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提及“文化自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首次將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強調了文化自信對于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又指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
習總書記還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還揭示了堅定文化自信的著力點,就是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堅守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國有著5000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有自己從未中斷的文化傳統,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寶藏。失去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自身獨有的文化本色。堅定文化自信,就要珍視中華優秀文化,守住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同時,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對有借鑒價值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表達方式,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就是要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在戰爭年代和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培育了特色鮮明、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正是這些革命文化為民族獨立解放,為反帝、反封建、反資本主義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今天,蘊含著中國人民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百折不撓等崇高品質,彰顯著人類優秀精神、觀念和情懷的革命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和堅實基礎。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先進思想和創新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特征的優秀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翼城是唐堯故地,晉國舊都,又是新發現的霸國屬地,還是抗戰時期的革命老區。這里有底蘊深厚的唐晉文化和史無記載的霸國文化;有在戰爭年代形成的民歌、童謠和諸多革命先輩、革命遺址流傳的紅色文化;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的以吳春安為代表的勞模精神,以及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中形成的翼城精神。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對人的思想侵蝕,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是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強大武器。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
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徑在于加強文化建設。只要把文化做大做強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的建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和紙面上,也不能單純在精神和意識層面上求得慰藉,而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必須與建設文化強縣緊密聯系起來。要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以及取得的成果,真正把文化自信建立起來。
首先,要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挖掘和深入研究重點文物單位的思想精華和時代意義;發展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表演、展覽等形式,把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給廣大人民群眾。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不斷擴大受眾群體,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條件。
其次,開發和建設革命遺址。革命遺址既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通過開發和建設,不僅打造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基地,而且也使之成為對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基地。從而,不斷提升全縣的文化品位。
第三,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的作用,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繼續組織五老宣講團,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進行家風、家教研究和教育,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和加快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通過發展文化產業,逐步把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力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要,并使之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第五,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繼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同時,加快推進文化產業市場化的進程,確保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只要不斷加強文化建設,著力推進文化發展目標的實現,就一定能夠建立和增強文化自信。(作者單位:翼城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