:審核嚴格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H2-2:審核嚴格性對用戶的感知貢獻有正向影響。

舉報便利性是指當社區成員在使用社區過程中發現他人的不當言論時,能夠立刻對之進行舉報,從而維護社區良好氛圍的便利程度。有學者指出,社區讓用戶感知到的規范性越強,就越能促進交流和學習過程的開展。舉報功能作為審核機制的補充,是一種會對用戶行為起到約束作用的社區規范.能夠有效甄別出在審核環節中漏掉的不當信息.且所有社區成員都被賦予了使用此項功能的權利,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比審核機制更加嚴格。此外,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功能易用性是一種社區環境影響因素,當社區的功能設計貼近用戶并能使用戶感受到便種性時,用戶會對社區產生好感并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或進行知識分享。當社區的舉報功能布局合理且使用便利時,更能夠促進用戶參與并鼓勵成員貢獻高質量內容。同時,成員間的相互監督有助于營造積極的社區氛圍,提供高效且愉悅的知識交流體驗.這將使知識提供者感知到良好的貢獻價值,也使知識獲取者感知到良好的學習價值。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1:舉報便利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H3-2:舉報便利性對用戶的感知貢獻有正向影響。

1.2學術虛擬社區內容特征相關假設

感知可靠性指信息需求者對于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可信性的感知。經過專業機構認證的或具備某領域專業知識通常被認為是可靠性高的信息來源。對于來源于可靠性更高的信息源的信息,用戶傾向于付出較少的認知努力,且只依據簡單的線索和淺層思考就做出對目標的判斷。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對于知識獲取者來說,若他們感知到社區中的知識來源是可靠且值得信賴的,則當他們搜索到滿足其需求的某類信息時,會在簡單判斷后產生積極反應,對所獲得信息的價值給予認可,并感知到更強烈的學習價值,從而更傾向于在該社區中搜索所需知識并與他人展開知識交流?;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感知可靠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感知豐富性是指用戶對學術虛擬社區中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感知.當社區中內容涵蓋多個學科領域,涉及多樣化的交流主題時,用戶的感知豐富性較強。張熠等將豐富性定義為用戶感知到的內容的豐富度,主要可從資源豐富性、功能豐富性、模式多樣化3個方面對其進行衡量,用戶對豐富性的不同程度的感知將影響用戶的知覺體驗,其中,資源豐富性指涉及廣泛的學術領域以及有豐富的專家資源;功能豐富性指具有如求職招聘、在線教育等多樣化的實用功能:模式多樣化則表現為能夠基于會話關系或鏈接關系等多種交流模式進行交流。本文在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將學術虛擬社區中內容的豐富性定義為:社區涵蓋完善的學科領域、涉及多樣的交流話題、積累豐富的學術資源。當社區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專業領域學者的學科選擇,能夠使有相同交流話題的用戶聚集在某一具體話題下展開有針對性的討論,并幫助用戶獲取需要的學術資源時,用戶就會感知社區內容豐富性高。

完善的學科領域一方面能滿足不同專業領域內學者的科研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學者從更全面的角度出發.開展跨學科的知識交流與融合.從其他學科中汲取靈感并將其運用至本學科的研究中.相較于將視線局限在特定范圍的學科領域,這更能激發學者的創造性.因而使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交流主題的多樣性則能夠滿足學者多樣化的學術需求,并為相同目標用戶的聚集提供可能,用戶可在某具體主題下獲取所需信息,并與其他學者展開交流,了解該主題的最新進展和前人的研究經驗。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學術交流能夠為研究者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使其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感知豐富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推送及時性是指社區將用戶關注或感興趣的內容推送給用戶的及時程度。學術虛擬社區內,用戶通常根據自己的科研需求或興趣愛好去關注某個特定的話題或某專業領域的用戶,這一關注行為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主觀性,反映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將這些內容推送給用戶,能夠更具針對性地滿足其知識需求;而與用戶主動搜索信息不同,關注內容的實時推送能夠降低用戶的搜尋成本;此外,信息的及時推送還能夠幫助研究者掌握最新研究進展,因此,本文認為信息推送的即時性能夠提高用戶獲取知識的效率,使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故提出如下假設:

H6:推送及時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1.3學術虛擬社區交互特征相關假設

感知交互強度是指社區成員與其他用戶建立連接并進行交流互動的頻率高低。交互過程涉及知識獲取者和知識提供者兩種角色.且兩種角色并非固定,對某一位成員來說.當其在社區內搜尋并獲取知識時,他就是知識獲取者.而當其在社區內貢獻知識時,他就是知識提供者。

