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楊
【摘要】? ? 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千家萬戶,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通信信息工程與社會發展逐步融合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科技的迅猛發展也推動著網絡技術不斷升級,目前,高效的傳輸技術以及新型接入網技術已經開始普遍應用,多種新型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我國通信行業的穩步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是介紹了通信信息工程的新型傳輸技術和接入技術。
【關鍵詞】? ? 通信信息工程? ? 傳輸技術? ? 接入技術
一、傳輸技術與接入技術的應用
1.1 傳輸技術應用的意義
新型通信傳輸技術的使用幫助用戶可以長時間的進行正常通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通信質量。在信息時代,國家大力推動通信傳輸技術的發展,人與人之間正常的通信需要得到了保障,通信質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現在的傳輸技術大概可以由三類技術構成。
第一種,ATM。此種技術的應用為用戶的信息傳輸提供了時隙,對于信息的穩定傳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第二種,RTKGPS。該技術主要是為實時定位和監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它的應用可以確保用戶的通信質量以及確保用戶通訊時網絡的順暢。
第三種,WDM。該技術的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自動化完成對信息交換節點的解復用,確保用戶收到的信息準確無誤。
1.2 接入技術應用的意義
與通信傳輸技術不同,接入網技術是通信工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其側面推動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在的通信接入網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種,分為多地分配接入技術。它將服務區進行劃分,分成多區域進行服務,根據每個區域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精準的網絡分類,并提供最優的網絡配置,以此確保用戶可以體會到最適合自己的高效網絡配置;第二種為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它是針對上下行寬帶的不對稱特點,通過技術處理,讓每個通道都可以承擔起不同的作用,運行時各自獨立,確保了運行的高效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通信質量,確保了用戶上網環境不受干擾。現在的接入網技術可以細分為很多種,例如LMDS接入網技術以及ADSL接入網技術。
二、通信信息工程的具體傳輸技術類型
目前上市面常用的傳輸技術集中于幾類,分別為以下幾種。
2.1 ATM網絡傳輸技術
ATM技術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它的綜合性,它不只是一種單純的網絡傳輸技術,它可以在運行的過程中將多種網絡信號元進行復合處理。也就是說,它的運行主要依賴的就是信號元,通過對信號元的多種技術處理,實現發出端與接收端之間信息傳遞的目的。這一種數據傳輸方式,說明了其只能夠運用硬件設備進行傳輸,與平常所使用的軟件傳輸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現實生活中,用戶對于網絡使用的需求相當高,為了可以滿足用戶的需要,讓每個用戶在進行信息傳輸時能夠使用相同的線路,并且確保信息傳輸不會出現紊亂或中斷等情況,技術人員通常選擇一個較為固定的依據分辨信息的路徑,其中時間就是最常見的分辨依據,通過不同信息的發出時間不同,將信息分為幾類。主要是將信息分為兩大類,及同步以及異步。通過此種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在確保了信息傳遞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還可以極大的減少能源的消耗。
2.2 Rtgaps網絡傳輸技術
Rtgaps技術發明的時間比較久遠,當時的技術基礎遠比現在的落后,所以如果一直沿用舊技術,可能會無法當下的需求相匹配。所以,技術人員需要在此技術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改進和完善,讓它可以應用于現代的網絡傳輸。現在依舊使用Rtgaps網絡技術,是因為其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它不僅能夠減少外來環境對于信息傳輸的影響,還確保當接收點與發出端的距離較遠時,信息也可以穩定的運輸到指定的地點,這一目的是所有網絡傳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在技術發展飛速進步的當代,Rtgaps網絡傳輸技術也在扮演著極其特殊的角色。它能夠適配于日常生活中的多種常見場景,進一步完善GSM系統。想要將此技術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那么配套的設備設施的研發就要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兩者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確保的信息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提高了傳輸的速度,將信息傳輸的成本壓到了最低。
2.3 Wdm網絡傳輸技術
