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皓男 曹繼東
【摘? 要】長江經濟帶作為一條覆蓋11個省市的經濟帶,采用“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論文通過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義進行分析以及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概念框架的梳理,提出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Abstract】As an economic belt covering eleven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dopt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ne axis, two wings, three poles and multiple poi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By analyzing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comb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promote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o becom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hina's ecological priority green development and lead the main force of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戰略意義;概念框架;實踐路徑
【Key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conceptual framework; practical path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4-0050-02
1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義
1.1 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16年9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格局,確定了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主干的、覆蓋十一個省市的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這項部署直接形成了一張前所未有的綜合性經濟網絡,可以有效地避免類似于歷史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經濟差距逐漸拉大的不平衡式經濟發展形勢。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支撐。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1]。充分利用長江流域獨特的地理區位、地理優勢以及資源優勢,可以發展多樣化的經濟貿易。同時,長江貫穿我國腹心地帶,交通發達,核心輻射范圍廣,沿途流經城市多,對于區域性經濟整體發展來講是得天獨厚的條件。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這不僅僅是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對于環境的治理來說,也是一種改善。通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實現生態和發展互濟共融、齊頭并進,在建設“生態長江”“綠色長江”“安全長江”的基調下,建設“科學開發、綠色發展、可持續增長的長江”,合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發達、經濟更健康、市場更統一、區域更協調、開放更廣闊、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2]。
1.2 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歷史機遇,新的發展模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建設長江經濟帶、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偉大決策,同時也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3]。長江經濟帶建設以來,長江流域的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經濟效益日漸增長,使長江充分發揮了它的主軸作用。這不僅僅是在經濟上的正確決策,同時也是黨和國家治國理政能力的一種體現,是黨和國家聚民心、集民意、強民志的創新途徑。與此同時,對于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能力,保證我國在世界經濟中心位置,穩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也有著筑基強體的作用,對我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證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起著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2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概念框架
2.1 生態本位
生態環境對于經濟發展來講是硬性的標準,也是最基礎的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達到長遠發展的目的。在對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中要尊重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規律,保護長江流域的自然資源,做到合理利用、合理開采、合理配置。長江經濟帶作為一條以長江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沿海經濟帶,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雖然長江流域水資源豐富,但是在建設過程中所需要消耗的水資源量也是龐大的。因此,一定要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切切實實做到能省則省、物盡其用。不僅僅是水資源的利用,在其他資源利用的同時,也要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特別是在綠植的保護、水源的治理、空氣的清新等方面,要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切切實實把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做細、做好,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真正成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2.2 開放本位
國家經濟建設不僅僅是指對外的經濟建設,還包括對內的經濟建設。在利用便利資源進行對外貿易的同時,也要善于帶動內陸經濟的發展,打造沿海、內陸平衡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自“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理念提出后,黨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創新經濟體制的要求和戰略方針。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就是要遵循這些基本要求,貫徹這些戰略方針,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經濟協調、內外貫通的經濟紐帶和貿易長廊。通過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帶動內陸經濟的發展,加強戰略統籌,提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通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讓東、中、西部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讓原本深處內陸、對外開放存在困難的城市能夠拓寬發展對外貿易的路徑、豐富對外開放發展的形式、提高對外開放發展的程度、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通過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改善部分城市經濟發展形式單一、發展能力偏低、發展速度遲緩的現狀,讓整體區域的經濟水平得到提升,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初心和使命。
3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3.1 合理配置、合理規劃是基礎
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建設過程中,合理配置資源、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合理利用政策扶持,是建設好長江經濟帶的基礎。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進步、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壯大,長江經濟帶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合理的規劃與配置是應對這些挑戰的利劍。建設長江經濟帶要摒棄老舊的產業體系,要多走高新技術產業,要做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經濟發展體制。要懂得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效益,利用低成本創造高回報;要懂得利用扶持政策和資源優勢、地理優勢將經濟帶的收益最大化,綜合考慮自然、人文條件打造一條獨具特色的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以及各個城市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形成整體合力,使經濟實力整體得到提升。
3.2 創新驅動、協調發展是要義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創新作為中心要義。想要經濟上面向新時代,就必須跟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首先就要以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長江經濟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河產業帶和制造業基地,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打造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綠色經濟示范帶[4]。其次就是要改變發展理念,要有面向新時代、順應新時代的發展理念。當前國際發展趨勢是將綠色、低碳、環保作為總的發展目標,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的開發與利用。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以來,國家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整治力度,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于長江這條深入腹地、資源豐富的中國第一長河來講,它的水資源保護是一切行動的根本,提高長江流域的排污標準,提升企業的排污治理能力是保護長江水資源的根本保證,只有長江流域的環境保持得好,長江經濟帶的各個經濟體才能夠長久地發展。因此,做好企業的創新發展,提升企業適應新環境、新生態、新體系發展規律,才能達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推動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樣板,塑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優勢。
【參考文獻】
【1】吳曉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戰略思想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8(06):8-11.
【2】羅來軍,文豐安.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J].改革,2018(06):13-25.
【3】閆福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與實踐路徑[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9,21(08):34-37.
【4】肖琳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意義、概念框架與目標要求[J].經濟研究導刊,2018(33):5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