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金 巴馨悅 楊子雯
【摘要】?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在延期返校期間各醫學院校紛紛響應上級指示,實行“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模式。本文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現狀展開分析,討論了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影像學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影像人才。
【關鍵詞】? ? 醫學影像學? ? 線上教學? ? PBL
引言: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的實施有效保證了春季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在家時間,同時也讓教師能夠通過此次線上教學掌握多種教學技能[1]。線上教學的廣泛開展大力推進了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深度融合,將對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直接、深遠的影響。
一、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現狀
在互聯網技術和教學需求日益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在線教育已成為當下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中的主流發展趨勢[2]。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們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醫學影像學的學生們可充分利用PACS系統獲得更多的觀片、閱片機會,能夠實時動態的觀察到病變的變化,同時與授課老師實時互動,更加深刻地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診斷。線上教學所覆蓋的內容廣闊、教學資源豐富、形象且生動,大大突破了傳統教學疆域,為學生學習醫學影像學專業知識提供了優越、便捷的條件,使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線上教學影像圖片的質量好于傳統教學所觀察到的圖片,適合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線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決定學習頻率、學習內容以及進度,調動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并培養學生學習思維能力[3]。
當前線上課程類型包括以下四種:一是理論講解類課程,授課形式為“講授語音+PPT”,其中的語音既可以是實時直播,也可以是線下錄制。二是軟件演示類課程,這類課程比較適宜于疫情非常時期,通過“屏幕分享”能夠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操作過程。三是硬件操作類課程,這類課程需要教師課前錄制好手工操作展示過程,教學中教師邊播放邊講解。四是學生反饋類課程,這種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在與學生的反饋互動中進行實時指導[4]。
多數醫學影像學教師授課采用學習通、釘釘直播、大學慕課等軟件上傳課前錄制的視頻及資料,充分利用軟件功能實現實時教學,并利用PACS系統進行影像圖片的觀察分析,采取PBL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在疫情特殊時期,PBL教學法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拓寬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PBL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問題式的教學方法,該方法起源于1950年的醫學教育領域,被認為是醫學教育領域最為創新的教學方法。PBL是指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5],主張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而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將PBL教學法融入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疾病進行討論分析。在營造輕松課堂氛圍的同時,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醫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的問題
2.1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力不足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差異。隨著對這種模式的新鮮感逐漸降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愿開始下降,注意力易分散,自律性差,課后缺乏練習等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甚至出現上網課掛機的現象。由此導致的諸如學生自我要求降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令線上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2.2缺乏實際操作
實驗操作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中十分關鍵。轉為線上教學,學生通過虛擬仿真平臺或教師錄制的操作視頻,學習具體操作。但一些需要使用儀器進行操作的實驗課無法開展,也導致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脫離的情況[6]。由于缺失實際操作,特別是在犯錯糾錯的環節,學生對于體位的擺放感受不直觀、拍片操作流程不清晰,更是對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造成一定的障礙。
2.3授課平臺不穩定
隨著全方位、多層次線上教學的鋪開,直播平臺癱瘓或運行不穩定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學視頻無法播放、卡頓,學生無法參加簽到、搶答等實時互動,在線考試頁面無法響應等問題都影響著在線教學的正常秩序和連貫性。另外,教學平臺功能的不完善也為學習過程帶來了諸多不便,特別是一些臨時建構的虛擬仿真類實驗平臺,無論是平臺硬件還是教學內容都無法承擔相應的教學工作。
2.4教師和學生無法及時溝通
線上教學的方式,容易產生學生與教師信息不同步的狀況。教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交流,使學生缺乏教師的現場指導。學生對所學不能及時反饋,教師也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做出指導,此類問題容易導致學生不能緊跟教學積極思考,也影響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準確地判斷及糾正。
三、提高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效果的思考
3.1完善監督體制,增加課堂互動
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課模式。線上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形成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而是要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參與到教學互動中。教師及時共享課件和開放回放功能,幫助學生克服沒有教材、缺少教學輔導資料等問題,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反復觀摩課程進行復習和鞏固[7]。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可利用網絡平臺創新實施多樣的課堂管理方法和監督體制,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連麥、線上答疑、評論作答等形式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專注度,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案例教學為例,在課前預習部分,可以推送給同學們疾病的臨床表現,病理基礎等方面的知識,或者目前最新發表的一些學術論文等[8]。老師可以把知識見解詳細化,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內容,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9]。
3.2模擬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學實驗課的缺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可通過創建各種虛擬仿真平臺,增加各種實驗的模擬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流程和方法。在課后利用教學軟件進行閱片訓練,完全模擬真實醫院里的患者檢查情況,提供患者信息、病史、檢查影像圖像等數據,供學生對其做出影像學診斷[10]。
3.3提高平臺穩定性,做好“多平臺”授課準備
線上教學期間,大面積網絡擁堵現象是常態,為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各教學平臺要提高服務器容量和兼容性,并及時解決各種使用問題。授課教師在課前做好至少兩種平臺授課的相應準備工作,避免因網絡問題出現無法正常授課的現象。廣大師生在平臺使用初期會進行反復調試,嚴重影響了線上教學的進度。為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平臺內部應進行各種優化,教學平臺同時要完善各種設置功能,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原則,從而保證線上教學的質量。
3.4及時溝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解決線上授課無法面對面溝通的問題,應主張學生要積極主動,多問多參與,教師也要時刻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的互動和及時的答疑是提高線上教學效果最重要的途徑,也是學生最為關注的教學環節[11],同時授課教師要合理整合資源,做好教學設計。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習資源非常多以至于學生無法抓住課程重點,也帶來了比較大的學習壓力,教師應結合學習情況、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整合。同時,備課過程中要針對教學環節進行科學有效地設計,教師少講、精講,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的點撥,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節和重復的教學設計。
四、結束語
線上教學使教育資源更加的公平分配,通過將優質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上,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共享,能夠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和進度,從而實現個體化教學。線下教學恢復后我們也要積極總結和應用線上教學的優點和長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大數據網絡技術優勢,更新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出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影像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楊柏燦.混合式教學在中藥微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中醫教育,2014,33(06):32-34.
[2]劉尚偉,劉夢迪.在線教育理論發展與研究——評《在線教育理論與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04):113.
[3]肖現芳,王瑩瑩.淺析線上教學平臺在醫學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0):151-152.
[4]趙雅文. 高校線上教學模式選擇[N]. 中國教育報,2020-03-14(03).
[5]胡電,賈艷爽,古航,金志軍.導師責任制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婦產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初步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5):3-4.
[6]張喜榮,何鴛,鐘暉,于勇,賈永軍,于楠,賀太平.疫情防控背景下對于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思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2):186-187.
[7]焦建利.打造優質在線課程的5種有效方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01):15.
[8]何悅明.中醫與西醫本科生在相同教學條件下醫學影像學教學效果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0):40-42.
[9]戚樂,陳小啟.醫學影像學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和應用[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04):259-261.
[10]許定華,羅澤斌,徐曉紅,揭廣廉,羅樹存,黃毅鴻,江華堂.基于在線互動教學云平臺的互聯網+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03):400-403.
[11]譚琳,高春艷.基于“雨課堂”的統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現代化, 2019,6(A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