現在最常用的網絡傳輸技術就是Wdm網絡傳輸技術,它在運行時,可以將其在系統內部形成的光層成為全光層。換言之,此網絡技術屬于高端技術,它可以將不同用戶之間的終端相互連接,毫不夸張地說,它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該技術在實踐應用中,會發出兩種信號,也就是說,復用器將會接受到兩種不同類型的信號,甚至更多。然后通過復用器,將信號進行歸類和劃分,信號類型劃分后,信號會通過耦合作用傳入到光纖線路,完成最后的信息傳輸。接收端接到了光纖線路傳來的信息數據,對數據進行再分解和解析,翻譯成用戶想要發出的信息內容。從該技術的本身出發,它的傳輸效率最大達到了2.5Gbit/s,從該技術的設施內部來看,它的通路數量被劃為了幾等,如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傳輸效率,從此方面來看,該技術具有傳輸容量相對較大的特點。傳統意義上的單波傳輸系統都必須要配備獨自的管線組對,此種做法雖然確保了信息傳輸的穩定性,但是卻消耗了過多的資源,但是,Wdm網絡傳輸技術卻不同,雖然它內部由大量的單波傳輸系統組成,但卻不需要過多的管線組對,僅僅配備一個光纖組對就可以。Wdm網絡傳輸技術可以與OXC等結合使用,多個技術相互配合就可以彌補相互的不足與缺點,提升信息傳遞的穩定性與精確性,確保用戶使用更加順暢。同時,該網絡傳輸技術的使用與協議無關,此特點在最大程度上確保了數據傳輸的效率。以Wdm技術為基礎建立的網絡能夠通過IP協議和ATM,利用協議完成數據傳輸,流量流程大約為100Mb/s~2.5Gb/s,這樣不同類型的數據就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進行傳輸,是信息傳遞的效率大大提升。從多角度來看,有DWDM為依托的網絡,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接入網技術的意義
3.1 優勢
為了可以讓業務快速發展,借助接入網技術的力量成為了首選。在信息時代,拓寬寬帶業務的發展成為了大趨勢。想要實現對接入網技術的推廣,就必須了解接入網技術,并在接入網技術提供的寬帶通道上進行。想要契合新時代發展的主旋律,電信業務就應該向著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及個性化等方面發展。但是在發展時可能會遇到與傳統技術手段相碰撞的問題,因此就必須及時更新和發展更先進的接入網技術來解決問題。在對接入網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時,可以發現,接入網技術的使用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同時增加經濟收益,在信息傳輸方面也更加穩定和安全。
3.2 特點
接入網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其發展趨勢呈現多元化和復合化。當代高科技技術飛速發展,市場方面已呈飽和現象,多家運營商的技術各有特點和不足,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環境變得復雜且繁瑣,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此種現象將會變得更加嚴重。
二,發展趨勢逐漸規范化。我國逐漸開始重視接入網技術,現在我國的寬帶開放接口開始統一使用規范化的形式,同時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來進行安裝。
三,使用更加普遍。現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穩步發展,不同地區之間的寬帶速度交換局的容量也在逐漸變大,這就導致每個地區所需要的交換局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在此大趨勢的情況下,網絡貸款公司均開始使用復用器,區域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接入網的服務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3.3 發展趨勢
綜合上文可預知,未來接入網技術即將成為主流技術,根據現如今的發展趨勢和現狀分析,在未來接入網技術的發展方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接入網技術擴寬了各種類型的業務,可以辦理的業務檔次更高。同時各種技術的進步促使用戶環路穩步發展,但是還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
二,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向。現在接入網技術的傳輸容量逐漸加大,涵蓋范圍也隨之變廣,它可以應用在更多的領域,比如,雙絞線的應用,這樣可以使其容量擴充到更大。
三,光纖技術與接入網技術相融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光纖接口,光纖接口的使用率更高,拿城市來說,幾乎每一個城市用戶以及入口都可以看見光纖接口的身影,不夸張的講,我國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寬帶光纖的覆蓋,為構建全國網絡結構創造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3.4 接入網技術分析
LMDS為一種服務結構,指的是一種與蜂窩結構類似的服務體系。根據我國有關規定的要求,把現在的服務區進行了重新劃分,分出了多個不同的子服務區,并根據子服務區的位置建立相對應的基站。它的運行原理主要是依賴在單點或者是多點之間形成新的無線網絡,并且通過不同設備之間的交換來完成區域間用戶的信息傳輸。一般情況下,子服務區的覆蓋范圍可以達到20千米,不同的服務區之間交錯排列,來追求信息傳輸的高效性。
現在,我國的接入網技術還不夠成熟,現在面臨的主要技術障礙是網絡與用戶之間如何進行高效連接。ADSL可以算為非對稱用戶環路技術的一種,也是一種常用的高效網絡技術。它依賴FDMA提供接入技術,然后將早期的電話線路進行重新的劃分整理,最后分為三個互不干擾的通道,這三個通道分別為電話、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所以,即使部分用戶在通話同時也在使用網絡,這兩個操作也不會相互影響,確保了信息傳輸的穩定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滿足通信工程中的各項技術需求,就要求技術人員不斷地對信息傳輸技術進行改善和創新。將多種不同的新型傳輸技術合理應用在各種通信工程建設中,可以更好適應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完成多種技術的轉型和升級,激發技術人員的工程積極性和創新性。
參? 考? 文? 獻
[1]高尚.通信信息工程傳輸與接入網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20(23):45-46.
[2]雷介洪.通信信息工程的傳輸與接入網技術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10):42+27.
[3]李雪軍.通信信息工程的傳輸技術與接入網技術研究[J].通信電源技術,2020,37(12): 159-161.
[4]陸猛.通信信息工程的傳輸技術與接入網技術研究探討[J].科技資訊,2020,18(17):13-14.
[5]馮藝.通信信息工程的傳輸技術與接入網技術探討[J].信息通信,2020(03):237-238.
[6]謝馬慶.通信信息工程的傳輸與接入網技術研究[J].通訊世界,2020,27(0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