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屬于“協約國”一方,于是有大批中國工人(華工)到歐洲去為戰爭服務,主要是工程建筑,伐木、修路、挖戰壕等。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滯留在俄國的大批華工們投入到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戰斗中。一共有6萬名中國人參加了蘇俄內戰。
包清山是赫赫有名的中國營營長,最多的時候他手下有800名中國戰士。他的俄國名字叫“考斯嘉”,他和他的中國營以勇敢善戰而享譽紅軍。
1918年7月,克拉斯諾夫哥薩克白衛軍開始圍攻察里津(即斯大林格勒,現名伏爾加格勒),而鄧尼金的叛軍也在北高加索積極活動。鄧尼金的叛軍正是包清山和中國營的主要對手。從一開始的戰斗就非常艱苦,因為紅軍在北高加索的部隊完全和主力隔離,只能孤軍奮戰。經過幾個月的堅持后,白俄突破了弗拉季高加索市區的城防,經過多日激烈的巷戰,紅軍準備放棄弗拉季高加索。
然而,就在紅軍準備撤退的時候,在一座大樓里,一面紅旗升起。這正是中國營堅守的廣場大樓。中國營的出色表現讓白俄極為忌憚,他們紛紛傳言“列寧派來了一個中國師”。經過苦戰,中國營等來了援軍,贏得了弗拉季高加索保衛戰。隨后,包清山又率領中國營趕赴格羅茲尼,參加著名的“格羅茲尼百日大戰”。
當時格羅茲尼的白俄圖謀暴動,而保衛城市的只有中國營,包清山讓大部分部隊夜間開到城外,城里只留一個連隊,然后白天讓城外的部隊乘火車返回,戰士們都站在每節車廂的車門口,其實里邊都是空的。白俄看見,以為來了大量的軍隊。而包清山自己呢,整個白天都騎著駿馬在城市里招搖過市。白俄沒敢輕舉妄動。
在格羅茲尼,白俄和中國營隔河對峙,白俄準備炸毀松查河上的鐵路橋梁,他們找來一輛油罐車,在車后橫綁著一根鐵軌,然后推動它,讓油罐車靠慣性駛向橋梁,這樣橫綁著的鐵軌就會卡在橋欄桿上。然后點燃裝滿油料的油罐車,這樣油罐車就會在橋上燃燒。包清山識破了白俄的企圖,到了晚上偷偷帶著小分隊滲透過去把那根鐵軌鋸了一點點。結果,第二天當油罐車通過橋梁時,那根橫綁在后面的鐵軌撞在欄桿上斷掉了,油罐車順利通過大橋。包清山馬上指揮部隊撲滅了火焰。然后,白俄在望遠鏡里看到,中國營的戰士們在給老百姓分發油料。
1919年7月,鄧尼金發起第二次進攻。8月,蘇俄紅軍南方面軍就開始了反擊。包清山率領中國營跟隨南方面軍橫掃了整個高加索,徹底擊潰了鄧尼金。后來,包清山又率部在羅斯托夫、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區執行任務,在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赫赫威名。
1923年5月初,包清山接到新的任命,前往塔什干市(今烏茲別克斯坦首府),之后去了莫斯科。
此后,報刊和檔案文獻中再也沒有出現過關于他的任何記載,這位傳奇式英雄突然消失了。
(摘自《炎黃世界》 王正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