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基層文物被發掘,呈現出分布范圍廣、數量多、保護工作難度大等特點?;鶎游奈锉Wo是我國文化歷史遺產保護的第一線,為避免文物遭受人為或自然損壞損耗,應當加強保護工作,通過專業隊伍建設、健全制度、公眾參與、規劃引領等手段,構建形成系統化的文物保護工作格局,推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困境
【中圖分類號】G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7-211-03
【本文著錄格式】金燕.淺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以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04(07):211-213.
前言
近年來,基層文物保護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其對于文化自信、文化發展、民族文化復興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合理保護和利用歷史文物,能夠傳承我國上千年的燦爛文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但在實際工作開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相關文物保護管理部門需要結合實際,采取有效對策,提高基層文物保護力度,強化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質量。
一、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推動科學研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文物作為一項文化遺產,其能夠充分的反映出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處社會的生產力和技術水平,對現代科研來說,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比如能夠從文物中獲取其生產建造的工藝技術,基于相同的科學原理,補充現代科學體系。同時基層文物保護能夠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借助文物資源優勢,助推旅游產業邁向新臺階[1]。比如安寧市現有4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項昆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9項安寧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曹溪寺、溫泉摩崖石刻群、安寧文廟、王仁求碑和法華寺為例,蘊含極為豐富的歷史民族文化以及藝術價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帶動了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此外,高效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有利于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提升國民文化素質水平具有較大的推進作用。尤其是當前,欣賞文物、瀏覽名勝古跡已經成為現代人提高精神境界、升華人生感悟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培養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豐富精神生活,并且在教育領域內,參觀文物能夠有效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更好的傳承優秀中華文化[2]。
二、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困境
雖然近年來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隱患亟待解決。如果保護措施不完善,將會導致文物遭受嚴重損害或損毀。以安寧市文物保護現狀為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困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保領域專業人才缺乏
安寧市針對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設立相應的文物行政機構,即安寧市文物局。在人員配置方面,現設置有局長1人,由文旅局副局長兼任。下設兩個法人單位,分別是文物保護管理所和博物館,其中文物保護管理所共有人員編制4人、博物館共有人員編制2人。根據該現狀,說明基層文物保護行政管理部門的編制相對較少,人員存在嚴重不足的情況,該領域內的人才具有較大的缺口。現階段,雖然安寧市有相對健全的文物安全網格化管理機制,但由于人員較少,業務多,很難有效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比如安寧市文物管理所,其有編制人員4名,使用勞務派遣人員2人,主要負責文物安全巡查等工作,其他工作人員從事日常文物“四有”、文物“四防”、文物資源調查、文物申報公布、文物檔案整理、文物維護修繕、市域建設工程涉及文物行業審批等常規業務,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執行時間和力度十分有限。另外,現有工作人員雖具備大學學歷,綜合素養較高,但無一人是文物保護相關專業畢業,對文物保護專業知識學習不夠系統,專業人才極度匱乏,其是限制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的重要因素[3]。
(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損毀嚴重
安寧市基層文物保護現狀,其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因缺乏有效保護,消失情況較為嚴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安寧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多達157項,但目前僅剩余121項,其中5項已公布為安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1項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因城市建設過程中舊城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拆舊建新以及自然損毀等而消失。說明當前基層相關部門對市域古建筑、古村落等歷史文物遺存的保護程度不夠,致使出現被拆毀、自然損毀等問題,造成部分歷史遺留建筑在未確定其價值的情況下已經損毀消失。這種狀況不利于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4]。
(三)部分文物產權人保護意識不強
產權歸屬是劃分文物保護責任人的必要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護了文物安全,但也逐漸成為某些文保單位保護的障礙。當前,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管護問題較為突出,部分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的產權性質較為復雜,相關產權人或產權單位對文物保護的積極性較差,基層對該類文物展開保護工作具有較大難度。比如李根源舊居,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文物建筑幾乎全部損毀。另外,對于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管護存在疏忽,比如消防問題、安全問題等管理不嚴格,很容易導致文物保護單位嚴重受損。
(四)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尚未建立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依靠完善的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作為指導和保障,但就當前安寧市的文物安全保護現狀而言,尚無系統化的文物保護利用規劃,而導致基層文物受到安全威脅。比如城鄉開發建設缺乏對文物安全保護的約束和指導、出現有意或無意的侵占文物用地,甚至可能造成文物遭到破壞。因此,為保證文物的安全性,需要編制和實施基層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指導和協調各行業部門注重對文物的安全保護,避免歷史遺存受損[5]。
三、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對策
(一)加強文保管理隊伍建設
