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清, 余史婷, 況 偉, 陳作勁, 鄭可嫻, 肖洋帆, 黃勛和*
(1.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梅州514015;2.廣東省五華三黃雞科技創新中心,廣東梅州514015;3.嘉應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廣東梅州514015)
腸道是雞最大和最復雜的器官之一,其健康對病原體的防御及飼料的消化吸收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一旦腸道健康狀況出現問題,雞的生命與生產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大部分疾病也都跟腸道問題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鄭慧等,2020)。在雞養殖中,對于剛出殼的雞群,如果馬上注射抗生素,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殺死一些有害細菌,但是會造成大量有益細菌受損,菌群失衡,腸道很容易受到刺激,最終會影響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陳合強,2020;張艷陽,2020)。中草藥是天然綠色植物,兼有營養和藥用兩種屬性,已經證明其對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生產性能、防治疾病均有較好的效果,被認為是畜禽生產上比較合適的抗生素替代者(孫秀紅,2015),據此,本研究利用我國豐富的天然中草藥,依據中獸醫學理論,選配出具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扶正固本”的復方中草藥制劑,通過對三黃雞飼喂試驗,研究在基礎日糧中添加不同比例中草藥復方制劑對三黃雞生長性能和腸道健康的影響,為中草藥在家禽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1 中草藥制劑的制備 試驗用的復方中草藥按抗菌消炎、理氣消食、益脾健胃及增強免疫為組方原則配制。中草藥添加劑主要組成為黃芪、人參、土炒白術、當歸、陳皮、山楂、甘草、柴胡、熟地、玄參、生地等購于梅州市中醫院醫院。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藥的有效成分,稱取藥材10.0 g,加10倍量蒸餾水浸泡30 min,加熱至沸騰文火保持30 min,用六層紗布過濾,藥渣再加8倍量蒸餾水,加熱至沸騰文火保持30 min,六層紗布過濾,合并2次濾液,濾液經80℃恒溫水浴濃縮至原生藥量1.0 g/mL,115℃高壓滅菌20 min,4℃保存備用。
1.2 試驗動物分組及管理 健康的1日齡五華三黃雞150只,由廣東客家黃畜牧有限公司提供?;A日糧適應性飼喂至7 d后隨機分成5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10只。試驗期共42 d。Ⅰ組為空白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Ⅱ組為抗生素組,按阿莫西林粉劑使用說明添加,以0.06%(按體重計)添加于飲用水中,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購自河南健恒動物藥業有限公司;Ⅲ、Ⅳ、Ⅴ組分別在飲用水中添加復方中草原生藥0.7、1.0、1.3 g/kg(按體重計),分別在第7、18、28日齡開始連續給藥4 d,然后停止喂藥;舍內籠養,自由采食、飲水,自然通風光照,防疫程序按常規進行。基礎日糧組成分兩階段:1~21日齡和22~42日齡,試驗基礎日糧參照我國肉雞營養需求標準配制(于雷等,2017),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 樣品采集和指標測定
1.3.1 生長指標的測定 試驗期間每天早上8:30將空腹雞稱重一次,然后據此計算每組試驗雞的平均增重。同時每天準確稱取投料量及剩料量。試驗結束后,統計各組出欄雞所消耗的飼料與該組雞體重比,即為飼料轉化比。
1.3.2 腸道形態結構 42日齡試驗雞屠宰后分別取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各1 cm,小心去除腸道內食糜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后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制成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測量絨毛高度和隱窩深度,并計算絨毛高度/隱窩深度。
1.3.3 腸道中SIgA的測定 42日齡時,每重復組選取3只接近平均體重的三黃雞屠宰后,取出腸道,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分別稱取1 g十二指腸道、空腸道、回腸道、盲腸道樣于5 mL冰PBS緩沖液中勻漿5 min,離心取上清。采用間接酶聯試劑盒檢測各腸道勻漿提取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SIgA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公司。
1.3.4 盲腸中微生物的測定 于試驗雞42日齡時,每重復取3只雞屠宰,取盲腸中食糜,用生理鹽水沖食糜于鋁盒中,再將處理好的樣品放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平板涂布法測定盲腸食糜中微生物數量,大腸桿菌采用麥康凱培養基有氧培養24 h進行計數,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沙門菌分別用乳酸細菌培養基、雙歧桿菌肉湯培養基和亞硫酸鉍培養基,厭氧培養48 h進行計數。
1.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試驗所有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22.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以P<0.05為差異顯著判斷標準。
2.1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第42天試驗期結束時,中草藥添加處理組三黃雞的平均日增重較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試驗Ⅳ組22~42日齡平均日增重最高,為(15.56±0.53)g,比對照組(試驗Ⅰ組)提高了13.91%,差異顯著(P<0.05),但與抗生素組(試驗Ⅱ組)比差異不顯著(P>0.05);在飼料轉化比方面,中草藥試驗Ⅳ組與對照組相比降低了7.37%(P<0.05),但與抗生素組差異不顯著(P>0.05);中草藥試驗Ⅲ和Ⅴ組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不同腸道形態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中草藥處理組的三黃雞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中絨毛高度和絨毛高度/隱窩深度的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對腸道絨毛發育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其中中草藥Ⅳ組與對照組相比,空腸的絨毛高度提高了15.62%,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升高了31.28%,差異顯著(P<0.05);中草藥Ⅳ組絨毛高度與抗生素組比無顯著差異(P>0.05),但中草藥Ⅳ組空腸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較抗生素組顯著提高了13.42%(P<0.05),其他中草藥劑量組與抗生素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不同腸道黏膜結構的影響
