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劉大鵬
摘 要 本文通過具體例證,從結構框架、闡釋材料、論證技巧等三個方面,探討如何讓宏大主題作文寫作做到布局合理化、細節精致化、語言生動化,跳出泛泛而談、千篇一律的藩籬,讓寫作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關鍵詞 宏大主題;布局合理;細節精致;語言生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要關注、參與當代文化,“在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堅持文化自信,提高社會責任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近年來,不管是高考作文真題還是高考模擬題,都離不開宏大主題作文寫作,而且是大型考試命題的大趨勢。而在一線課堂,學生作文存在著緊扣時代背景,議論又流于表面;或闡釋材料,又無法自圓其說;或語言呆板,又缺少美感等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并未掌握宏大主題作文寫作的細節技巧,從而作文過于千篇一律,因此在日常考試中無法得到高分。
那么怎么寫才能夠脫穎而出,得到評卷老師的青睞呢?“宏大主題的寫作,既要有沉雄大氣的落腳點,又要有新穎精細的切入點,通過靈活的說理或敘述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用精巧的細節感性描摹,謳歌時代的宏大主題。”①因此,本文試以2021年八省聯考作文題為例,從結構框架、闡釋材料、論證技巧等三個方面,從細節入手,由整體到局部,一一突破,層層深入,讓作文寫作做到布局合理化、細節精致化、語言生動化,讓寫作教學有的放矢,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作文題目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斗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結構布局,層層落實
按照議論文的一般寫作思路,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作文的一般寫作布局,都是從中心論點到分論點進行行文構思。而宏大主題的作文寫作,更要在結構布局上下功夫。這里以陽俊濤同學的作文《繼英烈之精神,筑山河之繁盛》的思路框架為例:
1.今天,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繼英烈之精神,勇于迎接挑戰,共筑山河之繁盛。
2.《管子》曾言:“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這不僅是正義的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
3.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先烈們所做出的犧牲,繼承并弘揚其崇高的精神。
4.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銘記歷史,就是要做抗美援朝精神的繼承者,敢于迎接挑戰,為祖國做貢獻。
5.同志們、朋友們,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危與機還會繼續不斷,但有幸英烈們的精神始終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同繼英烈之精神,筑山河之繁盛!
該文的結構布局亮點之一,即文章的思路緊扣主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從中心論點到分論點,再到結尾呼吁,層層緊扣,化主題為細節,滲透到每一段落之中,從而使結構嚴謹,行文邏輯縝密。
該文的結構布局亮點之二,即文章的第二段落,闡釋“抗美援朝精神”的多層涵義。文章的主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重點在于闡釋“銘記歷史”的內涵,而結合作文材料進行闡釋,“銘記歷史”就是銘記“抗美援朝精神”。這里很好地運用了管子的名言,結合材料多層次地闡釋觀點,從而使文章的立論更有根有據,彰顯深刻。
該文的結構布局亮點之三,即文章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心論點是銘記歷史的價值與意義,分論點是闡釋為什么要“銘記歷史”和怎么樣才能更好地“銘記歷史”。觀點鮮明,邏輯縝密,彰顯了個人的見解與思辨性的思維。
該文的結構布局亮點之四,即文章的結尾,緊扣時代背景,弘揚時代精神。這里不僅做到了充沛的情感呼吁,更做到了回扣主題,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把“新時代”與“抗美援朝的精神”對舉,從而彰顯文章主題,結構圓合,足見考慮之周到。
細節的精致化,就在于結構布局的嚴謹。結構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只有安排妥當,才能更好地呈現個人的所思所想。緊扣作文材料,做到手到、心到、筆到,步步為營,才能使結構布局更加嚴謹,彰顯思維的思辨性。
二、闡釋材料,步步為營
宏大主題寫作,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談的空洞套話中,而缺乏闡釋材料的個人見解。所以闡釋材料之前,應理清材料中的多層含義,在行文中更好地彰顯自己對材料的全面把握與獨特見解。
該題目由題干、材料、任務設定與作文要求組成。材料主要圍繞“抗美援朝精神”來展開,該材料具有多層含義:其一,條件之艱苦,局勢之危急。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更說明抗美援朝的精神在于勇于迎接挑戰;其二,戰爭之殘酷,英雄之眾多。戰爭越殘酷,眾多英雄脫穎而出,更說明抗美援朝的精神是集體的精神;其三,捐款之眾多,抗戰時間之久。在各種條件都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能募捐到如此多的捐款,更說明抗美援朝的精神是上下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的精神,是人民的精神。其四,穩定局勢之迫切,和平之追求。抗美援朝,不只是為了保衛自己山河無恙,更在于維護亞洲與世界的和平,更說明抗美援朝的精神是對和平的追求,更是對霸權主義的反抗。其五,銘記之重要,意義之重大。歷史不是用來忘卻的,而是用來銘記的,只有銘記,才能在不管多么艱難的條件下,多么緊要的關頭,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迎接挑戰。