用戶間更高程度的互動會影響其社會認知和注意力,并因此影響其心理和行為。用戶間的交互通常建立在其共同點之上,如交互雙方可能來自同一專業領域,或有相同的科研興趣,或對某一話題有相同、相似看法,這些相同點建立起用戶間的紐帶,使其更容易與他人展開知識交流,因而知識獲取者能從交流中感知到更好的學習價值,而知識提供者則能感知到更好的貢獻價值。此外,根據社會資本理論的結構資本維度,成員間交流頻率的提高會增強成員間的關系強度.并最終促進社區內的知識交流:且隨著成員間互動強度和頻率的提高.知識獲取者在社區中獲取的信息和知識也就更多,而貢獻這些知識的提供者則更能感知到自己的價值體現?;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7-1:感知交互強度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H7-2:感知交互強度對用戶的感知貢獻有正向影響。

感知交互實時性是指社區成員感知到他人對其行為做出回應的及時程度。楊燕從互惠的角度出發研究用戶間的交互關系,發現當用戶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及時、同等程度的回報時,他們的貢獻意愿會更加強烈。張熠等的研究則發現大多數用戶都希望能夠在社區中與同行就當下熱點話題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交流。一般來說,用戶希望他們在學術虛擬社區內發布的內容能得到回應,如當其在社區中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他希望能與他人進行討論或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發布學術問題則是希望得到其他用戶的幫助與解答。由于知識的獲取與貢獻是相互的,當用戶在社區內貢獻知識的同時,也會期望將來能獲取知識以作為他們所投入的成本和時間的回報,因此,當用戶發表的內容得到他人及時、快速的回復時,他們將感受到公平和滿意,并有動力繼續為社區貢獻知識。積極快速的交互響應能使交互雙方感覺到尊重與肯定,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提高學習者和貢獻者在知識交流過程中的效率,使知識學習者感知到較好的學習價值,使知識貢獻者感知到較好的貢獻價值。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8-1:感知交互實時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有正向影響。

H8-2:感知交互實時性對用戶的感知貢獻有正向影響。

2問卷設計與樣本收集

2.1情景設計與量表設計

本文有8個情景變量高VS低水平組合的256種情景.利用SPSS軟件正交實驗降維后共生成12種情景組合。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參考前文所述5種典型學術虛擬社區的實際特征和功能對每一個情景變量進行設計和編制,在問卷中以圖文形式展示。同時,針對情景的設計和描述進行了小范圍的訪談,確認被試能準確感知和分辨情景的高、低水平,并對不能被準確感知的情景進行了完善。

本文還設計了研究所需的測量題項。采用Lik.ert5級量表進行測量,分別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為保證樣本數據的有效性,設置兩個反義題項于“推送及時性”和“感知交互實時性”的測量項中,如表1所示。

2.2問卷優化與樣本收集

在預調查后,完善問卷并將12種不同情景組合的問卷通過微信、QQ、論壇等多個渠道隨機發放給調查對象,收到302份問卷。剔除作答時間過短、未辨認出反義題項的問卷,最終得到241份有效問卷,滿足結構方程模型的樣本量要超過題項數5倍的要求。

將上述研究假設進行整合,得到如圖1所示的研究模型。

3數據分析與模型檢驗

3.1人口統計特征描述

本文樣本的人口統計特征分析顯示:男性占比43.57%,女性占比56.43%,男女比例接近1:1,較為均衡;樣本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30歲,占比92.94%;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為主,分別占比36.10%和58.09%,這是由于學術虛擬社區的使用者主要是有學術需求或學術興趣的高學歷人群,所以樣本的學歷特征與學術虛擬社區目標人群的學歷特征是相符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從調查對象使用學術虛擬社區的情況來看,91.29%的受訪者使用學術虛擬社區的時間超過了1年,63.07%的被試每周會使用1次以上,因此本文的樣本有豐富的使用學術虛擬社區的經驗,對學術虛擬社區的特征和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調查的展開,如表2所示。

3.2測量項正態分布檢驗和情景分組有效性檢驗

本文樣本的Kolmogorov-Smirnov檢驗表明所有測量項呈現非正態分布.因此選擇偏最小二乘法SmartPLS 3軟件進行后續的模型分析。不同情景分組中的10個變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它們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情景分組對于這些變量的控制是有效的。此外,單因素方差分析也表明不同情景中被試的性別、年齡、學歷、社區使用年限、社區使用頻率無顯著差異。