2.3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不同腸道黏膜SIgA分泌的影響 由表4可知,復方中草藥處理組的各腸道黏膜中SIgA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和抗生素組,尤其是試驗Ⅳ和Ⅴ組,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盲腸中SIg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各腸段中以空腸含量最高,試驗Ⅳ和Ⅴ組與對照組相比分別增加了30.95%、21.43%。而抗生素組各腸段黏膜中SIgA含量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不同腸道黏膜SIgA分泌的影響mg/L
2.4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盲腸中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復方中草藥組大腸桿菌和沙門菌數量均有所下降,但大腸桿菌數量與對照對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Ⅳ組沙門菌數量與對照組相比降低了8.59%,差異顯著(P<0.05);復方中草藥有利于盲腸中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繁殖,尤其是中草藥試驗Ⅳ組與對照組和抗生素組相比乳酸菌數量差異顯著,分別增加了5.72%、12.45%;雙歧桿菌數量增加明顯,分別增加了7.15%、13.11%。由此可知,本試驗添加復方中草藥制劑可以有效促進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在盲腸中的定植和生長。

表5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盲腸中微生物數量的影響lg cfu/g
3.1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生長的影響 中草藥來源于植物、動物、礦物及其產品,是天然的外源有機物質,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在畜牧業生產中可提升飼料轉化率,增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賈玉剛,2018;于雷等,2017)。方磊涵等(2018)研究顯示,在日糧中添加由黃芪、黨參、白術等40味中草藥組成的復方添加劑可以有效提高肉雞的平均日增重。本試驗選用的中草藥黃芪、黨參、白術等含有生物堿、黃酮類、蛋白質、糖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和胃健脾、補中益氣、消食導滯的作用,能較好地調節三黃雞胃腸功能,促進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動物的生長性能,試驗結果顯示,飼喂復方中草藥制劑后的三黃雞與對照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3.91%,料重比降低了7.37%,效果顯著。
3.2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腸道健康的影響
3.2.1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腸道絨毛高度和微絨毛結構的影響 小腸是動物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小腸絨毛是小腸吸收消化功能實現的主要結構,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可以作為衡量腸道消化高低的重要指標。絨毛高度大,表明腸上皮細胞增多,與營養物質接觸面積增大,養分吸收能力增強;隱窩深度變淺,表明隱窩基部生成細胞的速度變慢,腸上皮細胞的成熟率提高,分泌能力加強,可提高養分的消化吸收能力(靳雙星等,2019;韓菲菲等,2018;蘇家宜等,2016;吳娟娟等,2015)。張子理等(2002)研究表明,黨參、黃芪、白術和甘草提取物對小腸上皮細胞的增殖和黏膜修復有明顯促進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飼料中添加黃芪、黨參等復方中草藥能夠顯著提高空腸的絨毛高度,降低空腸隱窩深度,顯著提高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的比值,說明本試驗的復方中草藥制劑可以緩解三黃雞腸道絨毛的萎縮,提高黏膜細胞增殖能力,加快腸道修復,從而增強三黃雞對飼料養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3.2.2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腸道分泌型SIgA的影響 分泌型的SIgA是在腸道黏膜免疫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抗體,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起重要作用(段智璇等,2016)。白術、黃芪、黨參、等中草藥中均含有大量的多糖、生物堿、皂苷、黃酮類等生物有效成分,這些成分通過合理組方后具有扶正祛邪,調理動物機體陰陽平衡狀態,提高畜禽免疫功能等作用,石軼男等(2016)研究發現,黨參多糖可溶性粉劑可以提高肉仔雞腸道SIgA的含量。本試驗結果顯示,飼喂復方中草藥制劑可顯著促進腸道黏膜中SIgA的分泌,尤其是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中含量升高尤為顯著,由此可知,此復方中草藥制劑可增強三黃雞腸黏膜免疫功能,有利于維持三黃雞的腸道健康。
3.2.3 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草藥對三黃雞盲腸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幼齡動物機體各個器官均處于快速發育階段,其結構與功能尚未完善,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較弱,菌群結構易受營養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影響而導致菌群不平衡,影響雞的健康狀態,大腸黏膜能源的7%來自腸細菌的發酵產物,當動物機體處于健康狀態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群占優勢,當大腸桿菌和沙門菌等有害菌群大量繁殖占據優勢時,腸道正常的菌群結構被破壞,影響腸道能源物質的產生,導致絨毛細胞脫落和絨毛萎縮,造成腸道損傷,影響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同時有害菌比例增加會導致腸道內毒素增加,從而危害動物健康。中草藥含抑菌成分黃酮、有機酸等,可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長,促進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使動物機體腸道生態系統處于健康狀態(金海林等,2017;Jun,2016;祖先鵬等,2016;高楊,2011)。李樹鵬等(2005)研究表明,益生菌和黃芪多糖均能使腸道中的有益菌增加,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兩者同時添加作用增強。本試驗結果表明,復方中草藥制劑可顯著增加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的數量,減少盲腸內容物沙門菌和大腸桿菌數量,可以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促進雞的健康生長。
復方中草藥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日糧飼喂三黃雞可以促進其快速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有益菌的定植和生長,增強腸道免疫能力;改善腸絨毛結構,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本試驗中尤其以1.0 g/kg比例添加飼喂后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益。[1]陳合強.雞群腸道健康的觀察與應對[J].家禽科學,2020,4:20~26.