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燕
摘 要 由于語文課堂常采用問答法,因此語文教師的理答也就顯得格外重要。語文教師的理答可以分為言語理答和非言語理答,理答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激勵和評價作用。從理答與課堂生成的關系來講,課堂生成有賴于教師的理答,而教師理答是課堂生成的靈魂。教師理答在課堂生成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增強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理答的時候,要注意明確理答概念,增強理答意識;了解學生學情,合理預設課堂;觀看教學視頻,積累理答經驗。
關鍵詞 課堂生成;理答;課堂預設
教師和學生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兩個最重要的主體,在課堂中進行交流與互動,在教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之間,課堂從課前教師預設的課堂變成了課后生成的課堂。課堂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煥發了新的活力,變得出人意料又豐富多彩。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拋出問題,學生進行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有一定的反饋,這些反饋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這就是教師的理答。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理答,要做到合時合宜,能讓課堂繼續推進下去,是很不容易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并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機智。
一、課堂生成與教師理答的定義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生成教學越來越受到課程改革專家的關注,關于“生成”,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對于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因此,我們要從生命的角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雹僬n堂生成是與課堂預設相對的概念,它是指教師在預設的課堂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后課堂形成的過程。課堂生成是動態的,有著天然的活力,活力之源既是學生,更是教師。正如建構主義學生觀所認為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學生早已從日常的生活中學到了某些既有的經驗,即使教師在課前都會進行備學情的活動,但是每個學生既有的經驗教師不可能全然了解,因此,教師對教學的動態也就不可能全然把握。
面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意料之外的情況,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應對,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理答?!敖處煹睦泶鸢ㄑ哉Z性理答及非言語性理答兩個方面,非言語性理答主要是指教師以肢體動作或面部表情來回應學生的回答,比如以豎大拇指或用微笑來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或鼓勵。言語性理答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對學生的同答做出言語性評價或回應,通過這種評價或回應方式來實現在教學過程中診斷學情,引導與發展學生思維,以及調節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等方面的目的?!雹诶泶鹗墙虒W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評價和激勵作用,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語文課堂生成與教師理答的關系
1.語文課堂生成有賴于教師的理答
語文教學常采用問答法,教師的問題需要有人回答,教學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回答需要教師的理答,教學才能推進下去。生成的課堂與預設的課堂不同,預設的課堂可能只是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規劃,而生成的課堂則是用一詞一句為課堂添磚加瓦。教師的一個鼓勵的表情、一句獎勵的話語、一個表揚的拇指,都會給學生的語文課堂增添歡樂的氣氛,教師的批評,如果用恰當的理答方法,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害怕,還可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改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正是這一個個表情、一句句話語,讓語文課堂從書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變成了有溫度、有波瀾的語言碰撞。也正是如此,生成的課堂才有了動態的活力。以筆者為例,我在實習階段曾在某中學上過一節《陋室銘》,在課堂導入環節,用幻燈片呈現了一間破落的草屋,原本在備課時認為學生一定不會喜歡這樣一個破爛的茅草屋,而作者劉禹錫卻喜歡,因此可以很自然的導入到課題,但是學生卻回答很喜歡這間茅草屋,這與我所預想的不同,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很快反應過來,回答說世界上有一個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這個人就是劉禹錫,又順利地進行了導入。在這次教學的過程中,正是因為機智的理答,才沒有過多耽誤課堂時間,教學才得以順利推進下去。
2.教師理答是語文課堂生成的靈魂
理答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也可能發揮消極作用。對于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來說,容易犯不重視理答或者理答過于生硬的錯誤,這樣一堂課下來,不僅會讓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課堂活躍度降低,也會讓旁聽者覺得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教學水平不高。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問答法的大量使用,理答也大量存在,可以說課堂上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師的理答中度過。沒有好的理答,課堂就會如一碗平淡的水一樣乏味,有了優秀的理答,課堂才能如彩虹般絢爛多彩。
三、教師理答在課堂生成中的作用
1.教師理答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新‘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雹燮渲校八季S發展與提升”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以及各種思維品質的提升。各種思維和思維品質的發展,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的引導,需要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思考后的結果經過教師的理答,學生才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對錯與否,以后才能揚長避短、查缺補漏,對于好的思維方式多多運用,對于不當的思維方式及時改正。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在語文課堂上得到發展提升,以后在面對同樣的語文情境時才能運用自如。
