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贊:“加快數字經濟發展,關鍵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系統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計劃。”
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多方面挑戰
“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產業數字化”,翻看政府工作報告,這些頻頻出現的熱詞,引起省人大代表、溫州市龍灣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周贊的關注。
應用網絡通信、工業控制、集成電路、新型傳感器等技術,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升級。2018年起,溫州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促進傳統產業和制造流程的數字化升級。
“目前,溫州重點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5%左右,機器聯網率達到40%左右,‘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9.85,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已見成效。”周贊介紹。
然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面臨著技術創新、業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挑戰。
在前期的調研中,周贊發現,多數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意愿強烈,但存在缺乏清晰的戰略目標與實踐路徑的問題。“需要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數字化轉型的意義。”
數字賦能的深度和廣度尚不充分。市場上的智能化、數字化方案大多是通用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企業、行業的個性化、一體化定制需求。“市場上的軟件、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類業務服務商良莠不齊,缺乏行業標準,選擇難度較大。”
大多數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仍然較低,底層設備層和過程控制層無法互聯互通,仍是“數據孤島”。“覆蓋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數據鏈尚未構建,應用空間亟待開拓。”周贊說。
數字賦能,讓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速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周贊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諸多建議。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關鍵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系統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計劃。”周贊認為,要重點研究推動新基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科研創新、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周贊指出,要制定完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構建促進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框架,將信息技術與實體及經濟深度融合作為發展主戰場,推動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計算等全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提升,發展智能硬件等新興產業推動傳統電子信息制造業結構升級。
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徑。推動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賦能進程十分重要。
周贊提出,要深入開展“兩化融合”工作,推廣發展網絡化協同設計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推進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全流程兩化融合,打造智能工廠、數字化工廠。
“圍繞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加快布局平臺培育、測試驗證、企業上云、工業APP培育四大工程。”周贊說。
推進基礎建設是夯實數字賦能、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的基石。
除多方面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外,周贊建議,利用政務大數據整合共享,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一體化的線上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探索推動數據分析和產業應用創新,利用政府開放數據,發揮政府、行業、社會三類數據資源匯聚效應,持續釋放數據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