3.3探索性因子分析與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文KMO(KMO值為0.840)與Bartlett球形度檢驗(顯著性為0.00)滿足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發現,有9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能夠解釋的總方差為81.962%,超過了60%。本文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都超過了臨界值0.45,并且只對應一種成分,因此通過檢驗,無需刪除題項。

從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來看,第1個因子的累計百分比為22.203%.小于40%,表明本文的研究不存在顯著的共同方法偏差.不會對結果有效性產生嚴重影響。

3.4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本文的統計分析發現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均超過0.8.所有構念的Cronbach's Alpha系數都大于0.9,表明各測量項通過信度檢驗。

本文計算得到各構念的CR均大于0.9,AVE均超過0.8,說明有較好的收斂效度。此外,本文的統計分析也發現各變量的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其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說明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3.5模型擬合評估與路徑分析

本文的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R2值分別為0.466和0.608.兩個值都位于0.33~0.67之間,表示研究模型的解釋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當Q2大于0時證明模型的預測相關性良好,本文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Q2值分別為0.397和0.474,均符合標準。

本文使用SmartPLS 3的Bootstrapping方法(N=1000)進行路徑檢驗,發現除假設H2-1(P=0.055)在95%置信度上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外,其余假設均通過檢驗。此外,各路徑系數值為正,說明產生的影響是正向的,如表3所示。

4結果分析與討論

4.1社區參與限制對感知學習的影響

社區參與限制對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096,p<0.05)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學術虛擬社區對用戶加入和參與的限制程度越高,用戶越能感知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術虛擬社區是用戶生成內容社區,社區中高質量內容的生成和用戶間的合作交互行為都建立在社區中,擁有大量專業、權威、高水平用戶的基礎。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博客對用戶的參與有著嚴格的限制。以ResearchGate為代表的學術社交網絡,需要用戶在注冊時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并用所在機構的電子郵件地址進行驗證:而以科學網為代表的學術博客也在其注冊頁面標明,原則上須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用戶才可開通博客賬號,且會對用戶注冊時提供的真實姓名、所在機構、專業、職稱、學歷、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核實。這兩類學術虛擬社區注冊流程嚴格.門檻較高.因此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博客已成為生產高質量內容的社區代表。與學術微信公眾號、學術論壇、學術微博對社區參與的不設限制相比.它們對用戶的限制和篩選能夠提高社區內的交流質量,一定程度上使得社區內的知識更具專業性和準確性,因而社區成員更容易獲得所需知識。

4.2審核嚴格性對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影響

審核嚴格性對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079,p>0.05)的影響不顯著,但對感知貢獻(路徑系數為0.197,p<0.001)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多數學術虛擬社區主要依靠社區成員自發上傳學術資源或分享學術知識,良好的社區審核規范能夠約束內容貢獻者的行為,正向激勵其創作內容的質量水平,從而提升感知貢獻程度。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社交網絡、學術微信公眾號和學術博客對內容的審核較為嚴格.在這些社區中發布內容時,受到審核規范的約束,用戶通常比較謹慎,會貢獻質量更高的內容.其感知貢獻的程度也就越高。學術論壇與學術微博對內容審核的嚴格性較弱,其內容往往具有較高的無序性,且無關信息較多,貢獻者并未付出太多精力來創作內容,因而感知貢獻的程度較低。

研究結果表明,審核嚴格性對感知學習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通過對部分被試的采訪發現,一方面.社區對審核規范的聲明一般位于較隱蔽的“幫助”導航欄之下,用戶難以知曉社區對內容審核的嚴格程度;另一方面,他們無從了解社區真實的審核情況。因此用戶獲取知識時無法確定無關信息和低質量信息是否已被屏蔽,從而使得審核嚴格性對感知學習的影響并不顯著。

4.3舉報便利性對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影響

舉報便利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189,p<0.001)和感知貢獻(路徑系數為0.276,p<0.001)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社區提供的舉報功能越便利.越能使用戶感知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和貢獻效果。

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社交網絡、學術微信公眾號、學術論壇和學術微博都提供了便利的舉報手段約束成員行為,鼓勵貢獻高質量內容,同時向知識獲取者傳達社區內容都已通過甄別和篩選的信號,從而使知識提供者感知到良好的貢獻價值,使知識獲取者感知到良好的學習價值。與之相比,學術博客的舉報便利性稍顯薄弱,以科學網博客為例,在其網站各頁面上未見相關舉報功能的設置,用戶缺乏相應舉報手段。

4.4感知可靠性對感知學習的影響

感知可靠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397,p<0.001)有顯著正向影響,即用戶對社區內容的可靠性感知越高,知識學習效果越好。