在寫作中,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或對生活的所感所悟,圍繞“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談談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與思辨性的思考。這里以陽俊濤同學的作文《繼英烈之精神,筑山河之繁盛》節選段落為例: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先烈們所做出的犧牲,繼承并弘揚其崇高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們必須要有高遠的目光,用自己的視角看待世界,積極學習先烈們的偉大奉獻精神,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事業中,讓自己的生命真正發光發亮;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而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若沉醉于一時的繁榮,不思先輩們的創業不易,不思自己如何拼搏進取,那么它的衰落甚至是滅亡便已經是注定的了。只有不忘前人的努力,并且繼續拼搏創造,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有可能越來越強大。
選文從兩個角度來闡釋材料,“從個人角度而言”和“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而言”,很好地把材料的層次分開來,并闡釋了“銘記歷史”就是繼承“抗美援朝精神”。而“抗美援朝精神”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民族,都有其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細節的精致化,就在于闡釋材料的深刻。闡釋材料,在行文中緊扣主題來分析材料,即不拘泥于材料,還能靈活運用材料,從而讓材料為主題服務,并彰顯個人的觀點。
三、論證技巧,環環相扣
宏大主題作文寫作要出彩,就在于論證技巧的多樣化,不拘泥于一兩種論證手法,而是通過運用多種論證技巧,從而讓論證更深入,語言更生動。讓文章處處是金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讓文章語句朗朗上口,大氣磅礴,做到情感動人,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具有號召力與感染力。這里以陽俊濤同學的作文《繼英烈之精神,筑山河之繁盛》節選段落為例:
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段鏗鏘有力、令人斗志昂揚的旋律,至今還在我們耳畔環繞。70年前,數以百萬計的中華英雄兒女,正是在這首戰歌的陪伴下,奔赴朝鮮戰場。今天,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繼英烈之精神,勇于迎接挑戰,讓你我共筑山河之繁盛。
②《管子》曾言:“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抗美援朝,近二十萬英勇的中華兒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長達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的捐款援助,與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皆未曾一敗的美軍拼殺,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不僅是正義的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
……
③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銘記歷史,就是要做抗美援朝精神的繼承者,敢于迎接挑戰,為祖國做貢獻。拖著病體抗擊洪魔,最終英勇犧牲的李向群烈士;汶川地震來臨的一瞬間,用身軀保護學生的張米亞老師;最早吹響抗擊新冠疫情哨聲的李文亮醫生……這些新時代的英雄烈士,用他們的身體力行乃至生命,迎擊了一次又一次挑戰,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為祖國的發展爭取了條件與機會,他們是抗美援朝偉大精神最完美的繼承者。基辛格也曾經說過:“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抗美援朝的英烈們,為新中國拼出了屹立不倒,而他們精神的繼承者們,則為新中國搏出了歲月靜好。
……
選文的亮點之一,即第①段,引用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歌詞,增添了文章的氣勢。這是一首斗志昂揚的歌曲,放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恰到好處,為文章增色不少。
選文的亮點之二,即多處運用排比句式和對偶句式,從而使文章的語句朗朗上口,具有節奏感。不管是第①③段的對偶,還是第②③段的排比,文章的每一個環節都彰顯出作者的用心與細心。
選文的亮點之三,即嵌入了詩句、名言等語句,從而讓文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該作文指向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宏大主題,嵌入詩句、名言等語句,更彰顯了作者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使文章更具有思想的深度。
選文的亮點之四,即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等論證手法,從而使文章論證更具有說服力。選文的舉例和名言,都運用得非常的恰當,不僅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也讓文章的思想得以更大廣度與深度的延伸,從而引起讀者更深層次地思考,激發其思想的共鳴。
細節的精致化,就在于論證技巧的豐富。宏大主題作文寫作,更應處處彰顯匠者的用心與細心,讓文章不再是空虛的口號與缺乏邏輯的論證,讓信手拈來的文化與傳統成為文章最有力的底色。
宏大主題作文的寫作,就在于從結構框架、闡釋材料、論證技巧等三個方面,讓作文寫作做到布局合理化、細節精致化、語言生動化,讓文章處處出彩,讓文字生動起來,跳出泛泛而談、千篇一律的藩籬,讓教有所依、學有所得,從而更好地弘揚時代精神。
[作者通聯:陳婷,廣東揭陽市普寧市城東中學;劉大鵬,廣東佛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