2.教師理答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教師職業成長的重要因素,由于語文課堂多以師問生答的方式進行,因此教師的理答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影響不言而喻。在一節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不同教師之間課堂生成的不同除了教學過程的設計的不同之外,也就是教師理答時教學機智的不同了。有的時候,名師之所以可以稱為名師,或許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什么出奇,而是長久以來的教學經驗導致名師對課堂的把握高于一般的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能夠從容應對、有條不紊,課堂始終在一種有序的情況下推進。在觀察一些教師的課堂時,筆者發現某些教師對于學生“意想不到的回答”就能夠應對自如,以三言兩語化解過去,而有些教師則在課堂上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打轉,甚至大動肝火,教學的進度也就由此耽誤了,得不償失。
3.教師理答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教學過程中,對語文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些學生的回答看起來似乎并沒有那么正式,甚至沒有舉手回答,特別是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課堂上的秩序并沒有像低年級學生那樣著重強調,學生對教師的回答往往會有些隨意,但是如果教師此時不對學生進行理答,學生的思考得不到回應,就會讓學生有種不被關注的挫敗感。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在內心進行自我懷疑,自我效能感也會有所降低,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教師的好感度降低,甚至會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而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理答的重要性,能夠進行一些理答,但是這些理答的有效性不強,不能對學生的課堂回答進行比較精準的評價。例如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味夸好的現象,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論是對是錯,都一味的進行夸獎,不對學生的情況加以區分。這樣,學生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就難以取得進步。雖然對學生要多進行鼓勵,但是不能不加以區分一味的夸獎,這樣只會讓未形成成熟認知的學生陷入自我認知的誤區。
四、語文教師理答的策略
1.明確理答概念,加強理答意識
對于很多語文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來說,可能對于理答的概念還不是很了解,平時上課雖然也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回應,但是并不是很專業,也并沒有專門了解過這方面的知識,因此理答的水平不高,甚至忽略了對學生的理答。對于這類教師,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加強對理答這個概念的認識,要對理答重視起來,進而慢慢地改進自身的理答水平,逐漸轉換自身的理答策略,好的保留,差的更改。這樣慢慢下去,不僅課堂有了起色,而且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有所提高,也就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
2.了解學生學情,合理課堂預設
常說教師有三備,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對于語文教師的課堂理答來說,備學情顯得尤為重要,人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教師更是如此,只有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對課堂有較為準確的把握,才能讓課堂的走向鞭牢牢地抓在教師的手中,課堂的進度和任務也才能得以完成。對于學生學情的了解,包括學生的成績、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甚至學生的愛好和家庭情況。雖然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面面俱到未免強人所難,但是對學生多一分了解,就能讓教師對課堂多一分把握。課堂的預設本來就是一門學問,課堂預設過少,則教學的內容不夠豐富,教學時可能會手忙腳亂;課堂預設過多,又會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教師也會在工作和生活上左支右絀。課堂預設應當量力而行,以合適為宜,對于新手教師來說,應該多花些時間,而對于老教師來說,則可以適當減少時間。合理的預設為課堂理答進行了預備性的思考,也就是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這樣到了課堂實練時才不會捉襟見肘。
3.觀看教學視頻,積累理答經驗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一些課堂理答經驗缺乏的語文教師來說,可以從一些優秀的語文教師那里吸取經驗。據筆者觀察,優秀的語文名師的課堂,理答水平都是很高的,王崧舟老師還針對教師理答的問題舉辦了講座,筆者也有幸觀看了這個視頻。王老師認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理答,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質量、學習態度、認知水平等等,這些策略都可以為語文教師提供很好的參考,實用性和總結性也很強。筆者相信,只要正確運用這些策略,并且勤加練習,不論是新手教師還是老教師,教學理答的水平都會有所提高。同時,語文教師在上語文課的時候,也要注意積累一些理答的經驗,并積累從他人那里獲取的經驗,遵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原則,將合適的理答化為己用。
語文課堂生成中教師的理答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用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理答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成敗。希望語文教師能合理運用筆者所提出的理答策略,讓語文課堂的理答更有水平、更有活力,生成一節節教學相長的課堂。
參考文獻
①河南:孟潔.生成性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運用研究[C].河南大學,2020:1.
②蔣園園.教師理答方式與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C].重慶:西南大學,2019:6.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1.
[作者通聯: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