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大多由官方整理發布,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其可靠性。學術博客和學術社交網絡通常要求用戶實名參與.且會在用戶的個人主頁上展示其真實身份信息、研究成果和影響力,也對用戶發布內容的質量做出了要求,因而可靠性更高。而在學術論壇和學術微博中,成員的匿名參與和社區寬松的交流環境使得內容質量無法保證,帶來大量冗余信息,感知可靠性較低。對學術虛擬社區的用戶進行采訪,發現用戶更傾向于信賴感知可靠性的平臺。

4.5感知豐富性對感知學習的影響

感知豐富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366,p<0.001)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用戶對社區內容的豐富性感知越高,其感知學習的程度也就越高。

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論壇、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博客通常能使用戶感知到較強的內容豐富性.平臺涵蓋多學科多領域的話題交流和學術服務,能夠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學術需求,使用戶具有更高的感知豐富性,進而具備更高的感知學習價值。與之相比,學術微信公眾號和學術微博的內容多樣性則相對較弱.平臺主要以接收官方推送為主,主題較局限。

4.6推送及時性對感知學習的影響

推送及時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102,p<0.05)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社區向用戶推送消息越及時,用戶越能感知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學術虛擬社區中.用戶的關注行為反映了他們的真實需求,社區及時將這些內容推送給用戶,能減少用戶主動搜索的成本,提高其知識獲取效率.幫助用戶掌握最新研究進展.使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在學術虛擬社區中,與學術論壇和學術博客相比,學術微信公眾號、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微博具有更高的推送及時性,它們不僅可依據用戶關注來實時推送學術動態,還可以依據用戶瀏覽歷史進行實時個性化推薦。

4.7感知交互強度對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影響

感知交互強度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318,p<0.001)和感知貢獻(路徑系數為0.488,p<0.001)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用戶感知到的交互程度越強.其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效果也就越好。

用戶間的交流與互動是促進學術虛擬社區中知識共享的基礎,當用戶在社區中的行為都能夠得到他人的回復和響應時,用戶更傾向于將該社區作為遇到問題時尋求幫助的首選。在學術虛擬社區中,與學術博客和學術微博相比,學術論壇、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微信公眾號能使用戶感知到更加強烈的交互強度。學術論壇營造了良好的互動氛圍,發帖和回帖是用戶間交流的主要方式.用戶可以發布遇到的科研難題以尋求幫助,其他用戶則通過回帖的方式與之進行交流和討論,社區內帖子的回復率都比較高。學術社交網絡也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功能,以ResearchGate為例.用戶的個人主頁上詳細展示了該用戶的關注與被關注情況、重要合作者等社交網絡,用戶也可以在社區中組建研究小組來與他人建立合作關系。學術微信公眾號比較特殊,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評論發表觀點: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將內容分享給好友、微信群或朋友圈,并與分享對象進行交流。

4.8感知交互實時性對感知學習和感知貢獻的影響

感知交互實時性對用戶的感知學習(路徑系數為0.127,p<0.001)和感知貢獻(路徑系數為0.294,p<0.001)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當用戶感知交互實時性高時.更能感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與貢獻效果。

在學術虛擬社區中.學術社交網絡和學術微信公眾號依托社交平臺實現消息的及時響應,能使用戶感知到高水平的交互實時性。學術論壇、學術博客和學術微博則只有當成員登錄社區時才能查看他人的評論、回復或消息,且收到他人消息和反饋的時間周期較長,交互實時性較低。

5研究結論及啟示

5.1建立規范化的社區管理體系

本研究表明,學術虛擬社區參與限制和舉報便利性會正向影響用戶的感知學習,而審核嚴格性和舉報便利性則對用戶的感知貢獻有正向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學術虛擬社區管理規范是其穩定運行與良好發展的基礎,規范化的學術虛擬社區管理體系能夠保障社區內知識的質量水平并營造良好的社區交流氛圍。因此,建議在學術虛擬社區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要建立對高層次科研人員的吸引與篩選機制;建立有效的審核機制,過濾學術虛擬社區內的不實信息和無關信息;提供便利的舉報方式,進一步保障學術虛擬社區的內容質量。

5.2提高社區內容的可靠性

本研究發現,感知可靠性會顯著正向影響感知學習效果。在學術虛擬社區中,當知識獲取者感知到社區中的知識來源可靠且值得信賴時,他們傾向于付出較少的認知努力判斷內容質量,并通常認可所得內容的價值。因此,為了提高社區內容的感知可靠性,學術虛擬社區應采取以下措施:①鼓勵用戶實名參與.并在用戶的個人主頁上展示相關信息;②通過激勵措施和成長體系,鼓勵用戶創造高質量內容;③利用相關篩選和排序功能,優先展示優質內容,如高層次科研人員發布的內容、獲得較多點贊和轉發的高質量內容。