針對當前基層文物保護部門人員編制少、人員數量不足的困境,應當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管理隊伍建設。首先是建議設置專職文物局局長,規定管理負責范圍和權限;其次是增加文物保護管理所和博物館的人員編制,從而合理分配常規工作,緩解文物保護工作壓力;再次,是加強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合作,鼓勵大學生畢業入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應加大福利待遇和政策傾斜,吸納優秀人才投身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加強現有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專業能力,可通過外出交流培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逐漸構建形成高素質、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文物保護隊伍;最后,強化文物保護執法隊伍建設,明確職責范圍,由專門的部門和專人負責文物執法、文物修復、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等工作,對刻意損毀文物、惡意盜挖文物、倒賣文物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追責,最大限度提升基層文物保護力度。
(二)強化歷史建筑管理及文物申報
對于歷史遺存建筑的安全保護管理,相關文物保護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協調,形成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首先,應當聯合自然資源局和住建局,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等相關工作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尤其是對于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筑,應當強化安全管理和保護措施,明確價值認定流程和部門職責,并確定產權人或產權單位的權力、義務等。可實施基層文物保護利用激勵或補助等手段,對認定價值較高、保存度較完整的歷史建筑開展修繕工程、異地新建新居置換工程等,盡可能地在保障人民權益的同時,注重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其次,應當將街道辦事處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等組織納入到農村危舊房屋改造聯審聯批成員單位,借助其對當地歷史建筑的熟悉程度和價值認知,嚴格把關基層危舊房屋改造工程,避免拆除有價值的歷史建筑,避免造成文物損失。最后,應當加快文物申報工作,對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及時上報,盡早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以依法實施安全保護和修繕措施,保證其安全性和完整性,以發揮文物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有效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文物保護管理部門要詳細收集相關歷史遺存資料,聘請文物專家評估,準確判斷其價值,對符合條件的歷史文化遺存做好申報準備,保障文物安全。
(三)加強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及執法
由于部分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的產權性質相對復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文物安全執法工作,采用一事一策的方法,因地制宜,有效解決現存矛盾,促使產權人或產權單位提高安全保護意識,積極配合文物保護管理部門開展相應的保護工作。比如針對李根源舊居,可由街道辦事處牽頭,梳理歷年此類情況的處理方法,由文物保護管理部門配合街道對損毀的文物建筑進行恢復重建,與當地特色小鎮旅游產業統一開發利用,盡可能恢復其歷史文化遺存價值;對于違法違規拆建歷史建筑行為,要加大行政處罰和執法力度,確保文物的安全性。
對于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管理和保護,則是由文物保護管理部門聯合消防部門定期進行全面、深入的安全隱患排查,避免發生火災、損毀等事故。以翁丁瓦寨火災為鑒,繼續落實文物安全日報制度、強化各個文物點位網格員的電話隨機抽查和在崗檢查、加強節日期間的文物安全巡查,成立文物安全巡查值班小組,對不符合安全規范的問題和隱患,立即進行整改,充分保障文物安全。
(四)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公眾參與度
基層文物安全保護工作僅依靠政府部門難以起到實效,需要進一步提高公眾參與度,動員全民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形成良好的文物安全保護氛圍?;鶎游奈锉Wo部門應通過媒體、主題活動、紀念日、節日等形式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普及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科學知識等,從而強化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減少人為破壞文物的現象,最大限度維護文物安全。
(五)合理編制文物保護利用總規劃
為保障基層文物保護單位得到良好的安全保障,應及時編制文物保護利用總規劃。由市政府牽頭,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具體組織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標準、經費利用、安全保護措施、執法規范等進行詳細的規定。比如對基層文物保護組織進行完善。根據長遠發展規劃和地方特色,制定符合實際的可行的保護措施。如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可在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設置哨所,進行常規的日常安全管理,配合巡邏巡視等動態監管方式,加大安全保護力度。此外,對文物保護經費,應當拓展融資渠道,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緩解文物保護資金不足的困境。并通過文化旅游開發、教學參觀、科學研究等,激發文物保護單位的價值,通過文創產品創造附加價值,以實現文物的科學、高效利用,發揮歷史文化遺存的社會價值。
四、突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重點
對基層文物的保護應當突出文物安全保護重點。首先應當對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地形圖進行準確繪制,標注文物保護紫線,將其納入到城市“多規合一”系統,統籌協調城鄉發展以及城市更新改造等計劃和工程,盡可能保證各行各業在開發建設中,主動避讓文物。其次是應對現有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設置標志牌,提醒社會大眾注重保護歷史文化遺存、自覺維護文物安全。再次,要對文物保護單位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加大維修保護力度,強化日常管護和保養,保證其維持原有環境風貌,適當利用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文物保護單位。最后,堅強建設基層文物“智慧三防”項目,即注重消防、安防和防雷,建設文物保護消防工作平臺,文物保護管理部門與消防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加大監管力度,聯合對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定期的消防檢查,排除文物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是推動我國文博事業發展的基礎,是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繁榮的重要基石。地方政府特別是文物保護管理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找準問題,系統謀劃,綜合施策,突出重點,切實提高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實效,確保文物安全,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存,有效發揮文物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藜凡,劉羿辰.當前中國農村基層文物保護的路徑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277-278.
[2]李曉東.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與對策分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9,4(4):48-50.
[3]李閣宏.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10):57-59.
[4]徐丹.淺議新時期文博保護工作[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12):114-116.
[5]張紅偉.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中的問題與建議[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4):103-105.
作者簡介:金燕(1972-),女,云南安寧,漢族,本科,文物博物館員,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研究方向為基層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主要從事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