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袁家軍書記講話中對地方立法工作的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地方立法工作指明了新路徑。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推動地方立法工作不斷創新發展,更好地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和保障作用,以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要全力打造特色立法。有特色,立法就有了魂。衢州地方立法工作開展至今,創制性立法、特色立法一直是我們的追求目標。《衢州市市區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是全省首部該領域立法;《衢州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衢州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是全省首部該類立法。我們要在特色立法上下功夫,在立法選題上求特色,優先安排本地區特殊的、獨有的立法事項,著力規范和解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特殊問題,從源頭上確保立法的地方特色。要在制度設計上求特色,善于將改革實踐中首創或者獨創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制度,也要突出立法的前瞻性,對于一些屬于探索的領域,立法時要為其將來的改革發展預留空間。
要全力打造精細立法。與國家、省級立法偏重宏觀不同,設區市立法更多的是起到細化補充、拾遺補缺的作用,內容上要更為具體、更加精準、更易操作。衢州市一直堅持小切口立法,在法規項目上力求精準、法規內容上力求精細,比如電梯安全條例、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和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等,都充分體現了精細立法的指導思想。在立法項目選擇上,特別注重小切口立法,需要什么就規定什么。拿出“繡花功夫”,將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條款的研究上,抓住“關鍵的那么幾條”,努力使法規條文做到明確、具體、精準。在立法技術上,堅持形式服務內容。不刻意追求立法體例結構完整,少一些原則性、宏觀性、綱要性的條款,多一些細化、量化的規定;少一些號召性、宣示性的條款,多一些實質性、具體化的規定。
要全力打造數字立法。長期以來,資料繁雜、反饋意見多、論證咨詢力量不足等制約地方立法質量的提升。要充分運用智慧化、信息化方式,推進地方立法數字賦能。強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立法工作的支撐,推進立法工作全流程網絡化和智能化。充分開發和運用智能輔助立法系統,實現對法規起草、調研、修改、審議及公告等立法工作全流程網絡化智能化,實現線上征集、分析、反饋公眾意見,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更高層面開門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