5.3提高社區內容的豐富性

本研究表明,社區內容的豐富性會正向影響用戶的感知學習效果。社區所提供的內容越豐富、功能越健全,越能吸引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有不同學術需求的用戶加入,從而促進用戶間的思想共享和多元碰撞,使用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因此,為了提高社區內容的感知豐富性.學術虛擬社區應采用以下措施:①盡可能涵蓋完善的學科領域并建立對應的學術群組,用清晰的導航結構予以展示,使用戶可以快速定位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完善的學科領域能滿足不同專業領域科研人員的學術需求,同時有利于學者從其他學科汲取靈感,開展跨學科的知識交流;②鼓勵多樣化的話題討論,如論文投稿、出國留學、注冊執考、資源共享、學術會議等,并對不同的話題進行歸類展示.也可以像Re.searchGate一樣提供學術合作、項目發布、學術影響力評價、崗位推薦等多樣化的學術服務,滿足不同學者的不同學術需求;③提供文獻求助功能,簡化學術資源的上傳與下載過程,同時為上傳資源者提供獎勵,以營造良好的求助與應助氛圍,豐富社區內的學術資源。

5.4完善社區內容推送機制

本研究發現,推送及時性會對用戶的感知學習發揮正向影響作用。學術虛擬社區內容的及時推送能夠更具針對性地滿足用戶的知識需求,并減少用戶的搜尋成本,提高其獲取知識的效率,還能夠幫助研究者掌握最新研究進展.使其感知到更高的學習價值。因此,學術虛擬社區應完善內容的推送機制。因此,為了提高社區內容的推送及時性,學術虛擬社區應采用以下措施:①設置關注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科研需求或興趣愛好去關注某個特定的話題或某專業領域的用戶,這一關注行為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主觀性,往往能夠真實反映用戶的信息需求;②設置推送功能。用戶可按照自己的需要對推送功能進行設置,如可以設置推送的次數、推送的時間、推送的內容、推送的方式等。當用戶關注的內容發生更新時.社區可將更新內容及時推送給用戶;③設置個性化推送功能。學術虛擬社區可以通過相關數據分析技術,根據用戶瀏覽行為和檢索記錄并結合用戶的學術領域.挖掘其重點關注內容的屬性和標簽,并將一系列相關內容推薦給用戶。個性化資源推薦能夠節省用戶的時間,使用戶更加方便地獲取資源,從而增強用戶使用社區的粘性。

5.5完善社區交互功能

本研究發現,感知交互強度和感知交互實時性均會對用戶的學習效果和貢獻效果產生積極影響。在學術虛擬社區中,成員間交流頻率的提高會增強成員間的關系強度,并最終促進社區內的知識交流:而實時的交互回應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提高學習者和貢獻者在知識交流過程中的效率.因此,學術虛擬社區應從交互強度和交互實時性兩個方面出發完善交互功能。

在交互強度方面.首先,學術虛擬社區可以依據用戶的專業領域和研究內容推薦有相同或相似背景的用戶,幫助用戶更便捷地找到學術同行或有相同研究興趣的好友,為之后的交流與合作打下基礎;其次,學術虛擬社區應豐富社區中的交互方式,除了常用的添加好友、發送消息、評論、分享、點贊、收藏、推薦等交互方式外,還可以允許用戶間通過組建學術專題小組來建立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最后,學術虛擬社區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激勵用戶間的幫助與交流,營造積極的互動氛圍。

在交互實時性方面.可設置消息通知功能,當用戶收到他人發送的站內消息、他人發起的交互、他人對交互的回應時,學術虛擬社區可以實時將這些動態通知給用戶。例如,在ResearchGate社區中.用戶可以關聯自己的第三方社交賬號.通過授權關聯的社交賬號來接收社區內的實時消息推送,從而最大程度縮短時滯性。此外,學術虛擬社區應允許用戶靈活設置通知內容和通知方式,或允許部分不想要接收消息的用戶關閉該功能,減少對用戶不必要的打擾,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区在线看| 毛片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劲爆第一页| 日本国产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欧美午夜视频| 欧美一级片在线|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草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丁香色|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999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高清视频一区|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9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色噜噜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亚洲第一视频网| 亚洲综合色婷婷|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91精品久久|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1视频首页| 亚洲人成高清|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1|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播五月综合|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天堂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伊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